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追求妇女的进步和解放中共云南省委书记高严人类是由男女两性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社会的存在、发展和进步要靠男女两性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一、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  相似文献   

2.
解决两性问题的途径--"对话"通达两性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霸权的文化传统和刻板的角色规范,在贬抑女人的同时,也使男人面临强大的社会压力。为改变不合理的价值规范和社会偏见,男女两性都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向传统的价值社会发起了强有力的抗争,但事实一再地说明,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无法建构一个符合两性愿望的社会构架。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相信“凡真实的人生都是相遇的”,认为男女两性若要实现相互的和谐,最佳途径是选择对话,通过对话实现两者本位属性的回归。两性问题应由两性共同解决,对话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离婚财产分割若干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法律和政策中体现的社会性别假设的不同,法律政策所采取的性别平等模式也不同。本文选取离婚财产分割所涉及到的法律政策,从社会性别视角加以分析,揭示其对男女两性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同时总结学界运用社会性别分析视角对离婚财产分割若干问题所作的论述,以期推动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政策时,采用社会性别分析的视角,从根本上促进男女两性的平等。  相似文献   

4.
丁慧 《长白学刊》2012,(5):134-137
性别平等问题是考量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这就需要把男女两性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畴之内,把握男女两性问题的特殊性。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男女两性在其中得到的收益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女性的社会解放以及与男性享有同样平等发展机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男女平等"被误读为"男女等同"。两性平等应该包括平等意识、差异意识和协调意识。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特点、原因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虽然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基本内涵、特点、原因及性质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求客观全面把握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状况和程度,从而有效推进两性平等,以达到社会和谐进步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体制转型期,男女竞争是否平等?这是近几年来女性人才学界讨论的一个重点问题。就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而言,对男女两性是平等的,因为它对男女两性均遵循同一法则:机会均等,公正平等;然而,在事实上是不平等的,因为女性承担着社会"两种生产"的重任,特别是在人类自身生产中女性承担着男子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可见,正确评价、科学计量、有效补偿女性在人类自身生产中的社会价值,这是解决市场竞争中男女真正平等的关键问题。对此,长期以来,女性在人类自身生产和家务劳动中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在相当多的单位和部门,非但没有得…  相似文献   

7.
张立 《中国妇运》2010,(9):36-38
性别统计是通过对男女两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权利、作用以及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分析对比,找出解决男女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提出政策建议的廿会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陆漫 《中国妇运》2011,(11):18-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关系到男女两性的平等和社会的稳定。建立和完善作为规范社会生活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之一的婚姻法,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篇导论性文章,本文旨在促进社会变迁——与本地、国家和地区层面全球化进程相伴随——研究中强调社会性别中心位置的变革性学术和研究。本文的六个主题相互关联,都将全球化视为一种社会性别化的现象,并研究社会性别如何现身于全球化逻辑之内,以及如何被嵌入到全球化的过程和结构之中。这些主题考察了全球化如何塑造了社会性别化的制度;在男女两性资源获得和控制、价值观念、自身认同、选择、角色行为和社会性别权力关系方面,全球化是如何建构社会性别的;全球化如何影响男女两性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些主题也将全球化的辨证关系解释为对男女两性产生纷繁影响的全球及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之间冲突性互动的结果。全篇的重点在于提出有效的社会变迁策略。  相似文献   

10.
路雯清 《前沿》2012,(2):101-102
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认为:男女两性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2004年4月到2011年6月共86期《男人装》杂志的封面人物形象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探讨女性的社会性别及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婚礼漫谈     
婚姻在中国被称为大事,而且是"终身大事",它是以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正因为婚姻是社会行为,所以男女结合,确定婚姻关系,就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被社会所承认的仪式.男女的结合关系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从形式上来说,就是必须按照当时社会的法律或社会的风俗习惯所公认的方式,举行一定的仪式向社会作公开的表示,这通常就是举行婚礼.  相似文献   

12.
聂琴 《思想战线》2003,29(5):50-53
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关系是长期存在的事实,教育是女性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人"从而获得男女平等权利的关键,但在男性中心文化灌溉下的教育,并不会产生出真正的两性平等。所以,应当通过新的女性教育来实现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13.
和谐女性主义:人类性别观念的历史性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潇纯 《求索》2007,(9):60-62
和谐女性主义,本质上就是人类的和谐性别观。和谐女性主义承认差异,认为这种差异正好是两性和谐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性别差异是生理变化的结果,性别地位的差距则是历史文化作用的结果。随着造成这一差距的历史因素的逐渐消除,性别平等已经成为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挡的历史趋势。未来的女性主义要面对的是:探索和倡导两性充分发展的社会中男女和谐相处的原则,使新的一代男女携手走向和谐幸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身体消费与性别本质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社会的运作策略下,男女两性的身体被物化与性化.身体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性别文化现象,"女人要化妆,男人要补肾"就是性别本质论对男女两性行为的规定.在社会性别的研究视域中,身体消费就是男性眼光和价值取向对女性身体的支配.  相似文献   

15.
婚礼漫谈     
婚姻在中国被称为大事,而且是“终身大事“,它是以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正因为婚姻是社会行为,所以男女结合,确定婚姻关系,就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被社会所承认的仪式.男女的结合关系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从形式上来说,就是必须按照当时社会的法律或社会的风俗习惯所公认的方式,举行一定的仪式向社会作公开的表示,这通常就是举行婚礼.……  相似文献   

16.
傣族男女青年发生婚前性行为被视为神所不容 ,未婚先孕更被看作是一种触犯鬼神的现象 ,当事人要受到村寨头人的各种惩罚 ,还要祭祀寨神勐神以求神灵的宽恕。被社会所接受的性行为是与婚姻的缔结紧密相连的 ,男女婚姻的结合是以祭神之后才为合法的 ,这已成为两性结合的必经手续和仪式。婚内外的界限分明产生了关于男女性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其道德观念 ,已婚男女与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也将受到地方法规的严厉惩处。  相似文献   

17.
不同社会性别的公民群体对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都给与了高度的关注,女性公民的政策关注度明显低于男性。男女公民群体的参与方法偏好具有高度的趋同性。在乡级政策参与上,男女两性公民群体的人数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在其他政府层级的政策参与上男女两性公民群体的人数分布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理想。男女两性构成社会的主体,作为社会结构中的组成因素,两性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在一定意义上决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习俗研究之法律意义初探陈治国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关系,并由此而产生的家庭,形成一定社会的组织细胞。家庭离不开婚姻,社会离不开家庭,千千万万的婚姻家庭支撑起一个社会,给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并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0.
男女平等是女性问题的核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构建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新模式,是推进男女平等进程,实现男女两性充分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