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中国人爱吃且好客,似乎在饭桌上不说"趁热吃、多吃点儿",就不是热情的待客之道。但你知道吗,劝人"趁热吃"可是在害人。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饮用65℃以上的热饮,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不仅是热饮,火锅等炽烈热食也有同样的危害。中国人有什么东西都有"趁热喝""趁热吃"的习惯。嘴的欲望是满足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就太重了。尤其是食道,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给予它充分的保护。食  相似文献   

2.
文婧 《廉政瞭望》2014,(24):67-67
殳俏写过一本《吃,吃的笑》.文字鲜美生动。看似写的是厨房美食,其中亦不乏人情世故,还专门提到“每个人都需要一本点菜宝典,以此注意饭桌上的政治学和良好的点菜礼节。”我倒认为,不仪点菜,在各种精装“吃”类图书中,如果有人潜心出一本领导饭桌攻略,势必会大卖。怎么和老板吃顿饭?这是个既矫情又实用的问题,在文人眼里,简直阿谀地要命。不过让老板高兴,就是让周围人日子好过,从这个角度上说,和老板吃顿欢乐餐,给周遭带来愉悦的影响,也是造福同仁的好事。  相似文献   

3.
他们坐在饭桌边。吃的就不仅仅是饭了,而是智谋、是胆略,是博弈、是较量。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式饭局里,总有人不停地倒酒、夹菜,吃饱后还常常去泡脚、唱歌。其实,这种生活方式很影响健康。"趁热吃"对食管伤害大。中国人偏爱热食,喜欢劝别人趁热吃,但这个习惯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人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盖着柔软的黏膜,能耐受的高温只有50℃~60℃。烫食会让口腔和食道的黏膜轻度灼伤,时间长了,  相似文献   

5.
说到“吃”,我不禁想起那段往事来。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家里生活非常艰苦,我们弟兄三个正长身体,食量大得惊人,父母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也只能勉强度日。一年到头饭桌上顿顿都是清淡的南瓜稀饭,汤呢,只有放了盐的苦菜汤。清楚记得那天是大年三十,空气中游动着一股浓烈的年味,可我们家里却冷冷清清的。太阳西坠了,母亲搂着我们弟兄仨坐在院门口盯着入村的路口,等待着父亲的归来。  相似文献   

6.
正家庭联产承包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亿万人民的吃饭问题,也一劳永逸地消除了自汉代以来一直困扰中国人的严重生活困顿现象。民以食为天。有没有饭吃,吃饱了没有,吃得好不好,怎么吃得营养,怎么少吃,怎么不吃……这些中国人饭桌上的进化,是观察、审视改革开放40年宏大主题的  相似文献   

7.
金禾 《先锋队》2013,(6):23
把公款当做唐僧肉,滥花滥支、胡吃海喝、中饱私囊,可谓官场顽疾,很多官员抱着反正不是自己的钱,花多少都不心疼的心态,饭桌上是山珍海味无所不有,饭桌下尽享奢华之极,吃成了酒囊饭袋,留下了一身"职业病",被群众戏称为"吃货"、"吃客"。  相似文献   

8.
<正>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近日发布《重庆市巫溪县教委原副主任高发明违规问题剖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次"随茶便饭"的吃请和娱乐,让重庆市巫溪县教育工委委员、县教委副主任高发明等人品尝到了"舌尖上的腐败"所酿下的苦酒,吃掉了"官帽"。很多腐败问题往往都是因为管不住嘴从饭桌上开始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请吃,背后都隐藏着利益的"诉求",很多宴请无非是看中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一旦上了别人的餐桌,也就进了别人的餐盘,"吃人家的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13,(11):61-64
2012年,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很多观众沉醉于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甚至直呼“口水止不住”。然而面对生活中舌尖上的安全问题,人们又不禁感叹:荧屏上佳肴令人回味无穷。现实中问题食品却让人心惊肉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如何让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政府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0.
易贤林 《当代党员》2007,(11):61-61
“婆婆,是我,开门!”进门后,余灵给独居的汪婆婆倒了一杯热水,然后开始叠被子。 随后,余灵和汪婆婆拉起了家常,两人聊得很投缘,笑声不断。到了中午,余灵开始做饭,一会儿工夫,一盘肉丝和一碗小白菜汤端上了饭桌。看着汪婆婆吃上可口的饭菜后,余灵才回到了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11.
王菲 《学习导报》2013,(19):25-25
曾经我一直惊奇,那些院子里长得奇奇怪怪的野草,奶奶都能分别叫出它们的名字,这个叫婆婆丁,那个是苦麻子,还有苣荬菜,年幼的我很不解,不识字的奶奶怎么会知道那么多野菜。后来,奶奶告诉我,过去缺少粮食时,他们常常把野菜当作饭吃,曾一度连野菜也没得吃。为了活命,人们就吃米糠、树皮、烂薯秧子……因为饥饿,只要是能吃的都直接往嘴里送。对于他们而言,苦难的记忆让餐桌上的一点一滴都弥足珍贵,就连儿孙辈也知道把掉在饭桌上的米粒捡起来吃掉。  相似文献   

