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2006年初,美国基于布什政府对外战略与政策实践的教训与经验,提出“转型外交”,意在加强外交手段在实施美国对外战略中的作用。但由于全球唯一超级大国身份所决定的美国在动用武力方面的内在冲动,军事力量仍是美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手段。“转型外交”实际上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也服务于以军事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文化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日益凸显,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型外交方式——文化外交。中俄两国比邻而居,有着近四百年的交往史,文化交流更是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文化外交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中俄文化交流不断擦出新火花。实践证明,文化外交在巩固中俄两国高层政治关系、推动经贸合作和扩大民间交往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取得了丰硕成果,交出了亮丽答卷。这一年,人民外交在持续深入学习党史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总结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外交理论,积极开展了民间对外交往新实践。人民外交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外交的一项创举,它以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为宗旨,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特色。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是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亲自倡导成立并担任名誉会长的新中国第一个人民外交机构,成立于1949年12月15日,与共和国同龄。它以中国人民的名义,开创了中国和世界外交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外交在2000年取得丰硕成果,普京务实现实、灵活进取的外交路线基本确立.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俄作为一支独立力量,不会融入西方世界;尽力搞好同西方的关系,寻求妥协,减少摩擦,避免对抗;推行全方位外交,重视发展同东方的关系;着力发展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使之成为俄外交的依托、安全的屏障. 相似文献
8.
9.
美国在非洲的“人权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美国推行其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的一个有效武器以及实现其全球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非洲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大棋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也是美国推行“人权外交”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从人权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人权与非洲民主化、人权与非洲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联系来剖析美国对非政策中“人权因素”的两面性本质,指出美国对非“人权外交”的出发点和实质是捍卫其价值观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交中的地方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论者认为,民族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球化时代日益被削弱,原本属于国家的权力发生了多向度的失散,通过向上和向下移交权威,中央外交正在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当代外交中,"分层"现象日益突出.中国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中央政府的"分权"使得地方政府不但获得了利益目标,而且也拥有了地方资源配置控制权,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城市在参与对外事务中可以获得国际利益,也对中央外交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和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在中国现行外交政策中实现中央与地方"共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伊斯兰世界强化推行公众外交及其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外交又称公众外交,实际上是民间外交,主要着眼于民众,是主要着眼于官方的传统外交的补充和延伸.美国的公众外交也主要由政府主导.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时代的民间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从两个方面改变和塑造着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制度、规则和组织:一是通过时空的压缩赋予普通公民更大的参与政治与外交活动的空间、信息资源,二是通过跨国相互依赖的深化破解了外交领域的"国家中心主义".这两个方面的"全球化政治"制约和分化了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垄断地位,赋予普通公民和民间外交以更大的活动能力和空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民间外交的价值和作用,从而适应全球化政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14.
15.
2007年3月,巴美两国总统的互访使近几年矛盾较多的巴美关系有了一定的转机,同时也激起了巴西国内对巴美关系的热烈讨论。总体而言,卢拉基本沿袭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政府的政策传统,两国关系依旧保持着“合作与矛盾共存”的基调。相比与卡多佐执政的8年,卢拉执政期间巴美关系中的矛盾成分更多,存在矛盾的领域也相对较广。即使如此,两国关系并未因为矛盾的增多而出现恶化的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巴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另一方面体现出巴西在巴美关系中的主体性得到了加强,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美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与人类共同利益密切相连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领域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公共外交以政府主导、面向公众、公开性、真实性为主要特征,以塑造国家形象为最终目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广泛的施展空间。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实现政治大国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它通过公共外交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但其传统外交的制约及外交政策的功利性也使日本公共外交失色不少。日本公共外交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对我国的指导意义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7.
《Diplomacy & Statecraft》2007,18(3):517-537
Until the 1870s British officials in China often acted without the Foreign Office's official consent because they could only communicate with London via mail. In the 1870s telegraph lines connected China to Europ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itially opposed foreign telegraph lines arguing that they undermined Chinese authority. British diplomats in China were also wary of the telegraph because it allowed the Foreign Office to intervene more quickly. From the 1880s the telegraph was increasingly used as an instrument of imperialism in China. The Boxer Rebellion in 1900 showed how important the telegraph had become as means of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8.
Ariane Knuesel 《Diplomacy & Statecraft》2013,24(3):517-537
Until the 1870s British officials in China often acted without the Foreign Office's official consent because they could only communicate with London via mail. In the 1870s telegraph lines connected China to Europ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itially opposed foreign telegraph lines arguing that they undermined Chinese authority. British diplomats in China were also wary of the telegraph because it allowed the Foreign Office to intervene more quickly. From the 1880s the telegraph was increasingly used as an instrument of imperialism in China. The Boxer Rebellion in 1900 showed how important the telegraph had become as means of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9.
20.
朝核六方会谈对韩国的国家利益利害关系重大,韩国的应对策略也最为复杂和微妙。韩国既要顾及短期安全利益与长远民族利益之间的平衡,又要弥合国内政治力量之间的政策分歧,并竭力避免其对北政策与对美政策之间出现零和局面,同时还需兼顾联盟政策及其东北亚地缘战略之间的平衡,因此六方会谈事实上成为韩国实施多重平衡外交的一个重要契机。目前来看,这种复杂的平衡外交方针基本是成功的,然而其最终政策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