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淮南子》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而“道”落到政治层面和人生层面.形成了《淮南子》的无为论。《淮南子》以老学无为论为基本准则,吸纳其他各家的某些理论,将“因”的思想、“人为”的精神和“术”的理论契入其无为论,从而完成了对老学无为论的“三大改造”。  相似文献   

2.
麇,《左传》凡五见,三次作国名,两次为地名,皆书为“麇”。《公羊传》作“圈”。另一些文献也有写作“麋”、“糜”或“麕”、“麏”的。其地望,注家有数说;其灭年,史无记载。现仅就其地望与灭年问题,试析如下。 《左传》文公十年载:“陈侯、郑伯会楚子于息。冬,遂及蔡侯次于厥貉,将以伐宋。……厥貉之会,麇子逃归。”麇为楚国附庸。麇子从楚穆王参与厥貉之会,因不满于楚人欺凌小国,不待会终而归麇。因此,次年即遭到楚人的讨伐。  相似文献   

3.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精神现象,其本原是什么?在我国古代文学论著中最具权威性的论断是《乐记·乐本》篇所说:“乐者,……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精书·音乐志》载沈约就梁武帝萧衍《思弘古乐诏》所作《赛答》称:“《乐记》取公孙尼子。”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也说:“《乐记》者,公孙尼子次撰也。”又《隋书·经籍志》有“《公孙尼子》一卷”,注云:“尼似孔子弟子。”公孙尼子当是今存《乐记)}最早的作者。虽然该书后来经历苟况、刘德及其手下儒生、司马迁、戴圣、诸少孙、王禹、刘向乃至马融等人的整理和改造,…  相似文献   

4.
孔子一向节俭。然而,当子贡想要撤销每月初一祭祖用的活羊时,孔子却连忙劝阻:“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可见,对于“礼”这个当时“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是十分地看重的。这是《论语·八》中说的一则小故事。在《论语》中,对“精神文明”的倡导随处可见,或精辟入微,或深入浅出,或托物言志,或一语道破天机。一部《论语》简直就是一部有关我国古代“精神文明”的大辞典。《论语·里仁》中记录了孔子对环境与人的看法。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是说住地要仁厚的风俗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风,怎么算…  相似文献   

5.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和计。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她们掳…  相似文献   

6.
古代姓氏的产生,有一种方式 是以居住地为姓氏,如城、郭、园、池 之类。郭,意为外城,即在城的外围 加筑的一道城墙。住在外城的人以 居处为姓氏,大概就是中国最早的 郭姓。那么,郭姓始于何时呢?清人 张澍《姓氏寻源》说:“《括地图》云: 夏禹御郭哀。《抱朴子》云:禹乘二 龙,郭支为御。《三一经》云:商有郭 崇。《白虎通》云:武王师郭叔。一说 箕子号郭叔。此郭姓之始。”这说明 夏禹时期已有郭姓。因夏禹建都之 阳城即今登封县告城镇,故中国最 早的郭姓出自河南。但是,由于夏、 商时期的郭姓之后无世系资料,所 以,一些姓…  相似文献   

7.
犬年戏语     
在翻捡旧书时,偶然看到宋朝时的文人朱弁所著的《曲湖旧闻》。其中有一段,上书皇帝建言禁屠狗的趣事:“崇宁初(注:即宋徽宗赵佶)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陛下可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因降旨,禁天下养狗。太学生闻之,有宣言千众曰:‘朝廷事事绍述熙、丰,神宗(注:即宋神宗赵项,其年号有“熙宁”、“元丰”,乃宋徽宗祖父)生戌子,而当年未闻禁畜猫也。’其间有善议论者,密相语曰:以忌器谀言,使之贵重若此,审如《洪范》所云:‘则其忧不可胜言者也矣。’”以上所说,可见徽宗迷信,范致虚阿谀奉承…  相似文献   

