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话:“老三届”与“老五届”■丁东赵诚丁东:红卫兵当中,有“老五届”和“老三届”的区别,这很值得研究。所谓“老五届”,是指1966年“文革”开始时在校的大学生,又称66至70届大学生。“老三届”是指“文革”开始时在校的中学生,又称66至68届中学生,...  相似文献   

2.
生命历程:“文革”对“老三届”婚姻的影响常京凤成家立业是人生的重要过程,那么10年“文革”对“老三届”成家的影响是什么呢?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三届”是十几岁的中学生,显然成家立业的问题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1968年,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3.
“老三届”:跨世纪的话题谭刚强据权威部门解释:“老三届”指“文革”初,1966、1967、1968年在校就读高中(含中专)、初中的应届毕业生;以及步入中学就遇上十年动乱,毕业时,奔赴广阔天地的1969年的中学生。“老三届”──一个特定时代的环境造就的有一定社会特质的人群。他们:50年代的少先队员,60年代的红卫兵,70年代的知识青年,80年代的中青年,90年代的政治家、思想家、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他们:共和国的同龄人。实现中国跨世纪的一代人,掌握中国未来发展命运的一代人。“老三届”,在沉寂了一些年之后,如今又成了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其基本原因似乎有三:一是“老三届”具有“红卫兵”的代称,伴随着“红太阳热”的再次升温,一种说不清的同情还是责怨的社会目光重新开始了对“老三届”的特别审视。二是进入90年代之后,许多“老三届”人士所开始的对自身成长过程的综合考察与回忆。《北大荒风云录》、《咱们老三届》《来自老三届的报告》、《第三代人与第四代人》、《共和国的第三代》等书籍的出版,已真正引发了人们对“老三届”人士的重新关注与认识。三是如今“老三届”中的大多数人已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岗位上,以  相似文献   

4.
“我看老三届”笔会“老三届”的代际意识:从“大我崇拜”到“小我崇拜”彭泗清“老三届”代际意识的沉与浮:“我们消失。我们再见。”就字面而言,“老三届”是指“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校的1966、1967、1968三届中学生”。当年,以“老三届”为代表的城市知青...  相似文献   

5.
也许今天的年轻一代,已不知“老三届”是什么含义。“老三届”是特定的历史名词,指1966年至1968年初中、高中毕业生。由于文化大革命,他们毕业的时候,被剥夺了升学的权利而去农村“修地球”,那时他们被称为“老三届”。  相似文献   

6.
以平常心看“老三届”王小波(当代青年作家,自由撰稿人)编者的话本刊今年第三、四期推出《“我看老三届”笔会》后,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并陆续收到多有商榷的电话和来稿。我们编辑该笔会的初衷,是想对过于热闹的“老三届”文化现象,加以点评和剖析,并非针对“老...  相似文献   

7.
“老三届”的文化历史命运王东成“老三届”通常指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在校的三届高中生和三届初中生,是所谓共和国“第三代”的主本和精神代表。“老三届”是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他们清澈的记忆中,还隐约地回荡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  相似文献   

8.
“老三届”人:蹉跎与进取“老三届”人是共和国非常岁月造就的一群人,他们虽然分别于1963年、1964年、1965年迈人普通中学高中或初中教室,但是都是在1968年同时领取中等学校高中或初中的毕业证书、获得“知识青年”的身份,走入“再教育”的行列。他们...  相似文献   

9.
关于“老三届”人研究的方法论王江学海泛舟,无论驶入哪片水域,都不难发现这种情况:某学科在草创时期,群雄并起,流派纷呈;僵持不下的时候便不由得开始方法论的探讨,然后柳暗花明……关于“老三届”人的话题,沸沸扬扬议论了这么多年,也有学人作专题研究,如今,似...  相似文献   

