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五千多年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把“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作为围绕核心而有序展开的重要内容。这一中华民族的文明结晶也是各族人民在不懈斗争中得来的,其背后所内蕴的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要从三个视角来定位。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动员和组织中国人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力量与先锋队。台湾海峡两岸的全体中国人民及海外中华儿女,应当携起手来共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许嘉璐 《民主》2004,(11):1-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特征,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发展的巨大机遇,也向世界文化多元化提出了挑战。文化底蕴不足的民族面临着文化泯灭的危险。就全世界来说,一旦文化的多元化消失了,变成了文化的一体化,那将是人类的末日。在这样的浪潮中,一个国家何去何从,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学人深深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精神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首先要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精神,对其基本特征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本文从理性精神、辩证精神、人本精神三方面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实践性的完美统一,这就决定了我们当代民族精神的建设必须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必须反映和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鲜课题。中国当代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具体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将贯穿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需要我们在继承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外来文化的先进成果,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史式 《团结》2003,(6):36-38
孙中山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而且不失为一位极有创见的历史学者、民族学者。他一生奔走革命40年,浪迹天涯,席不暇暖,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攻读民族  相似文献   

6.
尚明轩 《团结》2003,(6):20-23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主题,视野广大,内容丰富,包容性强,覆盖面宽,不仅有着丰富的学术含量,有学术上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据我所知,  相似文献   

7.
李勤德 《团结》2004,(3):45-46
中华民族精神,是从民族优秀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是从民族的传统思想里经过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既有哺育培养优秀华夏儿女的作用,同时,在这种文化精神的营养中得以成为伟大人物又充实丰富和推动了中华文化精神。孙中山先生正是依照这种模式而和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自述说:“文、爱国若命”。爱国主义是他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爱国主义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把爱国主义与振兴中华联系起…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创新思想 ,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党建等诸多领域 ,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培育创新人才等诸多内容。江泽民创新思想具有实践性、继承性、开放性、自主性、前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社会反映。反思传统文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儒、道、释”学说的有机结合,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底蕴。评判民族文化,目的在于创造、发展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理论视野》2021,257(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这一重要讲话是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动员和激励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李东园 《学理论》2010,(25):276-277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主流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供了正确导向。要把握时代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握加强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重点,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孙振民 《理论导刊》2006,(11):128-129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特征鲜明、贡献杰出的伟大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品格优秀的民族精神。如果把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成基线描绘成一个球状结构体,其中,儒学表露于外,道统隐含于内,儒道一隐一显,和而不同,互动互补,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民族心理的形成及发展,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卫平 《学理论》2012,(29):245-246
所谓精神版图,就是比照地图的绘制样式,以时空为线索,以地域为单元,通过广泛的征集提炼活动,构建具有地图模式的精神地图,作为推进精神型塑的模式,使之成为提升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形式。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通过梳理和绘制中华民族精神版图来提振民族精神,是一项亟需启动的紧迫而现实的工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实践研究",探索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具有高尚爱国情操和爱国行为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杨光宇 《学理论》2011,(5):67-68
民族复兴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从民族独立到民族复兴,创新都应贯穿始终。要创新就应建立相应的创新体系,建立创新体系是历史提出的任务,同时也有其自身内在的要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要不断创新,伟大的民族复兴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与灾难斗争的社会实践是影响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重要因素。"多难兴邦"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与灾难斗争的历程中不断发展的特殊规律。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正视灾难,在与灾难的斗争中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理论与实践方面作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步骤;实行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回顾了马列主义及其蕴涵的共产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共产主义信仰对先进知识分子以及工农群众的精神感召和力量凝聚,强调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价值观相辅相成的巨大力量,昭示了在信仰力量激励下的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中所担当的伟大历史使命和建立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9.
赵曜 《学理论》2008,(20):5-9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由此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30年,是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的30年。  相似文献   

20.
梁继超 《团结》2003,(6):31-32
孙中山作为一代伟人,其追求正义、勇于奋斗、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进取精神;不怕失败、勇于实践、坚定信念、毫不动摇的顽强意志;勤俭自律、平等待人、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