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司法独立──行政诉讼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贺日开我国行政诉讼的现状如何?说它.正处于一种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尴尬境地,是不过分的,困境有三:一是"民"不敢告"官",反映在法院的收案率极为低下和过诉率的高居不下,二是法院不敢审"官",表现为该受案的不敢受和...  相似文献   

2.
张婧 《行政法制》2006,(3):38-40
行政诉讼是我国特殊的诉讼类型,诉讼双方原被告之间并非像普通诉讼中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之争,而是私权利和公权力的对峙;司法审查机关与被告之间也不是断定是非、平争止纷那么简单,而是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博弈。我国行政诉讼审判工作自1989年《行政诉讼法》以来,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行政审判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学者们在上个世纪90年初期指出的“原告不敢告,被告不让告,法院不愿审”的怪现象,迄今仍未改变。这不仅阻碍了行政审判工作的开展,如今已使得人民对行政诉讼制度的信心受到打击,司法权威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年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要破除行政管理相对人不愿告和不敢告的定势心理,必须降低行政诉讼的相对成本和隐性成本。行政管理相对人不知告、不愿告、不敢告、不能告的情况,一直是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的一个重要障碍。十年来,各级法院在切实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诉权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从1989年至1998年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460195件。其中1998年受理98350件,加上单独受理的行政赔偿案件5270件,是1989年9934件的10倍。尽管行政诉讼案件每年平均递增约30%,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行政管理相对人诉权的保…  相似文献   

4.
1996年以来,河南省平顶山市法院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年均受案数稳定在3900件左右。我们对案件构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民事案件向行政案件转化是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最活跃、最有活力的因素,与若干年前民不敢告“官”、宁民事不行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谓传统民事案件向行政案件转化,是指过去一般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的一些传统的民事侵权案件,随着行政审判影响力、公信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选择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案件种类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土地侵权案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法院设置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经过立法后四年多的实践,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正在出现令人担忧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立了一个很好的法,却没有随之建立良好的执法保障机制。立法意图和执法效果间出现了巨大的失衡。没有法院的独立地位,就不可能有实质意义上的行政诉讼。而市场经济的运作必须要在各主体间确立一个超脱公正的裁判。设立行政法院不会导致三权分立,不会削弱党的领导,只会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更加完善,不用大动现有法院体制就能做到。本文主张撤销各基层法院中的行政审判庭,设立与中级法院同级的行政法院审理初审案件,上级行政上诉法院的体制也作相应改变。此举将根本改变现在行政诉讼所面临的困境,保障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治原则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夏津县任安田问:铁公民于1992年8月IO日被行政机关处罚后,找行政机关及l:级机关一直未果。1993年6月间,此公K才知可以向法院起诉。经请教津帅,该公民Y1995年3jJ提起讨政诉讼。请问:该公民的起诉是*超过起诉期限,法院是否受理。本刊法律部答:.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有三种情况:一是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申请复议并由复议机关作终局裁决的,当事人选择了申请复议,就不能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二是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7.
修补《行政诉讼法》的管见王连昌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五年来,常遇到的主要问题中有:(1)民怕惹麻烦,不敢或不愿告官;(2)人民法院审判行政案难。而且判决后,被告行政机关不认真履行或拒不履行判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行政诉讼的特性,尤其是被告特定为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依法能够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即原始原告的死亡为例,尝试探讨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转移制度的立法目的和具体分类。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转移制度的立法目的是为了解决原始原告诉讼权利能力丧失与合法权益保护之间的矛盾。从法益保护角度分析,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转移或是为了保护原始原告自身权益,或是为了保护已转移给承继原告的某种权益,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诉讼法自1989年颁布至今已有十年。十年来,行政诉讼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在保障人权、维护行政法治或促进我国社会变革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传统文化以及现行体制的影响,行政诉讼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因而,在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年后的的今天,总结行政诉讼的成就,分析行政诉讼的价值,对行政诉讼存在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并探讨,完善行政诉讼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一、行政诉讼十年取得的成就行政诉讼十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位的,至少在以下方面作出了贡献:(一)解决了大量行政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解决…  相似文献   

