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结构深度变迁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高发频发的趋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成因复杂,其根源在于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民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畅、基层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薄弱、政府治理机制不健全以及政府官僚主义作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严重等。客观公正地看待群体性事件、创新政府治理机制、全面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等,是政府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当前,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一大政治难题,对其进行有效防范和治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切实改善民生是有效防范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根本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有效防范和治理群体性事件必须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积极更新政府理念,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3.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社会条件下出现的新型社会问题,既是典型的社会突发事件,又具有以网络舆论和信息传播为基础的特点,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可以为公共部门应对群体性事件,加强应急管理能力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处于环境敏感期,环境群体性事件呈高发频发的态势,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因此分析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治理对策,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基本权益和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群体性事件:原因、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网络的普及客观上加大了群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网络群体性事件常常误导民众、制造矛盾,使事态失控或恶化,引发现实突发事件,其影响要远远大于传统的群体性事件。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必然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网络政策法规,从技术层面加强网络管理,积极搭建政府与民众的网络对话平台,建立舆论监控机制和预警机制,同时,政府要加强引导,真正提高网民素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持续高位运行,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内粗放式发展、社会矛盾显性化的一个缩影,严重冲击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地方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主要力量,其环保意志和治理能力也日益受到公众的质疑与不满。经济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环保职能的不健全、民情表达的不畅通、决策程序的不透明以及环境治理的不充分,是影响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因素。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地方政府面临着价值选择困境、体制性困境和政府能力困境。只有坚持科学、绿色发展的理念,优化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扩大公众的参与以及增强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才能突破当前的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7.
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自身的局限性使其困难重重。同时,社会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决定了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不能单单依靠政府,必须构建多元治理机制。当前,非政府组织正以独特的功能优势填补着政府因能力不足造成的“管理真空”,成为我国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张勤  阕菲菲  姜媛媛 《学习论坛》2009,25(11):45-48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攻坚阶段,农村各种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做到:构建服务型基层政府,加快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优化公共治理结构,构建基层政府与群众合作共治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的维权机构,引导农民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各类自愿合作组织;推进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由管制型模式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村民自治模式转变;加快建立与完善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联动机制,构建跨区域的政府之间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常常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表现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之间以及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观原因在于有关部门的领导认识不到位,政治敏感性不强;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现象严重,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不力;出台的政策不严密,思想政治工作不扎实;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随众心理以及一部分人的法制观念淡薄.而客观原因在于历史上沉积下来的诸多问题与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一系列矛盾;新旧体制的摩擦以及境外反动势力的插手.要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问题必须坚持化解矛盾、关心群众利益的方针,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加强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不能单单依靠政府,必须构建多元治理机制,而非政府组织则是其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有民间性、灵活性等特性,且实力不断增强,具备参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优势,但也面临自身能力欠缺、社会认同度和公信力不高等制约因素。为了使非政府组织更好地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非政府组织自身应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事件处理能力;政府应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