12.
朋友讲了这样一个笑话:过去有位名医医技精湛,一生收了很多徒弟,可他一直不向徒弟传授秘方之类的医术。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只给徒弟们留下一句话:“记住……砒霜有毒千万莫吃。”徒弟们都认为师傅临终说了句胡话。但细细品味,这话里面却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做人准则,那就是:“有毒的莫吃。”  相似文献   

13.
尹琳 《党建文汇》2007,(7):54-54
人们吃苹果、葡萄等水果时,很自然地洗净后再吃。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吃橘子时,往往不洗就直接吃,这就很不卫生了。市场上很多橘子都是露天摆放的,橘皮上难免有一些灰尘污染。  相似文献   

14.
家庭场景:今天.是小姑子的生日,大家欢聚一堂,感受家庭的温馨。饭桌上,大家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小女儿吃得满嘴流油。一脸的幸福之情。吃兴正酣之时,小女儿突然边吃边自豪地说了一句:“妈妈。今天李老师说我是她的一字之师!”哟,这个评价可不低呀!我连忙好奇地追问原因,大家也都打住了话.听起小女儿的叙述。课堂场景:据小女描述:语文课上,一向热爱语文的女儿正专心致志地听课。突然,她发现老师反复说出的“蒿”字一直念的是一个错误的读音。经过几番思想斗争,她终于在老师再次说出错误读音的那一刻勇敢地举起手。订正了老师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舒炜 《廉政瞭望》2014,(3):26-28
饭局,是人们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在不少人印象中,官员尤好饭局,十八大之后。这些饭局明显减少.但不妨碍在饭桌上,依然要讲政治。  相似文献   

16.
一次到某地出差,应当地有关领导邀请,一起吃了一顿令人难忘的晚餐。说难忘,倒不是因为主人的盛情,也不是因为饭菜有什么新奇,而是饭桌上出于领导和机关干部之口的一个接一个的“黄段子”。最后一道菜上来时,有人别出心裁要搞个评比,有两个人讲的数量相同难分高下,只好从表现选择,把其中一位连女服务员上菜时也照讲不误的人,评为“冠军”。饭桌上的玩笑,似不必那么认真,但仔细想来,总是觉得心里别扭,觉得这些领导的身上少了点“文化味”。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传统,对各级官员的文化要求一直是相当严格的。古代以科举取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大年初一。大清早。江心岗哨。迎着灿烂的朝阳,四位大妈提着大兜子步下江堤,走向岗哨。哨兵们见了,连连挥手,高喊"妈来了"。她们到了岗哨,解开兜子,拿出冒着腾腾热气的饺子,催促道:"孩子,趁热吃。"哨兵们吃得开心,妈妈们笑得甜蜜,让白雪盖地、坚冰封江的大冬天顿时升腾起浓浓的暖意。他们并非血缘母子,却因饶河县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知道彭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夫人张洁清。以她的资质、德行、智慧和美貌,张洁清原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脱颖而出,但她却一直默默地生活在彭真的背后。作为彭真的妻子,她毫无怨言。但彭真却为此而叹惋不止。1997年2月23日彭真逝世前,曾对孩子们说:“你们的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她是个大学生,在工作上很有能力,是我耽误了她。”  相似文献   

19.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7,(5):52-52
朋友、同事之间,平时适当开开玩笑,有助于活跃气氛;初次见面者玩玩幽默,也可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但若是官场交往中遇上了心胸狭窄或吃不了幽默这道菜的人,开玩笑的结果便会相反,有时甚至可能留下后患。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社会上陪舞、陪酒、陪歌的“三陪”现象有所收敛,但另一种“三陪”,即官场上陪吃、陪会、陪玩,却愈演愈烈,已成为一些基层干部沉重的包袱,令人堪忧。“新三陪”形态各异、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