8.
赵勰 《创造》2002,(4):4-7
~~在古汉语中,信者,人言也,就是指人们说的话。《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孟子·尽心下》),即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甚至出现了“信人”之称,即诚实的人。先哲所以对于诚信给予了特别的反复的申明,证明在中国古代哲学价值观中,信用这个东西,小而言之是维系人际正常关系的纽带,大而言之,则是社会所以为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9.
台湾“立法院”于3月18日快速三读通过《香港澳门关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台湾当局单方面以法律形式规范“九七”、“九九”后台、港、澳间关系之举。《条例》规定:“九七”、“九九”后台港、台澳间海运及空运都将继续维持“两地直通”现状;台湾与港澳经贸关系原则上仍采取直接往来形式,但却保留若干限制,以维护台湾利益。从《条例》的“立法”原则和基本倾向来看,它体现了台湾当局现阶段的大陆政策,也是台湾当局面对香港回归所采取的“鸵鸟政策”。首先,《条例》规定两岸直接“三通”前,在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香港…  相似文献   

10.
傅山(公元1607--1684年)明清时期思想家。字青主,别字公它,山西阳曲人。明亡后,衣朱衣,居士穴中,养母,号朱衣道人,又有真山、浊翁、石道人等别名。康熙中征举博学业鸿词,被迫迁至北京,以死拒不应试,特授中书舍人,仍托老病辞旧。傅山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精医学。在哲学上自言“老夫学老庄者也”,公开以“异端”自命。其用佛学解释《庄子》,用训诂诠注《墨子》和《公孙龙子》等,时有新义阐发。提倡打破儒家正统之见,实开清代子学研究的风气。他反对宋明人注经的态度和方法。著作有《霜红龛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用间篇”记载:“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用内间进行情报间谍活动,是古今中外世界各国间谍情报机关进行间谍情报活动的重要途径。 内间,一般是指利用对方的官员从事搜集和窃取情报的活动。“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文中的“官人”,不单纯指官人本身,还包括与官人有着  相似文献   

12.
说“和”     
“和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态度温和,容易接近”。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和为贵”的观点。《论语·颜渊》中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的说法;宋代林逋的《省心录》中也讲:“和以相处,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这里都为古  相似文献   

13.
初见李凭甲博士,记者觉得他既不像一名书画家也不像一名企业家,倒像是一化学者。谦逊、儒雅、内敛、乐观,眉宇间仿若凝结着大海般的宁静和宽广。李凭甲确实与海有着不解之缘。他深爱莆大海,更爱㈣海。他画笔下大海或大气磅礴、气势恢宏或静谧致远、宽广博大。因最能画出海的神韵和气魄,他被称为“画海第一人”、“大海之子”。  相似文献   

14.
析“慎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民  吕耀怀 《湖湘论坛》2002,15(3):46-46,88
诠释“慎独”一词,一般以《礼记·中庸》中的一段话为依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曰:“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闲居,即独居、独处。所谓慎独,就是指在一个人独居、独处之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之处,也要做到谨慎有德。关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朱熹曾注云:“隐,暗处也。微,细事也”《四书集注》。朱子之注,或容有疑。“隐”指暗处不谬,但以“细事”释此处之“微”则不甚确当。古书中的“微”字,既可用以指称“细小”,如慎微之“微”,又可包涵“隐匿”之意。据《左传·哀公十六年》:“白…  相似文献   

15.
提起妇女节,大家会自然地想到3月8日,因为这一天是法定的国际妇女节。很少有人知道我国古代也有妇女节,而且一年有4次。其一为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也称“女儿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女孩子的头上簪以石榴花,还要用花红绸绫、丝线结成樱桃、桑椹、角黍(粽子)、葫芦(香囊)等形状,以线贯穿,佩戴在女孩子身上。明代余有丁《帝京午目歌》中有“都人重五女儿节,洒蒲角黍榴花辰”的记载。明沈榜著《宛署杂记》中有“宛(指北京宛平县)自五月初一至初五,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女儿节”的记载。又曰“…  相似文献   

