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案件简介2009年4月23日夜,某乡聋哑人杨某(女,39岁)被强奸,对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无法描述,且犯罪现场已被破坏,受害人的衣裤已被清洗。技术人员勘查现场时,仅在受害人床沿提取折断的指甲一片,经与犯罪嫌疑人的指甲比对检验,认定犯罪嫌疑人而破获该案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发生的投毒案件,其性质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以杀人为目的的案件约占80%。二是针对特定或不特定人、人群或牲畜的报复案件约占20%。已破8起案件的特点作案手段隐蔽,报案时间较晚 8起案件全部发生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受害者或其家人受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无一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且由于抢救中毒现场变动大,勘查现场中难以提取到直接认定作案的痕迹物证。在8起投毒案件中有4起为系列投毒案,其中“1999·09·28”沛县鹿楼乡阎花山村系列投毒案,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受害人家中17次被犯罪分子投放毒物,家人、牲畜反复中毒,造成3人相继死亡后,村民才向公安机关举报。另8起案件勘查现场时全部为变动现场,无一起提取对排除、认定作案嫌疑人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相似文献   

3.
1案例资料 2005年10月,在哈尔滨市某村刘某家发生一起纵火案。经现场勘查检验,在刘某家院内柴垛上提取到用香烟(蝴蝶泉牌)及火柴制作的引燃装置。其中一枚香烟有被人吸过的痕迹,且该枚香烟被汽油浸泡过。经DNA检验确定该烟蒂为一女性个体遗留。经派出所民警调查走访,确定了一名女性犯罪嫌疑人周某,并送到我室进行DNA检验。  相似文献   

4.
陈林 《刑事技术》2012,(6):34-34
某年8月29日,受害人曹某(男,63岁)被人杀害,犯罪分子将尸体掩埋到某乡一山林中。经现场勘查验:尸体已高度腐败,技术人员现场未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案件发生后,民警发现本地村民柯某(男,36岁)有重大作案嫌疑,于是依法传唤了犯罪嫌疑人,但是柯某非常狡猾,经过两天两夜的审讯,拒不交待自己的杀人罪行,后对柯某进行测谎,依然没有结果,由于现场没有提取到认定嫌疑人的痕迹物证,只有将柯某放回家候审。  相似文献   

5.
某年8月28日,某铁路巡护人员发现京沪铁路上行线某区间在用钢轨扣件被拆盗数十套,对列车运行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经对现场仔细勘验,除了在中心现场提取了扣件螺帽上工具痕迹、护栏网破口处钳剪痕迹、钢丝钳、螺帽、垫片等痕迹物证外,在中心现场西侧80m处发现并提取红色塑料袋1个,其内有钢丝钳包装盒1个.经对现场物证进行处理,在红色塑料袋上显现连指分布的残缺指节印3枚,单指分布的残缺指印1枚(见图1).  相似文献   

6.
1案例某日晚22时许,受害人某女,81岁,在家中睡觉时被人强奸,并导致会阴部大出血。第二天上午,受害人家属报案。现场勘查人员勘查现场时在现场脸盆中发现一条浸泡在水中的内裤,经调查为受害人被强奸时所穿,为案发后即刻浸泡且已经浸泡了12小时以上。现场勘查人员马上提取内裤并晾干后送检DNA。同时送检受害人的阴道擦拭物以及受害人身上的内裤及睡裤。  相似文献   

7.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赵某,女,72岁,某市西马村村民,报案称,当日11:00遭翻墙入室者强奸,且几天前也遭到一次强奸。根据受害人描述和现场侦查情况,两次强奸案的犯罪嫌疑人应为同一人。经过对案发现场的搜索,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留下的口罩(样本编号为KZ)。1.2方法1.2.1 DNA提取和Y-STR扩增采用Mag Attract M48 DNA Manual试剂盒(德国  相似文献   

8.
李文辉  陈林 《刑事技术》2012,(2):15+43-15,43
1案件简介某年1月29日,某镇发生一起命案,技术人员现场勘查时在中心现场提取两节柳树的断树枝,其中一节树枝上沾有少量血迹。经现场搜索,在距离中心现场东南侧200m处的公路边发现有一棵柳树上有新鲜折断的痕迹,于是痕迹检验技术人员将提取的断树枝与柳树上的断树桩进行整体分离检验,将两者的分离面、分离缘相互进行调整对接,  相似文献   

9.
1985年4月12日凌晨,某镇武装部武器库被犯罪分子用“钓鱼”的方法,从窗户入室盗走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两支。现场勘查时,除在窗户中间一根直撑内侧发现一处残缺不全的油质指印痕迹外,其它一无所获。在现场条件差,犯罪痕迹、物征不多的情况下,这一痕迹对破案至关重要。这枚油质指印遗留在红色油漆面上,且残缺不全,用肉眼  相似文献   

10.
纺织品整体分离痕迹在一些案件中大量存在,如抢劫、强奸、杀人案件中,由于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在搏斗过程中的撕打、拉扯,很可能在现场遗留有这种分离物;盗窃案件中,现场遗留或带走的纺织品分离物。因此,在现场勘查中应加强对此类痕迹物品的发现、提取和检验。  相似文献   

11.
<正>1 案例资料 2003年5月28日上午,发现在某甘蔗园靠近路边的园地里,有一具被破棉被覆盖着的尸体,遂报案。 现场勘验 男性尸体,尸体头北脚南呈仰卧状,双小腿屈曲压于双大腿下面,膝盖距路基护坡50cm,  相似文献   

