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显著提升,但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状况成为共识。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理论界从各个角度来探讨收入分配差距,但是大多数都忽视了金融发展这个因素。因此,全面探讨引起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我国的收入差距.并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和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和农村居民是构成我国社会的两大基本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扩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政府实施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政策,又包括城乡产业结构差异、城乡居民科技教育水平的差距以及乡镇企业下滑等因素。准确了解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探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为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年扩大。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入手,剖析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和就业、城乡二元教育投资及配置、城乡公共产品和服务差异分配、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及福利等制度性障碍,提出只有从制度层面加以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问题。为此,必须从就业制度、教育投入、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多方面,构建并完善促进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而影响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的湖南,必须高度关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文中运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小及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测度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整体已达到小康。但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越发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会造成诸多不利,不利于社会稳定,容易导致社会结构失衡,给社会制度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带来挑战。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有多个,其中二元经济体制和二元户籍制度是根本原因。多年来,政府更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居民享有优越社会福利,发展政策向城市倾斜;城镇化发展战略未能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也存在较大差距。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消除户籍壁垒和附着在户籍上的特定社会经济利益;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让城市反哺农村;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巨大提高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结构性因素。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差距扩大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有专家甚至指出,若考虑非货币因素,中国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已经位于世界最高水平。这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不仅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冲击,还会使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本文将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出发,探讨教育对于提高收入的作用,并对我国如今的教育城乡差距进行分析及提出建议,以期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上。缩小城乡居民差距的关键在于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者到城镇打工,他们将自己获得的收入寄回家乡,提高了当地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但这并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相反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呈逐渐拉大之势。这里有复杂的原因。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没有多大帮助,要有效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还应结合消除不合理的行业进入壁垒,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温丹丹 《人事天地》2010,(23):33-35
2000-2009年间,是广西经济社会大跨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民生改善打下了坚实基础。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为职工工资增长提供了有效保障。十年来,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但随着工资的增长,广西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扩大并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不利于实现我区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明显增加。但是由于制度因素,导致了我国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收入中的比例小.增长慢。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将会快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的矛盾会由于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扩大进一步激化。因此,研究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挖掘原因,提出建议,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关于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即使贫困人口的收入也有了巨大提高,但是不容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刻不容缓。要通过实现公平分配,完善税收制度,切实解决少数垄断行业收入过高问题,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防止生产要素市场不规范而产生灰色收入,规范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13.
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公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在经济增长中迅速累积分化。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不仅取决于财产占有的差别,而且与政策取向关联。我国现阶段的政策失灵和缺陷,产生了收入逆向再分配,放大了财产性收入差距。因此,必须完善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从而实现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法暴富和贪污腐败。解决的对策在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建设;加大对非法、非正常收入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南宁市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支出的绝对差距逐步扩大,收入的相对差距呈波状型,支出的相对差距呈U型,技术进步针对南宁市统筹城乡发展作用明显。要遏制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促成城乡发展协同互补、互利共生的局面,从而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这一分配方式有效地调动了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影响社会公平.因此,应当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过大;农村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导致收入分配领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收入分配关系没有理顺,初次分配差距扩大;二是制约机制缺失,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不力。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与关键。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化是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巨大阻碍。基于2000—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相关数据,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ARIMA模型和指数平滑法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预测,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放缓,但仍处于高位,导致内生动力不足、群体分化加剧、社会不稳定性增加。为此,应采取如下推进共同富裕的措施: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租住同权”制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共同富裕氛围。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结构问题,主要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与城乡结构。就城乡结构而言,我国一系列的政策性障碍以及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使得城乡的结构变化与收入差距变化这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不能正常且有效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就产业结构而言,产业间的收入差距不仅易于发生异动,而且也无形中引发了以城乡为代表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格局的形成;就所有制结构而言,其变动会引起就业结构和失业率的变化并进而直接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积极效果,为经济良性发展打下基础。但人工智能技术在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的同时,也可能对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受户籍制度与优先发展工业等政策因素影响,国内城市劳动力技能水平优于农村,且国内收入差距主要在城乡收入差距上展现。使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信息构造衡量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指标,实证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大了省级层面的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给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压力,着力解决再就业问题,共享人工智能技术红利,实现人、技术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