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87,(8)
1月24日下午,本刊记者就当前社会上有人主张所谓“全盘西化”问题,走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史学家刘大年。这位蜚声国内外的史学家就“全盘西化”的由来,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对此所持的不同的态度以及现在中国有些人发出“全盘西化”议论的原因等逐一进行了分析。下面是本刊记者整理的谈话记录: 问:“全盘西化”一说是个老题目了,现在又有人提出来,主张我们解决四个现代化问  相似文献   

2.
奔溪 《瞭望》1993,(39)
报载:北京的“幽州书院”是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国学水平”而创办的。据说“其办学方向大致是遵循宋明以来的‘书院’制”。教学主要内容以“经史百家为主”。有的学者认为“从匡救时弊的立场来看”,创办这样的书院,学习这些科目“无可非议”,而既称“国学”,则《四书》、“五经”是非读不可的,只是唯恐教“经”者教不好,“读经”者读不透,这颇使学者担心。  相似文献   

3.
<正>南昌大学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积极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际銮书院(以下简称“书院”)。书院作为南昌大学人才培养改革的试验田,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创新书院制管理,形成育人“制度效应”书院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书院制管理育人的根本主线,  相似文献   

4.
前些日子,我到海南岛儋县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参观,看到了“黄狗花”。早年曾听到一个“黄狗卧花心”的故事,说当年苏东坡看到两句诗:“明月叫树上,黄狗卧花心”,认为不对,就把它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阴”。后来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才知道海,看到了“明  相似文献   

5.
稽考大学的发展历史,因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差异,各国间有着较大的差别。中国古代是以“书院”或准书院的方式实现着“大学”的功能,而严格的近代意义的大学,则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其他大学。欧洲的大学源于行会,11-13世纪欧洲的知识分子,因为组织青年人学习“文、法、医、神”等知识,形成了“准大学”一类的机构。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在几千年的岁月中人才辈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人才思想和在人才问题上的丰富经验教训。从墨子的“尚贤”思想,到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的著作,蕴涵着颇具启发意义的人才观点,它们像散落的珍珠一样,有...  相似文献   

7.
李宗博 《侨园》2001,(5):48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卓越的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还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民俗学家,是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杰出历史人物。目前,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士等国的专家学者对黄遵宪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逐渐形成为有国际性的专门学问“黄学”。日前在北京召开的“黄遵宪与中国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就有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嘉应大学、云南大学的教授出席。著名汉学家饶宗颐、钱仲联先生为讨论会题词,祝贺首届国际“黄学”讨论会召开。在讨论会上,香港著名会计师梁学濂先生倡议:为振兴“黄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联络海内外有识之士,成立“黄遵完基金”和“黄遵宪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编  相似文献   

8.
俗云:“有为之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他青年时代就“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徒步跋涉进行调查研究,以后又长征万里,信步过长江,走遍了神州的山山水水。他“道通天地有形外,入风云变幻中”,是一位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诗人……,他的渊博学问、崇高理想,伟大实践、卓越胆识,凡是与他作过长谈的人,都无不击节赞赏。毛泽东是读书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楷模。  相似文献   

9.
张丽 《学理论》2013,(3):86-87
宋代是中国书院文化发展成熟的一个时期。应天书院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又是范仲淹曾就读和执教过的书院,同时也是宋代颇负盛名的书院。较之其他几个书院,应天书院有其独特的办学模式。从应天书院的地理位置、办学特点、教学内容这几个方面分析应天书院办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瞭望哨     
《瞭望》1993,(46)
自古以来,被称之为什么“家”的人物,大都在某方面具有非凡贡献。诸如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等,他们就象明星一样闪烁在人类历史的天空,以各自超人的智慧之光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这样的人物,名满天下,受人推崇,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曾几何时,成名成家被视为罪恶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甚  相似文献   

11.
冯从吾     
明万历年间,宣扬儒家理学的书院盛行,学界群星中,陕西著名学者冯从吾格外引人注目,时人称他是“理学大师”,“关西夫子”。  相似文献   

12.
闲话温饱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三部曲的第一部:解决全国人口的温饱问题,经过十年改革开放,已经基本实现了。“温饱”这两个字,在许多不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国情的人看来,也许太平常了,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这算得什么呢?然而对经历过旧时的苦难、了解中国过去的人来说,这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从未实现过的理想。以往老百姓盼望的“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被封建史学家描绘得美妙无比的“太平盛世”,究其实,也不过是大部分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然而这种“盛世”在古代少见得很,而近代中国的100多年,战乱连年,灾荒遍地,老百姓活命求生而不得,还说什么“盛世”和温饱!  相似文献   

13.
曹操墓是世人关注的“千古之谜”。魏晋以后,一代又一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以至文学家、地理学家都对曹操墓很感兴趣。曹操墓成为历史之谜的过程,已远远超过曹操墓本身的价值,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因此,考察踏访曹操墓,实际上是对一种历史文化的探谜过程。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病逝洛阳,灵柩运回邺城,葬在高陵,就是曹操在《遗令》中所说的“西陵”。从唐以前过邺文人留下的大量诗文看,有不少诗人在邺城上的铜雀台面对西陵抒发感情,未见提出墓的真伪问题。到了宋代,曹操逐渐在人们心目中变成了奸臣,曹操墓也成为人  相似文献   

14.
俞静 《学理论》2014,(6):171-172
书院通识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学整个通识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香港中文大学书院通识教育的范畴、修读要求、通识课程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对各成员书院的通识教育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归纳了其书院通识教育的共性和特点,并提出了在书院开展通识教育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各界》2010,(5):F0003-F0003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相似文献   

16.
《各界》2010,(7):F0003-F0003
杜甫(712-770)宇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相似文献   

17.
多言多失     
宏图 《瞭望》1993,(28)
“言多必失”,未“必”;“多言多失”,难免。辛弃疾词“气吞万里如虎”。胡适之《词选》即直言不讳地指出,“长调难做的好,往往有凑句,有松懈处,有勉强处,虽辛弃疾亦不能免”。《天风阁学词日记》中,夏承焘记:“阅马湛翁复性书院各书,嫌其多葛藤,转晦精义。”又记:“看湛翁各书,言语过多,反成赘累,不如往日一鳞一爪,动人心目。”  相似文献   

18.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缘起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时刻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突发性事件。仅以自然灾害为例,经济史学家傅筑夫先生曾指出:“一部二十四史,几无异一部灾荒史。水、旱、虫、蝗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历代史书中关于灾荒的记载自然就连篇累牍”。因此,危机的研究自然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那什么是危机?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7月以来,厦门市湖里区在社区书院建设中始终发扬特区发祥地先行先试的精神,勇于争当社区书院先行者、探索者,截至2017年2月底,全区53个社区已全部建好书院,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书院建设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做好提质拓展和为民服务工作,把社区书院打造成了文明创建的特色品牌,转化成了群众幸福指数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尽管在白鹭洲书院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但文天祥思想抱负的形成,生活道路的选择,与他在书院受到的教育密切相关,可以说白鹭洲书院的教育造就了后来的文天祥。反过来,文天祥也用自己的言行扩大了母校白鹭洲书院的声誉。文天祥与白鹭洲书院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史实,对我们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