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潍县仿古铜是扬名国内、蜚声海外的文化产业。现在潍坊市潍城区即原潍县中心商贸繁华区,也是老潍县仿古铜的主要产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老潍县仿古铜已成为潍城的支柱文化产业之一。其产品成为文博部门的收藏品和家庭陈列的工艺品以及大众了解古代文化的实物资料,并由赝品时代逐渐过渡到一种新兴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陈瑞曾  穆锡罡 《春秋》2011,(3):21-22
张同普(1890-1912),字寰震,潍县北乡大常疃村人,幼年随父亲张连元迁居于潍县城东乐道院北村。 张连元是明末潍县名宦、陕甘总督张尔忠的后人,清朝贡生,全家信仰基督教。曾在潍县乐道院教会创办的广文书院,管理图书十几年,并在乐道院附近的虞河边,与妻子、家人栽植葡萄、学会酿酒技术,先后开办葡萄酒厂和马车店。家庭生活富裕后,又出资在潍县东关外,创办过养正小学。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6,(3)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在潍县任知县时,写的《明志》诗。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早年家贫,在扬州卖画为生,乾隆六年(1742年)即他49岁时被任为山东范县(今属河南)知县,5年后改知潍县,在潍县做了7年官。  相似文献   

4.
于正军  陈正宽 《春秋》2012,(4):33-33
孙彦福是清末民初誉满鲁东的京剧花旦,在潍坊当地曾有句尽人皆知的口头禅:"彦福上了台,闺女媳妇跑掉鞋。"据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志》记载:"孙彦福(1879—1959),真名孙作楫,孙彦福为艺名,潍县(今寒亭区)高里街道东南孙人。4岁丧父,后为家庭生活所迫,母亲把两个姐姐送人做了童养媳。他跟着母亲去逃荒要饭,到了山东省诸城...  相似文献   

5.
于家干 《春秋》2012,(5):42-44
烟草,一种散发着香味、最早用来祭神的神秘的植物。后来发展成了人们普遍吸食的卷烟。但中国历史上只生产“笨烟”,不能直接卷烟。20世纪初叶.美国人在潍县宁家沟一带试种成功了黄烟。用潍县产出的第二代黄炯种子,才能在全国其他地方种植。于是,潍县成了中国黄炯种子的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6.
清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有两篇分别是骂潍县县令和陈氏士绅的。潍县与淄川,远隔二三百里,二者似乎没有什么瓜葛,何以受此辱骂?但细细考来,却事出有因。至于什么起因,潍县民间有两三种传说。通过比较鉴别,今酌选其中一说,  相似文献   

7.
1942年10月,潍县共产党负责人之一的王育才被捕叛变。由于他的出卖,潍县党组织受到极大破坏。王育才,潍县大庙乡纪家庄人,1910年生,1928年入党,先后担任过胶东区委特支委员、昌潍中心区区委书记、潍县县委民运部部长等职。其公开身份是教员、药店老板或布匹商。其布匹销售点主要在东关和望留集。1942年10月11日,脱党后当了汉奸特务的于笑愚  相似文献   

8.
《春秋》1998,(4)
在潍坊,有位早期参加革命的农民的儿子,他为山东和大连人民的解放,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就是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著名烈士王永庆。赤卫队长威名震王永庆(又名王占元),潍县茂子庄村人(今潍坊市奎文区茂子庄村)。1883年出生在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春,经王全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这时潍县国民党右派分子,勾结土豪劣绅,准备对革命力量进行血腥镇压。沧海横流显本色,白炽烈火见真金。就在这白色恐怖日益严重、生死搏斗即将展开的时候,王永庆勇敢地站在与国民党反动派坚决斗争的最前列。党中央“八  相似文献   

9.
三间破房飞出两只金凤凰1883年(清光绪九年)农历七月五日,在山东潍县南流镇滕家庄(今属安丘市)农民家庭中一个男婴出生了。在兄弟五人中排行第四的男婴就是威震华夏的华丰机器厂创始人、中国内燃机工业之父、著名民族企业家——滕虎忱。安丘今属潍坊,潍坊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历史上潍坊曾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至清末民初.已有“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台大机”之称。滕虎忱的父亲就是善操“轱辘匠”的手艺人。幼时的滕虎忱入私塾读书三年后即随其父游村  相似文献   

10.
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崔金钊,董天备范筑先,字夺魁,山东馆陶县南彦寺村人。1881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九岁在本村义学读书,13岁其父因饥饿病逝,只靠寡母一人抚养。15岁就拉小车,18岁给别人运贩粮,为母亲挣钱,被夸力“孝子”。1904年大旱,颗粒未收,...  相似文献   

