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就要到来;1997年7月1日,被英国霸占一百五十多年的香港将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全国人民早就翘首盼望这一天的来临,热烈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全世界人民也在注视这个日子,衷心祝愿这个有“东方之珠”称誉的国际大都会回归中国以后,保持稳定繁荣,发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辉!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香港被英国霸占的屈辱。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强占香港岛;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再强迫清朝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强占九龙半岛;1898年,趁…  相似文献   

2.
很多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被英国强行割去的中国领土香港,早应该在抗战争胜利结束之后就应该回到祖国的怀抱,只是由于美国、英国的阻挠,蒋介的软弱无能,才致使香港整整迟到了52年才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3.
平心而论,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确曾想借二战结束后的受降之机收回香港,如果不是美国出尔反尔转向支持英国,如果不是蒋介石屈服美英的压力,香港毫无疑问可以提前52年就回到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4.
英国重视在港利益,促进英中关系发展杨义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近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英国工党新政府从英国长远的切身利益出发,也面对现实,在接受香港回归不可逆转的“既定事实”的同时,可能会顺应民心改变保守党政府在香港问题上同中国...  相似文献   

5.
去年9月,中英两国领导人讨论了关于香港前途的问题。据报道,在讨论中双方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并且同意本着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共同目的,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然而,英国官方随后却公然声称,19世纪英国强加给中国的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按照国际法是有效的”,说英国对香港人民“负有道义上的责任”,他们还故意把应该由中英双方解决的香港问题,说  相似文献   

6.
2006年,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一批1957年至1961年英国政府的绝密档案,揭密了英国政府处心积虑为保留香港这块殖民地,曾秘密计划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在上篇已详叙),同时揭密了上世纪60年代末期英国政府曾两度考虑提前将香港归还中国。是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帝国终于良心发现幡然悔悟了吗!?  相似文献   

7.
厦门到香港这条水路,我已经走过三次,首次是1937年春天,从菲律宾回国参加抗日战争;第M次是1983年夏天,从福建去延安,绕道香港北上;三次是1991年秋天,去菲律宾探亲,乘船先到香港小住数天;这次应香港亲友邀请,去看香港回归的热闹。前后四次,相隔六十年,心境大不相同。观看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是一生难逢的好良机,怎么不令我激动万分呢?八十年代初,中英谈判香港问题,我正在香港,目睹港英当局种种表演,真是令人气愤!英国把香港当成女皇王冠上的宝石,当成会下金蛋的老母鸡。一百多年来,通过香港压榨中国老百姓的血汗,掠…  相似文献   

8.
自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已先后向香港派驻了28位总督。这些总督既然驻在香港这块中国土地上,自然需要有个中文译名,但是如何译法,就大有讲头了。 英国首任驻港总督Henry Pottinger到任后,中国人把在鸦片战争中对英国人的积恨一股脑儿发在他的身上,因此按照字音给他翻译了一个三不像的中文名字“甸乍”。现在香港中环有一条“甸乍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许多人走到这  相似文献   

9.
《海内与海外》2011,(2):79-79
2011年1月4日,江苏省侨商总会在南京店召开了二届三次理事会暨新年晚宴,商会名誉会长、省人大副主任张艳,商会名誉会长、省政府副省长张卫国,省侨联主席郁美兰,省侨商总会会长、香港维德集团董事局主席庄启程等120多人参加了会议和活动。  相似文献   

10.
邮市:一把干柴“请问老牛票怎么收?”一位集邮者问。“你得拿来看。”摊主回答。“大概什么价?”“那可不好说,一天三个价,看你什么时候拿来了。”这就是北京月坛公园的邮市,典型的狂炒时的情形。8月15日,香港回归首日封,从香港到南京,规定途经几座城市,但许多都是从香港直寄南京。面值25元,价格太高,普通集邮者不愿买,到了邮票市场,却不得不以十倍或者更高的价格买。到10月1日,该封最高时炒到1000元,价格陡增40倍。一枚邮票的价格经过10年增值40倍。并不鲜见,但一个半月即解决问题却只有在邮市中才能创…  相似文献   

11.
英国传教士理雅各于鸦片战争期间来到香港进行传教活动。他深深地被中国的古文化所吸引,第一次把四书五经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在东西文化交流史上架起了一座永载史册的桥梁。在东方以及东方文化倍受瞩目的21世纪到来之际,我们更加钦佩这位文化交流使者和伟大学者的远见与卓识  相似文献   