10.
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中的提起诉讼(以下简称提诉权)是指由国家法律确立的,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活动中由人民检察院行使的,对于特定范围内的某些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有关公民重要权利的案件,在无人起诉或当事人不知、不能、不愿、不敢起诉的情况下,或依法律规定应由检察机关代为起诉的情况下,代表国家将案件提交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院遇到这样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针对某公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该公民没有提起行政诉讼,但另有一位公民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于不是具体行政行为针对对象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行政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人民法院了维亮了维亮同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眼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依此规定,不是具体行政行为针对对象但与该…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法在我国实施有二十多年,但行政诉讼法的实施状况却不容乐观,加强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有利于促进行政诉讼活动合法、公正地开展,也有利于我国法治的进步。但我国行政诉讼法律监督中存在着一些难点,使得我国行政诉讼监督进展缓慢。我们应该完善立法,加快办案效率,运用多种监督手段,加强自身监督能力,针对热点问题,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和交流,做好行政诉讼法律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3.
苏联行政诉讼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山 《中外法学》1989,(5):62-64
<正> 一、行政诉讼立法概况苏联没有行政诉讼法典。苏联的行政诉讼法以《对公职人员侵害公民权利的非法行为向法院控告的程序法》为龙头,辅之民事诉讼法、劳动法、发明发现及合理化建议法、行政违法行为法等法律中有关行政诉讼的规定,共同构成苏联的行政诉讼法。这种格局,是由于立法时间的先后不同而形成。例如,劳动纠纷审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行政诉讼法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一方面决定着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范围,另一方面也决定着行政诉讼的权利保护范围。本文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体例、可诉行政行为、相对人权利保护范围等三个方面,对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行政案件“或议或审”制初探浙江省政府法制局冯玉庭,徐祝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目前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两大途径,它们所采取的是复议与诉讼并轨的模式,即行政案件既可以选择复议途径解决,也可以直接选择诉讼途径解决;选择复议途径的,经复议后不服裁决还可以再向...  相似文献   

16.
孙洪坤 《法治研究》2014,(3):112-118
在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职权配置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到刑事司法的公正、高效、权威,而且也是保障公民合法权利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中三机关“平行站位”的做法看似公允,实则违背了刑事司法自身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造成了侦查中心化、检察机关权力的虚高化、法院司法权威下降、控辩力量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优化配置刑事司法职权便成为我国目前刑事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的瓶颈和核心问题。具体建言是:一要构建独立公正的审判权.以求法院外部独立于行政机关。内部以法官为核心改革法院管理体制;二要优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权,建立检察机关对强制侦查行为的审查批准权.由法庭监督改为审后监督。  相似文献   

17.
民事公诉是指对于特定范围内的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有关公民重要权利的民事案件,在无人起诉或当事人不愿诉、不敢诉、不能诉、怠于起诉的情况下,由特定的主体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追究违法者的民事责任,以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民事公诉制度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本文拟从释疑、存在问题的角度探讨我国建立民事公诉制度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法院在行政诉讼个案中对法律的解释是法律解释的常态,具有广阔的空间。实践表明,这种法律解释的逻辑、解释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16年来的解释,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条款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可操作化,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得到扩大,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诉权得到更好的保障。法院在个案中的法律解释是在当事人的深入、专业、有效参与下进行的,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这种法律解释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和立法意图。  相似文献   

19.
关于民事公诉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浩 《法学家》2006,(4):5-10
一、民事公诉的设置 民事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特定范围内的某些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有关公民重要权利的民事案件,在无人起诉或当事人不愿诉、不敢诉、不能诉、怠于起诉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动追究违法者的民事责任,以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法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和第四十一条中。行政诉讼法第二条比较直接地规定了原告资格问题,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主要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起诉条件。起诉条件和原告资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有一定的联系。原告资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在主体上获得法律认可的条件。起诉条件则是指具有原告资格的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具备法律认可的所有条件。因此,具有原告资格的人提起行政诉讼,只有在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下,法院才有可能受理;而没有原告资格的人即使符合其他起诉条件,法院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