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山西政报》2006,(23):42-42
临汾市尧都区辖区人口69.9万人,育龄妇女19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2.3万人.占总人口的17.6%。“十五”期间,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尧都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人口和计划生存工作放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五年来.我区计生工作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目标,坚持“三不变”原则,落实“三为主”方针,推进“三结合”工作,改革创新,锐意进取,  相似文献   

2.
《中国残疾人》2006,(9):22-22
一、“十五”期间残疾人康复工作成绩显著“十五”期间,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残疾人康复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642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超额25%完成“十五”计划,相当于“八五”、“九五”期间残疾人康复数的总和;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减少了残疾发生;残疾人  相似文献   

3.
朱彬  孟庆江 《江西政报》2007,(21):35-38
进入“十五”以来,我省钢铁工业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钢产量由2000年的320万吨提高到2006年的1171.5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24.1%;钢材产量由283万吨提高到1235.8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27.8%,分别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全国钢、钢材产量年增长率分别为18.6%、19.4%)。2006年,全省产钢、生铁和成品钢材,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均为第13位。  相似文献   

4.
“十五”时期,果洛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时机,抢抓机遇,调整思路,把握重心,深化改革,切实制定实施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是果洛州历史上发展最好、改革开放步伐最快,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时期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一)经济总量增大,产业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十五”以来全州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2001-2005年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4503万元、60608万元、67396万元、71859万元和78911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1.4%、10.3%、8.2%、7.1%和7.3%,五年年均增长8.82%,超过计划1.82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1.96个百分点。全州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迈上了较高速度增长的平台。“十五”末,全州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124万元,比“九五”末增长27.98%,年均增长5.06%,高于“九五”2.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882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48倍,年均增长19.93%,高于“九五”18.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905万元,比“九五”末增长57.39%,年均增长9.5%,低于“九五”2.21个百分点,2005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九五”末增长36.07%,“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35%,高于“九五”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全州把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作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巩固一产,增强二产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提升和优化,增强了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国民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4.45:9.15:46.40调整为2005年的35.64:15.06:49.3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9个百分点。(二)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增,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州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以草为本,强化基础,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畜牧业发展方针,紧紧围绕畜牧业增产和牧民增收两大目标,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落实各项措施。狠抓畜牧业常规生产管理和防灾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投入,加大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母畜比例、出栏率和商品率。同时积极开展畜种改良、舍饲半舍饲和牛羊育肥试点等工作,加快传统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畜牧业的转变,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使畜牧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2005年,全州实现农牧业总产值37875.83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7.75%。年均增长3.32%,比计划高0.32个百分点;全州牲畜繁活率56.9%,比“九五”末提高3.91个百分点;总增率28.28%,提高4.54个百分点;出栏率32.44%,提高7.65个百分点,商品率26.73%,提高7.78个百分点;年末存栏牲畜212.33万头只,比“九五”末下降12.92%,母畜比例55.02%,比“九五”末提高4.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到“十五”期末,阜宁县人才总量要力争达到5.5万人,其中高级人才不低于3%,确保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45%和55%以上,从而为全县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在近年来的人事人才工作实践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张勇 《江西政报》2006,(8):29-31
“十五”期间,是我省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社会保障事业奋力开拓、迅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社会保险扩面,怔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底五项保险参保总人数比“九五”期末增加了30.47%,基金征缴总量由“九五”期末的32.2亿元增加到76.12亿元,是2000年的2.4倍,“十五”时期全省累计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13.29亿元,代缴社会保险费10.63亿元,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54亿元,确保了105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最高峰时共保障了26万名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险在促进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综合信息     
《政策》2010,(12):73-75
“十一五”中国经济增长领先全球 从2006年到2009年,“十一五”前4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加快1.6个百分点,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又实现了11.1%的增长。“十一五”期间,  相似文献   

8.
李国强 《江西政报》2006,(14):43-44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科技部指导下,我省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0年的39.8%提高到4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2.55%。200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0家,实现总收入350亿元,是“九五”末的2.9倍;高新技术产业创出口交货值46.3亿元,年均增长42.6%。“十五”期间全省承担各类国家科技计划761项,获经费资助3.4亿元.相当于“九百”的7.2倍。  相似文献   

9.
数字天下     
《时事报告》2010,(11):7-7
数字“十一五”(2006-2010) 国力更强2006—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迷快1.6个百分点,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3%,  相似文献   

