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风和灯     
夜里,亮着一盏盏灯;风吹着,和灯捣乱。灯光摇曳着、闪烁着,和风的捣乱抗争着。风说:“灯呀,你干吗炫耀自己,放着灼人的热和刺眼的光?!”灯回答说;“我不是在炫耀自己,发热、放光是我的本性呀!”风说:“你的光刺得我睁不开眼,我要把你吹灭!”灯回答说:“吹吧,你吹不灭。即使吹灭了我,还有别的灯在。”风一生气,唿喇一声,有的灯熄灭了,  相似文献   

2.
我曾经纠结于一个问题,一盏灯对于一个眼盲者的意义,或者说,一个看不见任何事物的人,是否还需要一盏灯的陪伴?母亲眼盲许久,可是每天傍晚,她还是习惯性地打开了灯。有一次我和她聊起这个话题,看不见东西,点灯不点灯还有啥区别吗?母亲说,这灯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你们点亮的啊!让你们知道,我在这屋子里还活着,不然,连灯都不点亮,和死人还有啥区别了。  相似文献   

3.
小巫见大巫是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那这“小巫”和“大巫”都分别指谁呢?三国时,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叫陈琳,在魏国做官;一个叫张纮,是东吴孙权的谋士。两人都很有才华。有一次,张纮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大加赞赏,并表示要向他好好学习。陈琳复信时谦虚地说:“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闭塞,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没见过大世面。只是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实在差得太多,就好比是小巫遇见大巫,法术便无法施展一般。”  相似文献   

4.
灯的记忆     
正人一生有半辈子都在夜里度过。人与灯真是缘分多多,故事多多,情结多多。记得20世纪50年代初,我家用的是油灯盏。一种瓦坯烧制的,上面是个盛油的小灯碗,中间一根带把的轴柱连着灯座,以桐油或菜油作燃料,用1至2根灯草作灯芯,燃起豆大的火苗幽幽发黄。那时,我婆婆还为油灯的使用作了许多不成文的规定。比如:灯油只用桐油不用菜油,说是菜油老鼠要偷吃,桐油有臭味老鼠不会偷吃;又如:不到天黑尽不准点灯,人离开便熄灯;还  相似文献   

5.
赠灯盏     
还是刚用“洋油”的年代,洋商在上海口岸经销煤油(当时叫“洋油”)。美年石油公司1894年在上海初设据点时,就曾采取过一个诱人的手法,即买洋油两斤,就免费赠送刻有“请用美年油”字样的洋油灯盏一只。美半公司一年之中送油灯87万盏。从这笔生意看,洋商亏得厉害,似乎大使。但这个手法引起了轰动,不仅吸引了城里人,而且牵动了许多乡下人。家家户户添置了这种洋油灯,把原先的菜油灯、蜡烛灯统统冲击光。正因为添置了这种洋油灯,从此点灯就得买“洋油”,送一盏灯的结果,使“一锤子买卖”变成了长期买卖。顾客也都成了回头客。从此…  相似文献   

6.
近日,农十师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一起因相邻关系引发的民事纠纷案。 刘华之弟、刘建明之兄刘××住宅,北面是635院墙,南面是刘建明住宅后墙,西面即房后是私宅和云母三矿围墙,东面是院门。多年来刘××及家人一直经李功住宅与635院墙、公厕这一通道进出,无其他出口可行。2000年5月26日,李功在既无城建部门的批准,又不顾北屯镇政府有关人员的劝说下,擅自在635院墙至自己住宅间砌一道墙,将通道堵死。因刘××在乌鲁木齐市工作,住宅由其母常住,李大祥、刘华、刘建明只好将尚未砌好的墙扒一口子,留出通道。  相似文献   

7.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07,(12):15-17
章士钊与李大钊都曾是中国现代文化界与思想界的著名人物,并有特殊的一段交往经历。两人早期在交往中相互仰慕,彼此在思想上影响很深。然而章士钊后来担任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两人走上迥然不同的道路。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两人是否为此而关系破裂?李大钊牺牲时章士钊又是何表现?本文为你揭开答案。  相似文献   

8.
《学习导报》2011,(23):59-59
朋友要在客厅里挂一幅字画,便请邻居来帮忙,字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钉钉子。邻居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字画挂在上面。”朋友听了邻居的意见,让他帮着去找锯子。刚锯了两三下,邻居说:“不行,这锯子太钝了,得磨一磨。”  相似文献   