16.
知道何廉,最早是读胡适日记和《独立评论》“编辑后记”了解的。胡适第一次和何廉会面是在1931年2月12日,《独立评论》创刊后,何廉也是其撰稿人之一,何廉自己曾说:“我们两人(指和翁文灏)在该刊创刊初期,常为之写稿,募集资金以维持刊物的经营,该刊召开的双周会议常在胡适寓邸或清华俱乐部举行。”胡适在自己主编的那期常推出“微博式”编辑后记,对何廉的文章也曾有过精致的短评。第九十二期(1934年3月18日出版)何廉有文,胡适在后记的头条即重磅推出此文:“白银问题是今日的绝大问题,我们早就想请专家学者替《独立评论》撰文讨论。现在何廉先生寄来了一篇七千字的长文来,我们非常感谢。”  相似文献   

17.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云:“赖氏,子爵,今蔡州褒信有赖亭,即其地也,昭四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这里所说的“赖”,系古代诸侯国,因其国君为子爵,故称赖子国;“褒信”,东汉置县,属汝南郡,宋代属蔡州,即今河南息县包信镇,位于息县城东北 35公里处;“昭四年”,鲁昭公四年,即公元前 538年。《左传·昭公四年》对楚国灭赖有明确记载:楚灵王“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士袒舆榇从之,造于中军。王问诸椒举。对曰:‘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王从之,迁赖于鄢。”“舆榇”,意为置棺…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条处理师生关系的原则,即对待学生应: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挚友;“管如严父”,即对学生有严格的和坚持不渝的要求。应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任务,对学生严加管理,一发现“越轨”行为,便应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爱如慈母”,即施以慈母般的爱心,去热爱每一个学生,用春风化雨般的态度去全面关心学生,将自己的一腔情感全部倾注到学生身上,以爱的雨露去滋润、转化每一位差生,对差生尤应厚受。“亲如挚友”,即师生间差立起挚友般的关系,做学生护哈心人。对学生应以心换心,U成对诚,在心理上相通相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移居海外的突出特征之一,是社会组织和传统社团的出现和发展。他们到越南谋生,常按其亲缘、地缘和业缘的关系而聚居,形成一些微型的中国村庄或街道,如17~18世纪会安市的“唐人街”,17世纪末18世纪初藩镇(嘉定省)的“明乡社”,18世纪承天———顺化市的“清河铺”等。从这些移民群体中,慢慢形成各种社会组织,然后是业缘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协调他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关系。这就是同乡会或通常所称的帮、宗亲会、各朋党或秘密会社、商会和同业公会、其他权利组织。同乡会是华侨社会典型的组织形式之一,具有群众性和普遍性。这是联结同乡并同一言语人群的社会组织,如福建帮、潮州帮、客家帮、海南帮。但是也有一些社团只联结有亲戚关系的同乡人,如潮州人的义安帮,广东人的穗城帮,福建人的山庄会和里州会等。华侨帮会的形成,常始于修建各种寺庙。在17世纪,福建人就在阮朝的领地上建立山庄会、里州会、同乡会等。起初,这些组织以信仰为目的而建立。为了聚合亲近的兄弟,他们修建了祠堂、庙宇,其会员日益增多,成为福建帮的前身。另一个例子,今日胡志明市第五郡的妈祖庙,是穗城华侨于18世纪修建的,并建立起穗城帮,妈祖庙成为他们的会馆。华侨社团诞生之初,并未受...  相似文献   

20.
桑大鹏 《求索》2007,(1):147-149
《孔子诗论》的论诗方式与传世文献《左传》的“用诗”方式完全不同:孔子通过用“知”的理性范畴分析诗歌文本以及透过“民性固然”表达自己对人性的哲学领悟,展示了其论诗的人本主义立场。《左传》则采用赋诗断章的“用诗”方式,以诗的段节隐喻或预测现实、评断人物甚至用诗歌占察人的命运,显示了与其崇尚怪力乱神的神秘主义相得益彰的阐释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