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程利新 《工会论坛》2009,15(1):13-14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分配不公的问题日益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这种现实情况要求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分配模式。在构建和谐分配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分配正义。在分配正义中,“按劳动和贡献分配的原则”体现了效率,“基本经济需求满足原则”和“差别原则”则体现了分配中的公平。结合我国现在的实际,取分配正义之精华,来构建一种和谐的分配模式,既能激活各要素并稳定推动经济增长,又能让更多的人公平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每一个人都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财富在全社会实现正义的分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研究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对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马克思从经济和伦理的范畴探讨了分配和正义的内涵,并且指出实现分配正义的途径。比较马克思这一思想与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在前提条件、对象和最终目的上的不同,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分配正义的最终归宿,以及预测“自由人联合体”分配正义的趋势和走向,有助于寻求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成为了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意味着对于个案正义的认识需要跳出以往的客观视角,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个案正义的主观层面。人民群众在个案处理中的所感所想将从基本层面上影响司法认同的建构。对此,主观程序正义研究与理论揭示了程序正义感受对于个案正义评价的关键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证实了其在人们以个案评价为基础形成司法认同的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主观程序正义领域的诸多成果对于我国今后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关于过程控制、尊严与中立等主观程序正义内容的发现将在司法工作的具体操作层面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4.
如何使财富在全社会实现正义的分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研究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对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马克思从经济和伦理的范畴探讨了分配和正义的内涵,并且指出实现分配正义的途径.比较马克思这一思想与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在前提条件、对象和最终目的上的不同,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分配正义的最终归宿,以及预测"自由人联合体"分配正义的趋势和走向,有助于寻求马克思倡导的分配正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多年来,我国逐步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传统正义观也必然要被市场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所取代。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建构既要坚持市场的效率优先和利益差异,又要兼顾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制度属性,前者是建构新型正义观的刚性规定,后者体现的则是其柔性诉求。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建构过程及其本质内容中蕴含着刚性与柔性的统一,这种统一得以实现的深刻秘密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我国现实经济问题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西方经济学广阔得多的理论框架。在这种框架下,我们可以不仅研究人与物的关系,而且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不仅研究抽象的经济人的行为规律,而且研究我国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人及其行为规律;不仅了解抽象的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优点,而且要研究如何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和问题,从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经济犯罪法律定义的模糊性要求侦查程序必须公平、正义、权威。我国经济犯罪侦查程序必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体现经济效益,遵循市场规律,尊重人权和私有财产权。最终,把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犯罪侦查程序价值观建设为: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体现程序的正义性,以维护市场经济整体健康和经济效益体现程序的公正性,以维护市场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程序的法律真实性,以保障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和人权体现程序的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和谐”理念已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诸多探索性实践渐次展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城乡、地区.贫富差距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和社会不公问题的凸显,要维护社会公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为指导,具体地、历史地认识和理解公平。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促进分配的公平与正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安全网。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经济正义是对经济生活世界中人们的经济行为、经济交往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制度是否具有道德正义性的价值评价和哲学反思。在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及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成了丰富的经济正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富民"、"教民"的生产正义思想,"义以制利"、"诚实无欺"的交换正义思想,"礼以定分"、"贫富均平"的分配正义思想,"黜奢节用"的消费正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有促进社会生产和社会正义的积极作用,也有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正义的负作用。市场经济自身含有的对社会生产的双重作用,与社会制度无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它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正义观构建的坐标是市场经济中的社会生产。新型正义观建构的合理性思路是,社会主义新型正义必须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产,要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肯定市场主体竞争和创造的利益动机,必须对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进行限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生态问题的持续深入研究,生态正义问题引起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正义思想的研究主要围绕生态正义的概念、导致生态非正义的原因和实现生态正义的路径等方面展开,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这对缓解全球生态危机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未来需要在生态正义的整体性、区域空间性以及实现途径的实效性等问题上做深入而具体的探索,从而推进生态正义问题的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正义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正是指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其本质是评价主体对司法是否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这种价值关系的反映与认识的观念性活动。当前,深化对司法公正问题的研究对促进社会安定有序、推动依法行政、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普惠金融强调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公平性,突出体现了对经济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首先,阐释正义的存在价值,并对正义观的演化进行梳理;其次,从权利的平等性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阐述普惠金融是正义价值在金融的体现;再次,基于现实考察普惠金融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正义缺失问题;最后,结合正义原则为解决普惠金融的正义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法律保障的价值是法律作为客体对于保障少数民族经济权利的意义。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法律保障具有平等、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等多项基本价值,而秩序、正义、效益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价值。正义是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法律保障之最高价值,效益是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法律保障之评价尺度,秩序是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法律保障之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缺乏诚信,市场经济的发展就难以为继。证券市场处于我国经济的最前沿,对诚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近年来上市公司的信用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诚信缺失的根源所在,探求证券市场诚信治理的必要措施,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关于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逐步完善,关于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也被提出并深化发展,该主题所涉主要问题,诸如:所谓“亚当·斯密问题”;市场经济的人性基础;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尽管正义问题 ,已经得到了哲学 (伦理学 )、社会学、法理学、诉讼法学等不同学科的大量论述 ,但是 ,这些论述无法成为法律职业者在其执业领域的具体行为规则 ,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律职业者的正义与普通公民的正义必定存在着差异 ,而正义一词语义不确定的情况导致对法律职业者的评价缺乏客观统一标准 ,对此学界关注的不多。提出法律职业之正义的执业标准和具体伦理要求 ,对于弥补职业道德规范之不足、帮助法律职业者进行自我监督、评价和调整以及深入进行法律职业伦理的研究等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经济领域改革为先导的全面社会转型。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所包含的不同内容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观念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众正义观念是民众评价社会正义时遵循的价值标准,会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设计与执行。在内容上,民众正义观念包括正义观念主体、正义主体、正义客体、正义原则及其适用等多个分析维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转型对民众正义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使其呈现出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并存、弱重叠性等基本样态。  相似文献   

20.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一项布局和配置国土资源的全局性、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综合性规划,其对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行为调整时刻关涉空间正义、关涉经济、社会发展效率与质量。30年改革实践表明,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存在效率至上、正义缺失等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应把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效率价值作为实现正义的基础,在动态运作中进行不断调适,保障其正义、效率价值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