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活国有小企业的理论风云王延中1995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决议》正式提出了“抓住关键少数,放开一般多数”,即“抓住大的,放开小的”。此后,“抓大放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战略。经过几年的实践,“抓大放小”战略在企业改革中的作用日益显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这既是对国有企业十几年来改革实践和经验的必然总结,也是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对彻底搞好国有企业所采取的根本举措。按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对我国初级阶段国有企业的结构组成及现状特点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根据大中小型国有企业的不同情况而选择对国有企业“抓大放小”实施战略性改组的具体途径,是正确实现中央这一决策的重要保证。一、国有企业在整体结构上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相似文献   

3.
“抓大放小”是我们实现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之一。无论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还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中央对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的方针都是一致的,正确的。必须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型企业,放开搞好中小国有企业。通过坚持“抓大放小”方针,逐步做到“大企业强,中小企业活,劣者遭淘汰”。  相似文献   

4.
“抓大放小”是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战略调整的基本方针,而“放小”则是加速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实施重点突破的关键,它对于从总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调整结构,放中求优。国有小企业改革的实质是放  相似文献   

5.
报刊博览     
报刊博览国家体改委近日提出改革攻坚重点国有企业改革要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国有资产分布结构、土地使用结构、就业结构等调整结合起来。继续“抓大放小”,鼓励大公司、大集团兼并、收购企业,扩大自身规模。继续采取股份合作制、租赁制等多种形式放活小企业。要在...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是党中央为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搞好国有企业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方针。由此,根据大小企业的不同情况,以“抓大放小”,分类指导,着眼于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为标志,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对国有大型企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取得共识,着力搞好国有大型企业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看待中小企业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全面理解和正确贯彻“抓大放小”方针,积极推进国有小型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指导上,1993年重点抓了“转机建制”;1994年突出抓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1995年特另11是1996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一是扩大了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范围,把试点城市由18个扩大到SO个,我省除株洲市外,又新增加了长沙市。二是加大了推进兼并破产的政策力度,对企业兼并破产中若干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三是积极推进将“拨改贷”转为国家资本金,选择了几个试点城市探索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办法。四是“抓大放小”,全国集中抓好1000户重点企业,出台了首批…  相似文献   

8.
《前线》2000,(6)
美国《中国经济评论》1999年5-6期刊载美国纽约马瑞斯特学院组恩·士伯(ShawShieb)先生题为“越大就越好吗?”的文章认为,尽管企业联合体可能会使中国的经济结构更合理化,但是企业的联合却面对许多障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战略被口语化地描述为“抓大放小”,这个口号暗示了政府的决策集中于支持那些较大、较成功的企业,放弃对较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更具体地说,这个战略包括把大中型国有生产企业转变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支持大型的企业集团或是企业联合体,以期与外国跨国公司竞争,而小的国有企业尤其是那些…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我省国有企业走过了20年的改革之路,虽然一些企业通过改革,转换机制,走出困境,走向市场。但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至今未根本摆脱困境,甚至亏损面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早在1993年,国家经贸委对全国3000家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项调查表明,国有企业亏损除体制方面的原因外,最主要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占67%左右。去年,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又对11个省、市的近两年连续亏损的950家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再次说明,如果不考虑企业运行机制方面的差异,企业亏损的主…  相似文献   

10.
“债转股”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化解金融风险、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促进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本文仅从“债转股”提出的政策背景和“债转股”政策的内容分析中提出一些质疑,目的是使“债转股”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   一、“债转股”提出的政策背景   1.国有企业长期亏损,债务负担沉重,加重了完成三年脱困目标的难度。据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组公布的数据,我国国有企业总体亏损额, 1997年为 293亿元, 1998年为 558亿元。在 14923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 1997年亏损的企业有 6039家,亏损面为 40.4%,亏损…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责任主体论□周殿富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解决好谁是企业真正的责任主体问题。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在相当大的层面上国有企业没有进入预期的理想状态,甚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大面积亏损,一些企业不得不关停并转,甚至拍卖、破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津市市作为一个国有小型企业密集的城市,如何“放小”,是我们在企业改制转机中必须解决的课题。通过学习十五大精神,总结我市近几年的企业改革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全面推进小型国有企业改制,必需立足于‘叫\”,着重于“放”。(-)充分认识“放小”的重大意义,让干部职工在思想上放心。“抓大放小”是中央提出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的一个重要思路。“放小”就是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政…  相似文献   

13.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过了1978~1983年的“放权让利”、1983~1987年的“利改税”、1987~1992年的“大承包”等几个阶段的改革。以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为标志,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机制、体制、所有制“三制创新”阶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明确了要立足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实行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的改革思路。 一、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调整 抓大放小、着眼于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反映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调整。这一调整的重点在于:国有企业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改革模式,不能只强调国有企业的覆盖面和数量,而必须根据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同地位、功能进行分类改革。 首先,我们必须从宏观上把握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把握国有经济的覆盖范围,也就是说要从所有制角度,把国有企业调整得适合我  相似文献   

14.
储波 《求是》1998,(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抓大放小”的方针,尤其是在对国有大型企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取得了共识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看待中小企业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快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小企业,作用大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改革脱困的阶段性目标已基本实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继续坚持“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必须坚持从产权改革入手,大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1.国有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符合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决定》指出:“股权多元化有利于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  相似文献   

16.
继颁布“九五计划”后,党的十五大又一次提出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决议,根据这一决议,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将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这一重组是以“抓大放小”为手段,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和法律及政策杠杆的作用,力图使企业的技术改造、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善、企业制度的改革和企业管理的加强结合起来,以提高竞争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国有经济的问题,不仅源于国有企业产权界定的缺陷和政企不分的状况,以及由此导致的经营机制僵化,更重要的是还源于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已19年。实践说明,简单的利益、财产关系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1995年9月,十四届一中全会明确提出“抓大放小”战略,表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已转向国有经济整体攻坚,国有企业必须实施战略性改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这种根本措施进一步得到肯定。一、理论依据。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论上忽视了国有经济的两重性,即国家性与盈利性,在实践中没有把二者的关系协调好。国家性是指国有经济必须首先体现国家整体利益。具体地说,就是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直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8.
国有改制企业党建问题及对策●朱万河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抓大放小”步伐的加快,白城市国有企业改制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到今年2月止,全市407户国有企业中有75户进行了改制,占18.4%。一部分企业在改制中党组织同步改建,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  相似文献   

19.
一、正确理解中央“抓大”的方针 “抓大放小”,是党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重要方针。“抓大”是关键,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振兴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在一大批小企业放开搞活的同时,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经营的“跨”字头、“大”字号企业集团相继建立,如齐鲁石化对淄博市两大企业的兼并,标志着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所存在的制度缺陷集中表现在产权制度上,国有企业属于全体社会成员这种固有的产权特性,使之不可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依靠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最根本的是推行非国有化改革。为此,应当按照“分类改革和抓大放小”的基本思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战线。在制度创新过程中,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同时必须明确非国有化并不等于私有化,也不会导致所有制结构的全面私有化。通过非国有化改革,我国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将改造成为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进而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