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大学的民族学研究早在30年代就开始了。30年代初老一辈的民族学家杨成志、吴文藻等在云南大学从事民族学的教学与研究。1937年,方国瑜教授在云南大学创办“西南文化研究室”,编辑《西南边疆》杂志,出版西南文化研究丛书,虽然在民族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仅只是少数学者的“个人”事业,是一个“冷门专业”。1950年以后,云南大学文科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民族识别与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等工作,他们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党和政府制订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在云南大学的领导与教师中,民族学的地位,如何开展民族学教学与研…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校成立了“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云南大学文科唯一的一个跨学科、跨系所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云南大学地处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边疆,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吴文藻、费孝通、杨堃等老一辈民族学家就先后在我蠬谓袒蛑鞒止芯抗ぷ?为以后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建国以后,方国瑜、江应梁等知名教授为这项研究又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形成了我校文科在这方面的科研优势。“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正是为了充分发挥西南边疆独具特色的民族经济、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和我校在这方面科研力量的优势而成立的。它的成立,打破了我校过去在民族研究中学科单一、力量分散、方法陈旧的落后状况,将以民族经济文化为主攻方向,根据优化组合的原则,组织协调和凝聚我校文科的学术研究力量,采用现代科学各种研究方法,进行高层  相似文献   

3.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是一个别具特色的研究机构。我国西南地区国境线长,民族众多,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在缔造伟大祖国和近代以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作出过伟大的贡献。研究他们的历史和革  相似文献   

4.
刘红  肖青 《思想战线》2001,27(4):139-140
旨在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交流香港与内地文化研究新成果、加强学术交流的“传统与现代化———香港、云南两地文化比较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5月 10日~ 11日在云南大学举行。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系、云南大学中文系、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参会学者共 4 0多人 ,除云南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外 ,还有来自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云南省社科院的学者。会议收到学术论文 30多篇。与会学者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 ,云南与香港两…  相似文献   

5.
1997年1月18日,云南大学邀请在昆参加“国家教委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第二期)”的部分中青年学者,就云南大学发展人类学民族学,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加强人类学民族学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西南和西部民族学研究等问题进行座谈。来自全国各地的15位学者在座谈会上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云南具有发展人类学民族学的资源和条件,云南大学计划建设民族学重点学科以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服务是有远见的举措,开展区域性学术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方法,云南大学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与会者的发言,综合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如反掌人类学专业1987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云南大学设立人类学专业。同年5月人类学教研室正式建立于历史系内。人类学专业的建立是云南大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传统的恢复。早在20年代末中国社会人类学的创始人杨成志、吴文藻先后到云南从事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30年代,方国瑜、凌纯声等创办了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主编《西南边疆》杂志,编印《西南文化研究丛书》十一种。成立于30年代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先后由吴文藻、费孝通、杨(方方土)等著名教授出任系  相似文献   

7.
与对中国文化的抽象而空泛的争论不同,木霁弘、陈保亚、李旭、徐涌涛、王晓松、李林等同志在微观的、实证的研究方面做了实事,写出了一部研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力著—《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引起了读者的广泛注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各民族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南少数民族在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学论集》(由著名学者张文勋教授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系统论述该学科对象、范围、方法及发展方向的论集.收文26篇,通过三个部分,即文化学基本理论、民族文化学理论构建和区域民族文化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学科背景、来源、学科理论构架、学科赖以产生的重要实证基础—西南民族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理论研讨.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2月,由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院、《思想战线》编辑部、中国陆地边疆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首届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高端论坛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成都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重庆市委党校,以及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20多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齐聚一堂。开幕式上,云南大学副校长杨泽宇、国家民委民族理  相似文献   

10.
论历史人类学与西南民族文化研究--方法论的探索宋蜀华一、历史人类学与民族历史学近年来,作为人类学分支学科之一的历史人类学(HistoricalAnthropology)日益受到重视。它以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族群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与历史民族学(Histo...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弘扬哈尼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哈尼族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经上级有关领导部门批准,由云南大学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主办,玉溪行署民委、蒙自师专、元阳罐头厂协办的“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1993年2月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个旧市及建水县举行。  相似文献   

12.
西南民族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南民族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创时期、民族社会历史语言大调查时期、承上启下的过渡性时期。今后 ,我们必须加大对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 )、民族史、民族语言、民族问题、民族生态学、民族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黄芬 《思想战线》2013,(Z1):227-229
云南大学的发展历史就是其文化传承、选择、保存和创新的历史。本文从历史的视角研究云南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主要阐述了云南大学在建校之前、建校发展、走向鼎兴转折和现代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点,并对当代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筑生教授     
王筑生,1945年12月生,安徽省庐江县人,人类学博士,教授,民族学博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外语系,1982年云南民族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毕业。1985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留学,1988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12月获博士学位。自1979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国西南民族的人类学研究,曾任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1992年6月受聘于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人类学系为博士后副研究员兼讲师。1993年底回国,曾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学院任教。现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系系主任,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  相似文献   

15.
紫萍 《今日民族》2007,(1):42-46
尹绍亭,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教授、博导,云南大学生态环境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云南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云南民族博物馆副馆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人类学、人类学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近几年来,分别主持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湄公河流域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东南亚民族生态的比较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出版了《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生态体系——云南刀耕火种研究》、《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等个人专著。主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边地文化丛书》、《民族文化生态村——云南试点报告》、《民族生态——从金沙江到红河》等书。其中《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研究散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民族史研究中,对民族关系主流的问题有"友好合作说"和"战争压迫说",但就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则表现出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和平友好、相互吸收,又矛盾冲突、相互排斥这样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就民族融合而言,西南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在元代以前表现为同源异流为主,元代以后则既有同源异流,也有多源合流和异源异流.此外,整个西南民族关系主要由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云南网 《今日民族》2018,(10):63-63
9月22日,第八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口述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会议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召开。论坛紧紧围绕“口述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实践”主题,以口述环境史的方法和理论为切入点,对接学术发展前沿,深入探讨口述环境史研究中的选题、对象、方式、规程、成果等诸多问题。本届论坛由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凯里学院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等科研单位与出版机构的近70位嘉宾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9月23-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文科学报编辑部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边疆学论坛"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40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连通'一带一路'的中国边疆:历史、现状与发展"的会议主题,分"'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合作""高句丽历史与文化""西南边疆的历史与现状:史料、视野与中国边疆学建构"3个分论坛展开讨论。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李大路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  相似文献   

19.
云南金石文献研究评述陈子丹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现存有2000多件金石铭刻,这批金石文献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文化遗产,〔1〕是研究云南历史以及云南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民族的第一手实物资料,在我国民族文化、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20.
在1979年5月全国民族研究工作规划会议的推动下,1980年民族学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恢复和新建一批民族学研究机构。除原有民族研究机构逐渐恢复工作以外,今年新建立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室、湖南省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1年1月1日起改名为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云南大学西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