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美国立即开始对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力量部署进行大规模的调整。美军的这次军事力量部署调整是布什政府上台后策划的军事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大幅度裁减驻欧美军之后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海外军事力量部署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的美国亚太军事战略李庆功美国的亚太军事战略是其全球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军事大调整的进程中,始终将亚太军事战略的调整置于重要地位,其调整幅度之大、进度之快,令世人瞩目。经过冷战后四年多的评估和审定,美国亚太军事战略现已基本...  相似文献   

3.
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发表一份新军事战略报告。报告一出,便引起全球舆论的高度关注,因为它宣称,美国的军事战略重心将转向亚太地区。这是迄今为止,美国“重返”亚太最直白的宣示。不过,向来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在决定“东张”的同时,却不得不继续“西望”,为维护自己在全球的利益而忙得“团团转”。  相似文献   

4.
美国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驻欧洲和亚洲的军队削减6万至7万人。对此,国际社会异常关注其未能言明的军事战略意图。今年8月,布什总统宣布该项计划时称,美国目前的全球力量部署,仍然是为保护美国及盟友免遭前苏联入侵的形态,但此类威胁早已不复存在。在未来几十年内,美国将部署更为灵活机动的武装力量,这就意味着“更多部队将部署在美国本土。”与此同时,美国正试图构建自己新的联盟体系。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与德国和法国等“老欧洲”盟国关系有所疏远,而与保、罗、波和匈等“新欧洲”国家关系迅速发展。美试图通过调整军事部署,实施新的…  相似文献   

5.
沉默是一种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默权在近年来倍受学术界关注,而学术界所讨论的“沉默权”与一般人对“沉默权”的直观了解并不完全相同。 对沉默权的直观了解,最具形象的莫过于美国的“米兰达规则”,即在美国的影视剧中警察在拘捕人时常说的台词:“你有权保持沉默,有权请律师辩护,如果你开口,你所作的供述将可能在法庭上作为对你不利的证据……”这句台词虽然给人印象深刻,并反映了沉默权的一些核心内容,但其实却并未揭示出沉默权的全部含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冷战后的对华政策经过几年的实践和调整已基本定型,即在实行“全面接触”的同时对中国进行多方遏制,并体现在我周边各个地理方向。在军事上,美国依然保持在西太平洋的前沿军事存在,进一步加强与日、韩、菲、泰、澳等国的联盟关系;美国军事战略提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为应对已经变化了的国际安全形势,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原有的军事战略,并对传统防务政策进行变革,全球军事力量部署开始新一轮的调整。 美国:全面提升军力 “9·11”以来,保证本土安全成为美国军方最首要的目标。但是由于威胁来源不确定,因此美国防务力量的规划从“基于威胁”转向了“基  相似文献   

8.
美国形象的建构在中美交往的早期受到了个人心态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交往中,美国商人给中国商人和官员留下了和气、“恭顺”的印象。有关美国国家的早期介绍偏重其与中国国情的异同,留给国人的美国形象是中外人士共同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国际安全形势的发展、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和 9·11事件促使布什政府对美国全球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新战略将本土防御、反恐怖和反扩散作为优先考虑方面 ,提出了“前沿威慑”战略 ,并对“核威慑”战略进行了根本性调整。欧洲和亚太依然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地区 ,但重心有逐渐向亚太地区倾斜的趋势。美国调整后的战略对中美缓和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短时期内有利于台海紧张局势的缓解。但美国依旧将台湾问题作为遏制和围堵中国的一张牌 ,加大了中国和平统一的难度。美国的干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今后引发台海军事冲突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确立了以“绝对安全”为核心的军事战略思想,并进行了继二战后实施冷战遏制战略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军事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1.
试论美国对华军事战略的三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江胜 《湖湘论坛》2010,23(6):126-128
围绕美国军事战略制定的依据,从制约与主导美国对华军事战略的两个方面,着重概括了美国对华战略考虑的战略需求以及对来自所谓"中国威胁"的认知。实际上,美国对华军事战略考虑是基于其战略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中国的社会救助系统中,宗族互助是一个最基本的内容。通过祭祀活动,怀念祖宗的恩德,祈祷祖先保佑子孙的平安发达。去年底,有几位博士“郑重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他们惊呼“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其实一般中国人过圣诞节,只是商业文化与娱乐文化,看着西方的圣诞节热闹而又丰富多彩,借来自娱自乐一番,何必大惊小怪?这与其说是西方文化,毋宁说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现代版。为什么中国人能这样做?蔡元培在上世纪初的一次演说中说:“吾国本无宗教,何必更有所提倡?”所以,中国人的宗教观念是淡泊的,也是很包容的。他们过完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国人的印象中,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是西方最有影响的音乐殿堂.而这一印象的产生,大多来自于媒体对我国的演出团体一次又一次进入金色大厅演出的报道.因此,人们在逐步认识金色大厅的同时,所接受的信息是我国的民乐在金色大厅一次又一次的"空前成功",由此带来的是民族自尊心的一次又一次的高度满足.  相似文献   