9.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彼此留下的印象,叫“首因效应”,亦称“第一印象”,首因效应影响着以后对该人的评价。这种印象多是表面的东西,如仪表、举止等。印象好的,则希望继续交往,增进关系;印象不好的,则不愿意继续交往。你若问他为什么?当事人似乎很难说得清,只是笼统地感到“喜欢”或“不喜欢”?其实第一印象并不大准确,甚至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古田     
当我迈着军人的步伐踏进古田 这片家喻户晓的红色圣地 望着雨后的彩虹 穿行在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的人流 脑海里风起云涌排山倒海 古田,你是一盏明亮的灯呀 指引着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1.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人与人的交往就像潮水退去一样,渐渐地安静下来了。过去那种两天一小聚、三天一大聚,不是喝酒唱歌就是甩牌搓麻将的现象少了,那种拉拉扯扯、勾肩搭背的喧嚣渐渐淡去,人们回归到了平静和理性,人与人"无声的联系"多了起来。这是一种好现象,正所谓无声胜有声。过去那种热衷于"热线联系",整天泡在一起推杯换盏,打得火热、走得很近,今天一个同学会、明天一个乡友会等,一言以蔽之,无非就是有所图。  相似文献   

12.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一段寓意深刻的话: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肖伯纳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倡导人们在交朋友时,不要光着眼于物质的交往,而应该着眼于思想的交流。这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朋友之间的交往,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建立和发展真诚纯洁的友谊,这无疑是对的。但如果彼此交往的多是“苹果”,少有思想,甚至只讲“苹果”…  相似文献   

13.
正有这样一则寓言。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人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要买一部手机?""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呢?"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以后,我再出去乞讨就方便了,  相似文献   

14.
去年9月,一个收获的好季节,我和亲家舒连银同时荣获广旺矿务局白水煤矿从事采掘工作三十年嘉奖。大伙儿羡慕,老舒高兴,我更开心,好比是六月里喝凉水——带劲得很! 我与亲家老舒之间的事,真是泡砂石凿磨子——不好启齿。我跟他是老乡,一起参加工作在一个采煤队,年  相似文献   

15.
读书的回报     
外出参加培训,同室是外地某单位的领导,夜里11点多,笔者躺在床上看书,这位领导开门而人,满身酒气。见我手里捧着书本,他笑着说:“没想到你还是好读书之人,难得呀!”我赶紧回答:“不是好读书,只是习惯了睡前看两页,否则睡不着觉。”他马上说:“好读书就是好读书,你用不着谦虚。其实,以前我也喜欢读书,但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一大堆,应酬又多,就再也读不进去了。”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偶然听到有群众议论"镇上办事难办"难道是为民服务中心服务不好?为了搞清原因,我决定去镇上的为民服务中心上一天班早上8点不到,我就来到服务中心当天来办事的人特别多,看着工作人员张姐一脸的热情,我很疑惑,为什么村民说事难办呢?张姐说:"等上完今天的班,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7.
年关到,廉关到。做到自警、自省、自律,和家人共同筑起一道"廉关"墙。你和家人的"年关"将充满幸福和祥和,你也是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好官员。  相似文献   

18.
正2002年10月6日5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笔者从睡梦中惊醒。蒙眬中,笔者听到话筒里传来了低沉的声音:"喂,是老秦吗?我是北京秉和。老人家今天凌晨2点走了,她走得太突然了。老人家生前常念叨的老家人就是你。因此我们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尽快告诉你。根据她的生前意愿,她是小民一个,因此淮安老家方面的其他人、其他单位我们就都不通知了。你认为可以告诉的人和单位就请你帮助我们通知一声。"  相似文献   

19.
于灯下读书     
陈孝荣 《党课》2014,(20):84-85
于灯下读书,是我很早就养成的习惯。我出生在鄂西一个边远的农村,那个时候家里还很穷,山里也没有通电,我的灯下读书,只能是在煤油灯下读书。当夜晚到来的时候,一盏煤油灯放在火垅里,母亲在灯下纳鞋底,我则捧着一本书坐在灯下静静地阅读。煤油灯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就像一双昏花的老眼,当我读到忘情的时候,我就将屁股下的椅子一点一点地往煤油灯下移动。有时候一直触到煤油灯下,将煤油灯打翻,或者是头发被煤油灯的火苗烧着了我才发觉。这时,母亲总会从她的鞋底上抬起头来,冲着我说:“你不能慢点儿啊?”  相似文献   

20.
正有多少人曾经走过师大天桥,就留下了多少故事。正是有了人与天桥的交往,有了故事,天桥不再是单纯的物,而是变成了一道人文景观。天桥会拆除,但是那些故事,那些记忆,那些情感,不会消失。你我他的故事合起来,构成一个丰厚的师大天桥都市文化记忆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