10.
“劫后辉煌”:口述实录的魅力贾彦长也许是新闻媒介“爆炒”的缘故,如今写文章使用“知青”、“老三届”这些称谓,已经不必为青年读者加注了。同40年代打江山、50年代搞建设的两代人相接替,有人把知青、老三届这“一层人”叫做“共和国第三代人”。这是何等敏感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1966年、1967年、1968年三届中等学校的毕业生被称作为“老三届”.因其全过程地参与了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的时代转折,可调当代中国特殊历史造就的一群。以此为总体判断,进一步检索其生命历程和时代转折的内在机缘,大致可将他们的人生历程分为童年及接受教育期(出生至1966年).参加文革运动期(1966年至1968年).以上山下乡为主要方向的“四个面向”期(1968年到70年代中期)回城及寻求发展期(7O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后期).发展及分流期(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大概至2010年左右分批次地进入退休期。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三届﹄研究之兴起金大陆纪念的旗帜在中国,1966年、1967年、1968年三届中等学校的毕业生被称作“老三届”,因其生命历程全过程地参与了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的时代转折,可谓当代中国特殊历史造就的一群。以此为总体判断,进一步检索其生命历程和时...  相似文献   

13.
制造浪漫:老三届人的几个误区李永辉“我看老三届”笔会编者的话关于知青、“老三届”、共和国“第三代人”的话题这几年似乎越来越热了,有关的文章、书籍、活动不断问世,且大多是“老三届”人谈“老三届”人,自己“炒”自己。这使我们想起曾经有过的“两代人”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文革”时期“武斗现象”研究印红标(特约撰稿人)“红色恐怖”型武斗派性斗争型武斗刑讯逼供型牙斗“文化教育大革命”期间最为人们深恶痛绝的,莫过于武斗。即使在狂热的动乱年代,武斗也是为中央文件三令五申禁止的,为广大民众所谴责的行为,分析武斗现象的特点,武斗参与者的心态,对深入认识和探究武斗的原因,反省“文革”悲剧,具有重要的意义。武斗是“文革”期间的特殊用语,指“文革”群众运动中的暴力行为。“文革”运动中,声讨批判,口诛笔伐,动口不动手者,称为“文斗”,拳打脚踢,挥舞棍棒皮带乃至动用长矛枪炮者,称为“武斗”。不同情况下发生的武斗,以其参与者行为特征和心态的差别,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红色恐怖”型、派性斗争型和刑讯逼供型武斗。“红色恐怖”型武斗“文革”期间最常见、最普遍的公开武斗是对被批判、被斗争者的殴打和折磨,红卫兵曾经称这种暴力活动为“红色恐怖”。群众的暴力行为可以说和群众运动同时产生,但是在1966年6月至7月中旬,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制止,武斗没有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6月20日,刘少奇主持下的中共中央肯定了北京大学工作组处理6月18日部分学生乱斗(包括人身侮辱和打人)现象的办法,指示“各单  相似文献   

15.
我为什么执著于﹃老三届﹄研究金大陆1997年秋天,《世运与命运———关于“老三届”人生存与发展的研究报告》完成了,如同编写《苦难与风流》时的心绪一样,我没有感觉轻松和兴奋,而是添了一份牵挂:不是牵挂著作的出版能否顺利,而是牵挂研究的承载,能否得到社会...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迈向法制化的征途中,一场颇有点“文革”味道且被简称为“文运”的“思想大扫除运动”,却堂而皇之地在河南一家国营企业──平顶山食品城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此事见诸报端后,大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文革招数”,有人说这是“人人过...  相似文献   

17.
直面人生     
直面人生本刊评论员/大可近年来,传媒中“老三届”一词的使用频率似乎在上升,“老三届”的话题亦有了一定的热度,而热衷于此的。也常常是那些年逾不惑的“老三届”人。这种现象的出现或许是“自恋”情结,或许是“怀旧”情绪使然,或许是出于一种内心情感的渲泄,或许...  相似文献   

18.
读了“老红卫兵”徐浩渊的《见证与反思:一个老三届人的自述》一文(《中国青年研究》1997年6期、1998年1期连载),不禁沉浸在距今已是30年的那段历史中。1997年初冬的午后,日头已斜,仿佛“白头宫女说玄宗”的岁月,然而禁不住要问:“受伤的程度与抗...  相似文献   

19.
周荣鑫是山东蓬莱人,曾任国务院秘书长、教育部部长。文革中,他充当了周恩来的“中南海救火队长”的角色。其女周少华,最近撰文记述了周荣鑫在文革中的经历,现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三届,一个说不完的话题■李君如金大陆先生来函,邀我为《世运与命运》作序。我与金大陆先生虽然未曾谋面,却毫不犹豫地回电答应了下来。事后自己也感到奇怪,这大概是“老三届”情结在起作用吧!“老三届”,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这是因为,它同人民共和国的曲折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