11.
《春秋》1997,(1)
高小岩以字行,学名煜,号谦斋,山东潍县(即今潍坊市潍城区)人,1919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生。其父香岩公,系著名书法家,美髯长须,学者风度,首倡习书宜从汉魏入手,毕一生精力,习研汉隶北魏诸石刻而风格独具,闻名齐鲁。小岩先生幼受家庭薰陶,自五六岁时,每逢春节,随父去亲友家拜年,见家家新贴春联,便逐户观望,问明所写何字,回家索要纸笔,随手鸦涂,其酷爱书法有如是者,岂天性使然耶!年甫九龄,即从父习书,教以《张猛龙清颂碑》启蒙,盖因其笔法方圆兼备,结字严谨端庄,宜于初学也。继而临摹《龙门造像》、《龙藏寺》、《郑文公》以及《李璧》、《张玄》、《崔敬邕》诸  相似文献   

12.
《春秋》1996,(1)
潍坊市奎文区是经国务院批准,1994年9月8日正式成立的新县级区,区西南有一座奎文门,奎文区的命名也由此而来。至于奎文门,则有一段由来。清代康熙年间,由举人于泽等人倡议,在潍县县城东南角的城头上,修建了一座文昌阁,塑文昌帝像,阁旁建有魁星楼。魁星身材魁梧,相貌威严,叫人一看,就感到威风凛凛,铁面无私。他左手执金斗,右手握彤管,一条腿向上跷起,右手向西南方,叫做“魁星点状元”。到了乾隆十五年(1751年),郑板桥来到潍县后不久,又在城墙下挖一石砌的“发科泉”,在泉边设一石凿的笔架,将月河通向坝崖的三孔石桥,改名“状元桥”。意味着预示未来,潍县将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运》2007,(7):42-44
方案52一、活动背景: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市内四区九年义务阶段现有流动儿童52162人,农村留守儿童4184人,大连市妇联登记在册的贫困女童超过3000人(对象为城乡低保家庭18岁以下的女童)。这些儿童  相似文献   

14.
李建桐  蔺嘉德  李春乐 《春秋》2011,(6):15-16,1
蒋介石在潍县整军碰壁是1916年的事情.此事在有些史料上也略有涉及。但当时他还是个小人物,用的是他的学名蒋志清,所以多不被人注意。不过此事在寿光老年人中曾多有传闻。因事情发生在潍县、寿光、高密、昌乐、青州、安丘、昌邑诸县,正是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攻克袁世凯驻潍县一带的部队第五师之后.那时寿光人在东北军中干官兵的...  相似文献   

15.
王思九,曾用名王同锡,1934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察哈尔省联络局、中共豫鲁联络局、中共河南省委工作。1939年10月当选为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任统战部部长。于斯年间月,在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的“竹沟惨案”中英勇牺牲,时年亚岁。他是~位智勇兼备的优秀共产党员,是党的一位杰出的统战工作者。王思九,lopl年出生于河南省鲁山县横洞沟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兄妹四人,思九最幼。他两岁时,父亲王万邦先生病故。全家靠其母韩氏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思九天资聪颖,酷爱读书,因家贫,不能入学就读。10岁时,受塾…  相似文献   

16.
潍坊火车站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的潍坊火车站,巍峨、壮观,全新的面貌给人以现代化的观感。但早期的潍坊火车站(原称"潍县站")并非如此,它的演变过程,恰恰是潍坊历史的见证。历史沿革德国强租胶州湾后,从青岛向西大修胶济铁路,1902年修至潍县,1904年全线通车。通车之前,德  相似文献   

17.
清朝著名诗画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知县时,在一幅以竹子为题材的画上题了4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相似文献   

18.
《春秋》1995,(6)
先前,在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城区)一条深深的胡同里,藏了一所败絮其外、锦绣其内的戏院子,大门平淡无奇,门外左右錾了一副长联,道是:永丰坊前,百足楼台平地起;乐游原上,几声歌板遏云行。永丰坊、乐游原,乃唐都长安的名胜之地,似乎都和梨园祖师爷唐明皇有些牵连。饶有兴味的还是对联的嵌字格:永乐。不错,它是潍县文苑史上第一座京戏戏院。此院始建于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投资发起者是两位戏迷,  相似文献   

19.
《春秋》1995,(6)
陈国翰先生,齐鲁圣地的一位著名书法家兼学问家。祖籍山东潍县(即现今的潍坊市),出身于书香门第。现年八十岁,为民革青岛市委员会的成员。解放前后在山大(青岛)任职,后到青岛橡胶六厂工作。他曾在青岛市中山路开设《逸仙书画社》十余年,使他有缘广结国内外文艺界书家画师诗词文人,最终成了一位造诣很深的书法家和学问家。其手抄本《同文尚书》为其小楷书体的代表作,已经蜚声国内外了。陈国翰受教于叔祖陈锡俸先生之门下,  相似文献   

20.
《春秋》1997,(1)
现定居于巴西的定陶籍杨正民先生,其家庭向有“扬名海外中国第一家”之誉。台湾《世界日报》曾以“华人新星·杨家四姐弟”为题发表专访,盛赞“一门九博士”。杨门五杰杨正民先生把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优秀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铸就了自己的人生辉煌,同时他还哺育培养了“一门九博士”,创造了海外华人历史上的奇迹。杨正民先生1928年出生于定陶县东王店乡后杨楼村,14岁时于抗战期间离家去大后方读书,饱受颠沛流离之苦,194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