12.
1案件简介1998年2月6日,湖南省某医院于某在家属区里被杀,现场提取“51”式手枪弹头、弹壳各一枚,由于现场提取“51”式手枪弹头没有线膛痕迹,需区分是制式“54”式还是仿“54”式手枪发射。检验发现:弹头没有线膛痕迹,弹头表面的擦划线条与弹头中心轴平行,线条没有明显旋转方向,未发现坡膛痕迹。弹壳上有击针痕迹、抛壳挺痕迹、弹底窝痕迹。笔者从枪的结构上寻找区分是否为制式手枪发射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1案例介简近年来,有关法医昆虫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多是用于推断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亡原因等。笔者曾用来寻找人体组织,成功地破获一案件,报道如下。1999年6月8日,在某镇发生一起强奸未遂案。犯罪嫌疑人在吻受害人时被受害人将舌头咬下一块,但咬下的舌块大小及去向不知。现场位于一块已收割的麦地中(案发时未收割),已被破坏。现场勘查未提到有价值的物证,受害人也提供不出其他线索,因此寻找咬下的舌块来判断犯罪嫌疑人受伤情况以及将其作为诉讼证据成为当务之急。受害人提供的舌块可能埋在已拔麦子所带起的土壤中或犯罪嫌疑人逃跑路线…  相似文献   

14.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日,某城区一辆停放在路边的私家车后备厢被撬,被盗现金一百万。经技术勘查未能获得理想的生物物证。通过调取现场监控,侦查人员发现作案过程中一名疑似男性犯罪嫌疑人有翻动受害人放置在车内手提包的动作,遂提取该手提包送DNA检验。  相似文献   

15.
1 案情简介 2005年10月24日,我市一较偏僻的农村,村民王某被人杀死在自己的小卖部内,部分现金被抢走。现场勘查中,在死者木质拐杖上提取1枚血指印,分析为犯罪嫌疑人所留。该指印纹线清晰,特征明显,有较好的比对鉴定价值。根据现场情况,结合周围环境、尸体检验及调查访问情况分析,决定对周围村庄内符合条件的人依法进行指纹采集。经过大量的工作,本案于30天后破案,犯罪嫌疑人为受害人的邻居王某。  相似文献   

16.
1简要案情2004年7月18日,某农场水稻田埂处发现一具女尸,经现场勘查,确定为一起杀人案件。家住某镇的宗某(女,29岁)于7月17日晚到某农场水稻田中心渠道内抓蚂蟥(中药材)未归,第二天上午家人寻找后发现死于农场水稻田埂上。现场勘查时发现尸体附近水稻田内有秧苗倒伏及搏斗痕迹,抽干水稻田内水,发现有多枚立体鞋印,用石膏灌模提取,分析是两类秧靴鞋印,经工作其中一枚为死者所留,另一类为犯罪嫌疑人所留。2鞋印特征经对鞋印进行研究,该鞋印为水中立体秧靴(当地比较普遍使用质地较软的橡胶靴)左脚鞋印(见图1),长26.5cm,前撑最宽处9.21cm,后跟最…  相似文献   

17.
黄知军 《刑事技术》2003,(Z1):47-48
1案例简介2002年1月5日凌晨,宜昌市某村发生一起蒙面入室抢劫案,受害人罗某夫妇被一伙蒙面歹徒持刀砍伤,并抢走部分财物。接到报案后,区公安分局侦技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侦破工作,经勘察现场,仅在距中心现场60余米处的一田坎下提取到数枚烟头,同时在侦察中发现外来人员向某与李某有作案嫌疑,但李某去向不明,传唤向某,因无确凿证据,向某拒不承认到过现场和参与作案。为揭露和证实犯罪,采取向某血样、李某妻子与女儿血样与现场烟头进行PCR检验。2检验用chelex-100提取现场烟头咬痕处唾液斑DNA和向某血样DNA、李某妻子及女儿血样DNA,经ep…  相似文献   

18.
一事不再理与刑民交叉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由来杨某以征婚的名义认识大量中老年人,有的刚认识就同居,再以民间借贷的形式向征婚认识的中老年人借款,累计达200万元,在借款到期受害人寻找杨某要款时,无一不发现杨某已经失踪,为此,受害人报案,杨某被抓,被以涉嫌诈骗罪起诉到法院。但在受害人报案前,有一  相似文献   

19.
1案例简介2005年8月27日,我市宜阳县一玉米地里发现一具尸体,身上有伤。现场勘查提取红色尼龙袋一个(内装3片卫生纸)。笔者用2%茚三酮丙酮溶液对卫生纸进行显现处理,显出指印一枚、掌印一枚,均具备检验条件。遂将该起案件与2000年9月13日发生在伊川县的一同类案件并案侦查。2005年9月23日夜,伊川县与宜阳县交界处再次发生类似案件,受害人被刺成重伤。根据现场环境判断,犯罪嫌疑人许所留,经突审,许供述:上述4起案件均系他所为,历时28天,“8.27”案件成功告破。2实验方法(1)制作手印样本:购买市场上当前销售的有代表性的、日常使用较多的卫生…  相似文献   

20.
混合斑是性犯罪案件中最常见的检材,通常也是性犯罪案件的关键证据。在做混合斑的 DNA检验时,大多数情况下要在提取 DNA的过程中尽量分离出女性细胞成分,以求获得精子的独立基因型,便于认定罪犯 [1,2]。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混合斑中女性成分的基因型可能成为定案的关键证据。以下报道作者承办的 2个案例。 1案例   案例 1:某市一犯罪嫌疑人以高薪招工面试为名,将某女( 17岁)诱骗到自己的居所强奸数次,威胁被害人不许报案,并许以高薪。由于矛盾心理等因素,受害人 4天后才报案,犯罪嫌疑人拒不承认,并声称不认识受害人。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