12.
或许,“不列颠尼亚号”会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后一艘皇家游诞。它的最后一次航行是驶往香巷,在今年6月30日接走英国在往香港的最后一位总督。最后一次航行与最后一位港督,标志着英国20世纪历史一个章节的完结。1953年4月16日,“不列颠尼亚号”落成下水,当时共花了209.8万英镑建造、43年来,它激游全球各大洲,航行超过一百万英里。这艘象征着英国国体荣誉的游艇,配有248名旦:作人员,一支25人组成的乐队,自下水以来,光是花在维修保养和工作人员薪酬方面的费用,已达数亿英镑。据称,近年在压缩游艇开支方面已经做足工夫,例如,它的…  相似文献   

13.
1979年日内瓦国际印支难民会议上,英国代表香港承诺作为印支难民的"第一收容港",给予出逃的印支难民以临时的庇护,等待西方国家的再安置。港英政府不折不扣地将这一政策执行了近20年。直到特区政府成立后,才于1998年1月正式取消这一政策。造成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滞留香港多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社会层面的因素,也有英国及港英政府方面的原因。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带给香港的最大启示是怎样在人道主义与内部利益冲突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14.
英国Pirbright研究所现况简介张常印(南京动植物检疫局210009)Firbright研究所位于英国伦敦南面的Surrey郡,创建于1924年,现有职员200多人,三分之二为研究人员,三分之一为后勤辅助人员。此外还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兽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一.前 言 19世纪,英国在治理帝国中最重视的政策是“自由贸易”。1819年成立的新加坡、1842年清朝割让的香港分别是其期待着在东南亚和东亚作为英国自由贸易帝国的中心起到作用的城市。而且这个时代也是中国人涌入这个地区的时代。尤其是新加坡和香港更是如此。由于在这两地没有对移民加以任何限制,中国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便不断增加(参照表1、表2)。尽管情况相似,但新加坡和香港的当地殖民地政府的政策却有显著的不同。本文拟通过探讨鸦片承包和秘密结社的这些不同点,阐明两个殖民地当局如何试图维挣“自由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一) 近几年来,中国政治上和经济上戏剧性的变化,实际上给香港带来了富有希望的新生,而这对这块英国殖民地保持其经济繁荣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共产党革命以来的三十年中,香港经济在租借期内设法获得发展并做到繁荣兴旺。现在,一个稳定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17.
天然 《新青年》2013,(6):51
假期与朋友相约于京城的南锣鼓巷,一个充满老式记忆的地方。几个人说说笑笑,便无意间谈到了两个城市——香港与上海。相较于香港,上海更像个一夜成名的暴发户,缺少了点世代沾染的贵族气。或许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为香港这座金碧辉煌的城市涂上本不应拥有的英伦风情,但我们都无法否认,或许也正是这可耻的历史才带给香港如今无可比拟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嗨,派蒂!     
派蒂是我相识了十几年的好朋友。 前几天,我正写一篇讲同胞手足之情的文章,忽然听到她在香港病得很重的消息,心中顿时感到非常难过。 1979年我进香港一家英国人开的出版社,当特约编辑,交了十几个朋友,编辑、美术设计、摄影  相似文献   

19.
“菲佣”是香港及海外华文媒体对当今香港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家中雇请的菲律宾籍保姆或其他家庭护理人员的通称.事实上,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雇请外籍保姆或其他家庭护理人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外籍保姆或家庭护理人员在英文中多被称为“家务助理人员”(Domestic Helpers),这些人均来自发展中国家.近年来,来自菲律宾的这类劳务输出人员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在香港.香港人雇请外籍保姆和其他家庭护理人员的情况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初,当地的一些殖民政府机构中的官员和一些富商便从东南亚一些国家雇请保姆或佣人来港.但是,这一时期雇请外籍保姆和佣人的也仅限于这些官员和少数富有家庭.香港的普通人家雇请外籍保姆和其他家庭护理人员以及后者大批涌入香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的非中关系:在华非洲商贸团体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在中非关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50年过去了,我们发现,非洲人团体在亚洲的大城市(如北京、东京、首尔和孟买等地)陆续建立起来.在中国,非洲人团体不仅在北京,而且在上海、南京和香港[1]等其他城市也有聚居现象.香港、澳门、尤其是广州等中国南方城市[2]的非洲人和非洲裔人的数量远多于中国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