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爱国 《中外法学》1998,(4):118-123
<正> 一、符号学、符号学法学和欧洲结构主义符号学法学 符号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符号的理论和方法。“符号学将表明符号是由什么构成、符号受什么规律支配”、“每一个信息都是由符号构成的;因此,称之为符号学的符号科学研究那些作为一切符号结构的基础的一般原则,研究它们在信息中的运用,研究各种各样符号系统的特殊性,以及使用那些不同种类符号的特殊性。”符号学的范围极其广泛,它包括从对动物的交流行为的研究到对人类社会交流行为的研究,还包括美学和修辞学等指示系统的分析。符号学  相似文献   

2.
根据符号学理论,证据作为一个符号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生产机制而非证据事实本身。符号学证据理论认为,人类文化记忆和证实的最基本方式包括"听"(口述证据)、"看"(图像证据和实物证据)以及介于这二者之间的第三状态"写"。符号学更关注不同的证据符号间的关联方式的研究,可称为证据间性研究,即一种证据符号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它与待证事实之间的真实关联性.而且取决于它与其他证据符号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最基本类型就是言、文、象综合运用,我们称之为三重证据法。本文利用符号学三重证据法探讨了一些证据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视真人秀节目要获得成功可以运用符号学的一些原理进行节目创作:在节目定位上注重标出性,加大提喻修辞方法的运用,善于使用符号表意进行受众引导,大量运用像似符号、指示符号和规约性符号,并采用伴随文本相配合的方式吸引眼球。电视媒体可以从符号学角度进一步挖掘电视节目制作手法,以实现节目创新。  相似文献   

4.
郑振铎是20世纪较早涉足古典戏曲研究的文学史家,尽管未曾撰写过专门的戏曲史著作,却是戏曲通史的初次审视者与总体链接者。他的戏曲史著述主要见诸《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在这两部著作里,郑振铎对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形成、发展、繁荣以至衰落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观照和阐释,描述和勾勒了中国古代戏曲演变的基本轨迹与大致轮廓。郑振铎的戏曲史著述十分符合中国古代戏曲的实际创作历程,既有原创性,又有经典性,对推动和促进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戏曲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拓荒价值与非同寻常的垂范意义。  相似文献   

5.
符号、解释学与中国古典法律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 ,受西方解释学理论的影响 ,中国也掀起了研究中国古典解释的热潮 ,学者们将其命名为中国古典解释学研究。但有关中国古典法律的解释还很少有人关注。本文运用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古典法律解释问题做了初步性研究 ,阐明了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研究的可能性径路。  相似文献   

6.
符号学的三重证据法及其在证据法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华 《证据科学》2008,16(1):16-26
根据符号学理论,证据作为一个符号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生产机制而非证据事实本身。符号学证据理论认为,人类文化记忆和证实的最基本方式包括“听”(口述证据)、“看”(图像证据和实物证据)以及介于这二者之间的第三状态“写”。符号学更关注不同的证据符号间的关联方式的研究,可称为证据间性研究.即一种证据符号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它与待证事实之间的真实关联性,而且取决于它与其他证据符号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最基本类型就是言、文、象综合运用,我们称之为三重证据法。本文利用符号学三重证据法探讨了一些证据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平与公正待遇标准:国际投资法中的“帝王条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中,公平与公正待遇标准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并显现了极度扩张解释之势;同时,一些西方学者也将之与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相提并论,实际上是尊奉该待遇标准为国际投资法中的"帝王条款"。但倘若如此,不仅将严重损害东道国管理外资的主权,而且,法理上也存在诸多疑点。公平与公正待遇标准对于国际投资条约的具体规定,并无"帝王条款"意义上的补缺、修正及解释之功能;同时,该标准应是"国家造法",而非"法官造法"的产物,其与"帝王条款"的实质也不相符。我国应转而支持以国际习惯法的具体规则来诠解该项外资待遇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时代帝王们特有的一种自省表演文化。每当天灾频发人祸迭出之季、王朝政权朝不保夕风雨飘摇之时,帝王们穷途末路无计可施之际,便掣出罪己诏这一绝招糊弄天下,希冀能够消除民怨,招摇过市,成为他们笼络人心、拯救危难的一种手段,以期维持旧有政权不倒,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当然,这里也不能决然排除一些已有自知之明的帝王在反思之后对自身过错与失败的反省忏悔和自我检讨以及对古典传统正道统治的重新认可。  相似文献   

9.
行政负担是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作为摩擦成本的重要表现形式,行政负担为政民互动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解释空间。论文运用系统性综述法对行政负担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了公共管理领域中行政负担的研究现状,梳理了行政负担的概念内涵及其测量工具与研究方法,讨论了行政负担的起源、影响与消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可供扩展和深化的行政负担研究的知识框架。研究发现,行政负担是公民与政府互动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障碍或摩擦,行政负担与繁文缛节、泥淖、折磨机制等相关概念密切相关;行政负担的测量可以分为主观感知和客观统计两种方式,经历了由单指标测量到多指标测量的转变;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是行政负担实证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行政负担的起源包括国家、组织和公民层面的多重因素,其影响呈现出从关注个体态度到关注行为结果,从关注政治与组织层面到关注个体层面的研究态势。未来行政负担研究应关注以下方面:行政负担概念内涵的深化与测量工具的开发,行政负担的影响与调控机制的推进与发展,行政负担的缘起与消解策略的丰富与拓展,以及立足于中国情境的行政负担研究的本土化探索。  相似文献   