14.
美国"民主化"战略的三个主攻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为独霸世界,在加紧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的同时,也在大力推行以西方价值观为核心的“民主化”战略,其近期优先方向是阿拉伯世界和独联体国家,从长远来看则还指向中国。美国的对外政策历来是文武两手并用,“热战”和“冷战”同时或交替进行。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的主要对手是共产党执政的苏联。苏联不是在“热战”中败北,而是在持续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中解体。随后,美国协同其他西方国家在苏联原来控制下的东欧制造了一个以改变政权性质为圭臬的“多党民主化”风潮,并将这种“变革之风”吹向非洲,迫使那里长期受苏联影响的国家先后宣…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个时期,“新经济”一词在媒体上频频亮相,成为最时髦的字眼之一。而且,新经济往往与美国联在一起,平添了国人许多美国“情结”。美国经济长时期的持续、高速发展,国际国内的不少专家学者都在探询其奥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剖析、了解美国新经济的产生、发展及其背景、环境、条件,对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最近,我刊组织了一批由专家学者深入系统分析美国新经济成因的文章,将以“美国新经济成因大透视”为题分期刊出,以利于读者更科学、客观地看待这一20世纪末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16.
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耶诞节”在中国的日趋流行。在此,我们,十位来自中国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郑重呼吁国人慎对“耶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阅历的增长,孩子们的内心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世界;也是顽强的世界,是家长老师未必可以随意闯入和被他们接纳的。得出这一印象是最近听到了不少“校园民谣”或曰“校园童谣”,让我吃了一惊。民谣、童谣来自中小学生群体的非正式场合,不胫而走于校园内外,带给孩子们同校园主流文化截然不同的刺激与快感。 调皮的孩子施展着手法,表达出与原作大相径庭的意义。比如他们将《真心英雄》这样透出男子气的歌改成:“在我心中,是老师最凶,每天把我留到七八点钟;老师走后,就是老爸最凶,把我打得鼻青脸肿;老爸走后,就是老妈最凶,把我骂得一窍不通。老妈走后,就是我最凶,其实我才是真心英雄。”再不就把现成的名言增删一二字而味儿全变,比如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改成“教师是折磨人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8.
“地大物博”——这是读小学时教科书上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词汇之一,教科书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今,这美好的印象恐怕只能留在儿时的记忆里了。一个逐渐为国人所接受的事实是,中国地大,可相对未来生存和发展需要来说,却并不物博。" 盛夏,中国24个省区市限电拉闸,煤炭供应吃紧,成品油涨价……能源的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不能不让告别了短缺经济的国人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19.
“地大物博”——这是读小学时教科书上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词汇之一,教科书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今,这美好的印象恐怕只能留在儿时的记忆里了。一个逐渐为国人所接受的事实是,中国地大,可相对未来生存和发展需要来说,却并不物博。" 盛夏,中国24个省区市限电拉闸,煤炭供应吃紧,成品油涨价……能源的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不能不让告别了短缺经济的国人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接连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美国国会炮制《考克斯报告》,鼓噪“中国威胁论”;李登辉鼓吹“两国论”,向分裂中国迈出了极为危险的一步。台湾当局还大肆向外国采购高技术武器,鼓动美、日将其防卫合作范围扩大到台湾海峡,要求美、日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已经走过50年辉煌岁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应对强权政治的挑战和军事威胁;中国人民解放军如何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捍卫祖国统一的神圣职责,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这是国人关注的重大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政委李继耐中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