10.
我省“十五”期间“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市、区)”的共同特点是,本地区的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日益浓厚,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并且各具特色。如广丰县在每年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拿出70%免息有偿的用于扶持贫困残疾人就业,使一批有志于创业但缺乏启动资金的贫困残疾人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武宁县实施以扶残济困为核心的“十百千万爱心工程”,每年使近万人次的残疾人在康复、就业、培训、扶贫等方面得到有效救助;安义县把残疾人的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免费为上千名贫困残…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06,(6):F0002-F0002
“十五”期间,枝江市坚定不侈地走“一主三化”之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实现了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十五”时期,枝江市委、市政腐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尤其是狠抓工业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南辉电子、奥美纺织、迅达科技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为市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实现财政收入4.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3家,完成总产值51.1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名,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6.4:33.1:40.5调整为“十五”期末的19.3:46.5:34.2。2005年,枝江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2005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全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672万吨.其中城八区垃圾年产生量463万吨,郊区垃圾年产生量209万吨。截至2008年底,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十五“末期(2005年)的81%提高到94%,其中城八区无害化处理率从95%提高到99%,特别是郊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46%提高到85%。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已逐步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经济总且预测1999-2000年,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使和宏观调控手段的完善,经济增长率会在小范围内向上波动。由入2000年,即“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后,国内经济增长的总趋势是,增长率成缓慢下降趋势,“十五”期间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8%,低于“九五”期间的8.5%,一、二、三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0%、9.0%、7.3%,而“九五”期间的增长率分别为3.7%、10.3%、7.9%。三种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由于三种产业增长速度各不相同,它们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增长率快的,比例上升;增长率慢的,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4.
《江西政报》2006,(8):I0001-I0001
近年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我省立足于完善养老保险、建立医疗保险、拓展失业保险、重塑工伤保险的工作要求。初步形成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到“十五”期末。全: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达到28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276.7万人、230.7万人、153.6万人、117.8万人。五项保险的参保人数从“九五”期末的814万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1062万人次。基金征缴总量由“九五”期末的32.2亿元增加到76.12亿元。是2000年的2.4倍。“十五”时期全省累计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13.29亿元。代缴社会保险费10.63亿元。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54亿元,确保了105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中央提出的“两个确保”目标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5.
张道恒 《世纪行》2006,(4):29-29
一、“十五”时期湖北省对外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一)年度进出口贸易规模放大近两倍2000年,湖北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32.1亿美元,2005年湖北省进出口总值达90.9亿美元,“十五”期间,全省进出口增速始终高于全省经济发展速度,年均增速为12.9%,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黄抗生 《人权》2006,(3):14-15
“自1980年以来,中国的脱贫人口在发展中国家脱贫人口中占75%,这是一个惊人的事实。”这是世界银行行长保罗·沃尔福威茨去年10月访华时对中国扶贫工作所作的评价。“十五”期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001年底的2927万减至2005年底的2365万,减少了562万:低收入贫困人口从6102万减至4067万,减少了2035万;脱贫人口总数达到2597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2亿贫困人口整整减少了1.7亿。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浙江》2007,(7):34-34
回顾“十五”时期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2001-2005年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9.4%,实际增速在6%-9%之间,年均实际增速为7.4%,而2006年达到9.3%,是2000年以来实际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陈谋安  郭恒胜 《民主与法制》2010,(1):F0003-F0003
福建省建阳市是国家“绿化先进县”、“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锥栗之乡”,林地面积393.72万亩,森林蓄积量201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3.7%。全市林业经济2006至2008年实现社会总产值分别为15.5亿元、18.2亿元、23.7亿元,同比增长17.68%和30%;工业总产值分别为8.5亿元、11.2亿元、15.35亿元,同比增长31.9%和36%;人造板产量分别为22.5万m^3、26.1万m^3、37万m^3,同比增长15.9%和42%。  相似文献   

19.
王海峰 《政策》2006,(5):22-23
“十五”期间,我省纺织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到 2005年底,纺纱能力达到了700多万锭,织布能力达到 7万多台布机,服装生产能力达到17亿件(套),分别比“九五”末期增长100%、50%和114.11%。尤其是产业素质得到快速提升,主要表现为:一是技术升级较快,全省先进纺纱设备的比重达到了55%,比“九五”末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新型无梭织机的比重达到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运》2005,(7):33-35
为积极响应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五”期间全市森林覆盖率年提高2%,植树2000万棵,人均植8棵树的现代化奋斗目标,威海市妇联于2002年在全市提出并组织开展了“村在绿中”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