10.
证据理论与科学研讨会上,有中国学者从符号学、信息论角度谈论证据法,美国西北大学艾伦教授在座,忍不住含蓄地批评道:"我们研究证据法,还是要注重实际问题。"这使我想起几年前与同样是西北大学的萨尔茨堡教授等美国法律人座谈,国内学者谈沉默权、非法  相似文献   

11.
刘承韪 《中外法学》2011,(4):774-794
近代以来的契约法依次经历了以下三个紧密相连的理论阶段:古典契约法理论、新古典契约法理论和现代契约法理论。古典契约法理论是西方契约理论的建构期,首次型塑了契约法的完整体系结构和契约自由的精神理念;新古典契约法理论是旨在移除古典契约法弊端的契约理论改良阶段,它以《统一商法典》第二编和《第二次合同法重述》为经典文本代表,是西方现今主流的契约法理论;关系契约理论契约法社会化浪潮的理论成果,是古典契约法"死亡"后有关市场交换之法理建构中最有前途的理论选择。西方契约法理论的历史和现实可为中国契约法治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对于中国契约法治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理念价值和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2.
符号学作为以哲学为基础的跨学科方法论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皮尔斯符号学原理与刑事证据科学对于真相的认知具有内在一致性.将刑事证据转化为符号并运用符号语法学、批判逻辑学及普遍修辞学等符号规则阐释证据的真实关联性,构建证据符号学的研究纲要,有助于为法官自由裁量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法律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正> 赦,在中国封建时代,是体现皇权的重要标志。所有赦令概出于帝王,其它任何人都不可能颁布赦令。帝王颁布各种赦令,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都是要达到宠络人心以期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目的,所以赦也是帝王们的一种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介绍了西方古典政治学民主中常用的两种论证方式:由目的到手段;类比论证。并举出了一些实例,主要涉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洛克的《政府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综合考察了西方民主理论是如何从政府的目的中推导而来的,并区分了几种不同的民主理论。最后,通过对两种论证方式的思考,考察了中国的政治发展问题。介绍了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典论述,并提出中国政治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于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帝王陵墓是帝王安葬之地,但在中国其意义远非如此。其与政治,权力,经济发展程度,当时的朝代制度等都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这里我主要想浅谈一下《唐律疏议》对皇陵制度的影响,进一步讨论统治者在法律制度层面是如何用此"工具"来捍卫等级森严的宗法等级制度的。  相似文献   

16.
风格论是中国古典曲论中的重要内容,古代戏曲评点中也蕴藏着不少关于风格的评论。评点家对戏曲风格的评论经历了从不自觉体认到自学认识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孟尔腕的风格论,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已经十分成熟,晚明评点家对悲剧风格的认识也较深入,其中以列洪绶提出的“怨谱说”最具概括力。  相似文献   

17.
一、法治的困境我国近代制度变迁的模式是变法型的,关于"变法"的含义,字典上的解释是:"指历史上当政者对国家的法令制度做自上而下的重大变革"。苏力老师认为:"我在本文中此称这种强调政府运用强制力规制经济和社会的法制建设模式为‘变法'模式。"自清末以降,中国一直采用变法(政府自上而下移植国外法律制度并运用强制力推行)的方式来进行社会变革的,并且相当一部份人一直认为:只有变法,中国才有出路,中国的法制才能走向现代化。往往忽视了对本土的制度的研究,现在我们反思当初的想法,发现已经不适宜了。原  相似文献   

18.
谢晖 《现代法学》2004,26(5):29-39
以文化视角认识西法背景下的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意义可从以下几个路径展开:从学术角度看,中国古典法律解释为当代中国法学提供了宝贵的法律和法学资源;从立法意义上说,古典法律解释所透射出来的对实质合理性的价值追求是一项重要的法治本土资源;从法治角度看,中国古典法律解释为现代法文化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法治全球化不能离开自身的法文化传统;从法律实施角度看,法律是在解释中实现的,法律解释通过说明法律和创造法律等具体行为来推进制定法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张洪涛 《法学家》2014,(1):19-36
法律洞的不可避免和正式职业保险制度的缺失,导致中国法院在消解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和压力时,形成了组织结构柔性化和组织功能普化的"十字形"调审组织。而嵌入其间的法官也相应地选取了调解型横向分权式决策的"民主化"、审判型纵向分权式决策的"行政化"和调审型纵横向分权式决策的"去司法化"等三种压力消解方式。这些消解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和压力的方式,是以牺牲司法确定性而获得的,导致了中国法院在制度性司法确定性方面的丧失。因此,要想在中国法院实现制度性司法确定性,必须针对司法的高风险特征,建立三位一体的正式职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0.
巴赫金的社会符号学和洛特曼的结构文艺符号学是构成原苏联符号学王国的两根重要理论支柱 ,其理论影响引起了我国文艺学界和符号学界的普遍关注 ,但至今还主要是对他们理论的分别研究 ,尚未比较他们之间的理论特色和方法论特征。本文则力图比较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研究方法 ,探索他们如何从语言学和超语言学的不同途径 ,共同走向社会文化系统研究 ;揭示他们怎样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构建多元共生的批评模式 ,从而指出他们对符号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