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起是美国探索频道绑架案,一起是菲律宾人质事件。两个性质相同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仅仅相隔一周,但是在许多细节上看出,两个国家的警方在处理事件时的表现堪称“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2.
2011年1月10日,邹春绑架案在深圳中院一审第二次开庭。这是深圳2009年底连续3起校同绑架案中的第一起,后两个案件早已审结,只有此案,因为邹春翻供等诸多变数,从2010年9月第一次开庭一直拖到现在。受害者、绑匪和半路冒出来诈骗赎金的人,3个人的命运交集,结果是3个家庭的悲剧。人性之恶只需要一个金钱诱因,可一场罪案的社会代价,根本无法用数字来衡量。  相似文献   

3.
肖畅 《政府法制》2014,(27):85-85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回答记者提问,其中重点谈到了政府改革问题.李克强说:“我们要努力做到,要让企业法无禁止即可为,要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价值实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也就确立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定位,以人为本"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介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囿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是全体的或全方位的进步时,素质教育必须基于社会历史的现实,以终极价值为基本导向,合理地安排人所追求目标的先后秩序.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坚特"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才能保证素质教育价值定位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孙秀云 《行政与法》2004,3(7):12-1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具体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理论与现实的统一、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观点,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河南80后小伙子阿强,爱上公司的一个美女小会计,可惜,他有妻室。虽然和妻子没有多少感情,但是,阿强还是因为自己要离婚感到负疚,为了补偿妻子,阿强策划了一起绑架案,他从网上招募了两个绑匪来到郑州,供其吃住,让他们绑架与他的家庭有积怨的一个女老板,并意欲将绑架所得都当做“离婚补偿”给妻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人的理解经历了从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的转变,从而使马克思由人本主义者转变成历史唯物主义者,对人现实的具体的理解,使马克思找到了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的武器。  相似文献   

8.
DNA证据以其高度的个体特异性,被视为"证据之王",但DNA技术所提供的只是一种证据,是为司法活动服务的,而司法活动是人的活动,将DNA技术正确应用,必须和司法规律相契合,才能避免错案。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贡献,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一条红线,体现了人的解放的旨趣和尺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人的尊严”的法理疏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尊严"是一种在法学上广为引用的哲学、伦理观念,它表明每一生活中的个人均为法律上自治、自由、自主的行为主体,法律的根本目的即在于保障人的尊严的实现。"人的尊严"有一个在历史上长期演变的理论发展过程,并最终率先在国际法律文件中得以确认。人的尊严有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个人主义与人格主义、正面的定义与反面的定义等多种理解方式,而在法律的具体意义上,人的尊严意味着人的神圣性、自主性,人是权利主体、义务主体、责任主体的统一。相对而言,国家在保障人的尊严方面,更多地是以"义务主体"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在各种促销活动的宣传广告及海报中,都会有这么一句话: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场(公司)所有。正是这么一句话,使得不少消费者大为光火,本来是冲着优惠条件去购物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一肚子郁闷:“免费美容”必须要购买其高价化妆品,“饭菜八折”却不含海鲜和酒水,“买一送一”实际上送的仅是价值极其微小的一件小礼品……有个别消费者去找商家理论,  相似文献   

12.
温法 《检察风云》2011,(21):56-57
救死扶伤、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如若被救助人在从事犯罪活动过程中遇难,同伴未及时实施救助而致被救助人死亡。那么被救助人的权利是否应该受到法律保护。同伴是否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呢?  相似文献   

13.
马里旦的权利学说回归到阿奎那的自然法学说,以上帝规定人的本性、本质——人的功能正常运行——为基点,引申出人的自然义务和自然权利。其理解、使用的"权利"概念既有与古典自然法学权利观——正当自由——相近的"不可侵犯"之义,又有源自潘恩的"应得"之义,有时又有具体利益事项之义。对马里旦权利学说的辨析有助于深化对权利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与“物的依赖”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从人的依赖关系发展到物的依赖关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市场经济状态下物的依赖关系主要表现为人对商品的依赖、人对货币的依赖、人的劳动对资本的依赖、人的劳动对机器的依赖。这种物的依赖关系的实质仍然是人和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为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经典文本中,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界定:"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这三个论述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内在存在紧密联系的。从这三个界定可以追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路径,也只有从这三个界定及其内在的联系考察,才能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崔广平 《河北法学》2002,20(1):129-132
我国许多法理学者认为 ,法的价值是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不仅曲解了马克思原著 ,使法的价值失去了客观依据 ,变成了良莠不齐的纯主观性的东西 ,而且可能在实践中造成危害。法的价值是衡量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处于良性状态的尺度。  相似文献   

17.
绑架罪与抢劫罪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虽然很清楚,但在司法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非典型性案件,在审理时难以准确定性。在实践中出现两种不同表现方式的抢劫行为:一种是拘禁型抢劫,一种是人质型抢劫。该类型抢劫与财物型绑架一样,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又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在客观表现上也有相似性,容易混淆。本文对拘禁型抢劫罪、人质型抢劫罪与财物型绑架罪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此类案件进行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秦阳 《法律与生活》2009,(13):48-50
一个真名为哥哈特的德裔美国人,在美国的30多年中,曾使用过无数假名,“克拉克·洛克菲勒”是他使用长达十几年的化名。2008年,他竞绑架了自己的女儿。7天后,他被美国警方抓获。在深入调查下,他的身份更加扑朔迷离,甚至与几十年前的一起夫妇谋杀案有牵连……2009年6月12日,冒牌的洛克菲勒等来了自己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2013年7月8日.方志锋走出看守所的大门。当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判处她5个月拘役的刑期届满。 恢复自由身的她,却看不清前路,更无回头路一"亿元绑架案"毁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20.
朱宗保 《江淮法治》2014,(14):22-22
不久前我读完了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小说里的“风筝”象征着正直与忠诚。对主人公阿米尔来说.只有追到风筝,完成自我救赎,才能成为人格健全的人。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不都有一只风筝吗?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难.面临着什么样的诱惑.它都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追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