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座城市的特色文化就是该城市身份的核心标志,南宁市要实现更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抓住城市特色文化做文章尤为关键。笔者曾建议将南宁市的城市特色文化定位为"绿城"、"壮都"和"中国东盟友好城"[1],城市特色文化定位后,应下大力气去建设和开发。在宏观策略上,应该突出生态特色,发扬民族特色,开拓国际特色。在操作性策略上,从有形到无形去建设"绿城",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描画"壮都",抢抓机遇打造"中国东盟友好城",围绕这  相似文献   

2.
黄鸿业 《传承》2007,(10):16-20
当有"中国绿城"之誉的广西南宁市荣获2007年"联合国人居奖"之际,2007年10月28日,第四次迎来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伴随着第九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同期举行,金秋十月,南宁注定让世界瞩目。11国参与的国际盛会,使绿城南宁加快了走向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步伐,成为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领域交往的重要场所和民间连线的平台。这座和谐、包容、开放、绿色、美丽的城市,再次以其开放的情怀、巨变的魅力,迎接海内外知己宾朋。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4,(2):8-8
正改革不止步创新无止境近年来,广西的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印象·刘三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文化品牌或企业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广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提升广西软实力的重要力量。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来宾市荣获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为了使广西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广西以世界视野和战略眼光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长期落户,让南宁从祖国的边陲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加速,南宁谋划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5.
正9月11日,第18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2016本色花山·大地飞歌"在南宁清凉的秋夜里隆重启幕。晚会以"风起南宁丝路共鸣"为主题,分为"风起南宁""海上交响""丝路共鸣"三大篇章,将多元民族文化、历史情脉、时代主题与南宁城市发展有机串联,分别讲述广西的故事、中国与东盟的故事、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多彩南宁     
南宁,一座翡翠般的都市,一座正在快速成长发展的绿城。 2005年金秋十月,南宁在她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里,第二次迎来东盟和世界各国的政要和客商,共同分享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带来的商机和文化盛宴。紧接着,联合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首届中国西部市长论坛”也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7.
黄万求 《传承》2007,(6):96-97
壮文化是南宁城市文化之根;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形成壮文化独特的内涵和特征;传承与发展好壮文化,对于构建开放南宁、和谐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融中心能夺取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制高点。强力支持。把南宁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南宁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把南宁建设成大西南经济中心城市,乃至国际大都市的呼声日益高涨。按国际通行标准,必须具有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会展中心四大主导产业的城市方可称为大都市,其中金融又是四大主导产业的第一位,其地位举足轻重。因此,打造“金融中心”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构建大都市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推进基层残疾人的文化建设,活跃基层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引导广大残疾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不仅是促进残健融合,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和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及文化体育实施方案,《纲要》中对“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实现这个目标,近日,中国残联、文化部决定于2017年继续开展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金秋九月,在美丽的"中国绿城"南宁,火红绽放的朱瑾花,又一次迎接着四海宾客的到来。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这已是魅力南宁第14次对世界敞开怀抱。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已然成为推动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每逢博览会召开,不仅世界游客商贾齐聚南宁,同时来自各国、各行业和领域的专家也纷纷云集,共同商讨合作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双向交流的重要枢纽。世界对南宁的关注,除了她的绿色,还有她无限的商机和开放的姿态。在互联网上点击南宁,弹出率最高的当数“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行,已让南宁的城市发展与“东盟”、“开放”和“与国际接轨”连为一体。今年2月18日通过的《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提高合作水平,实现…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7,(9)
<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包括物质上的小康,也包括文化上的小康;而且,随着物质小康的逐步实现,文化小康的需求将日益凸显。推进文化小康要贯穿辩证思维,紧扣四个关键词,把握好"四个关系"。紧扣"导向",把握引导与满足的关系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文化权益,是文化小康的基本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辩证把握满足需求与价值引导的关系。一方面,通过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3.
9月10日,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举办10周年之际,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侨联主办,广西博览局、广西侨联、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和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六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一东盟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论坛”在广西首府南宁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离小康有多远一个词,吸引着所有的中国人,激动了所有中国人,那,就是小康!十七大,新鲜的内容有很多,但它提出的目标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成为所有工作最终的重点中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5.
面对庞大的市场,诱人的前景。南宁,作为广西首府,作为全国惟一具有近海、近边、沿江、沿线条件的省会城市;作为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承办方。自然要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建设南宁东盟国际物流园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8,(15)
正@中国小康网:北京"故宫-前门"合作项目近日签约,今后,前门地区将陆续开办故宫学院、文创馆、大讲堂、书店等,成为展示和传播故宫文化的新窗口。未来,故宫还将和北京市东城区深度合作,在前门、王府井、隆福寺等地区建设展馆,打造"大故宫文化圈"。@Barbecue-lei:故宫新姿态。@中国小康网:浙江省教育厅近日发布了一条新举措:那就是推出"3+4"模式,3年职高和4年本科一起培养!这项举  相似文献   

17.
关注精神小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语出西汉的《礼记·礼运》,是与"大同"比较而言的,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可以理解为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它寄托了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种体现,这个要求是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宽余,同样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环境的改善,是物质小康与精神小康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陈斯雅 《当代广西》2013,(17):32-33
"中国-东盟博览会可以说是广西的一张新‘名片’,为广西打开了一扇通往东盟的窗口,它所形成的巨大资金流、信息流和文化共融,以及蕴含的无限商机带动着广西跨越式发展。"已来南宁9年的广州人罗增飞高兴地说,"当时我选择广西是非常明智的。"2004年,罗增飞带领他的酒业营销团队来到南宁,连续参加了两届博览会后,南宁的快速发展让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蕴含的巨大商机,于是他决定留在南宁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朝大海,头枕波涛的南宁,是中国南方一座美丽的城市。蜿蜒穿城而过的邕江,一头衔接云贵高原,一头流入珠江,南宁因依山近水而得灵气。1956年,一代伟人毛泽东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用他那支象征着共和国最高权利的红笔,在中国版图上轻轻圈点南宁为广西的省会城市,这是当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1992年,党中央把广西确定为大西南出海通道,同年南宁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2004年11月3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东盟10国政要聚会南宁,开启了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历史新篇。2005年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上,亲临绿城的联合…  相似文献   

20.
袁绍光 《前进》2006,(1):50-51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其中,就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发展的目标,概括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小康文化,就是与小康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呈现初步繁荣局面的、基本满足农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先进文化形态。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小康文化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任务繁重,需要国家、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在发展小康文化的过程中,还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同时,要根据农民的自身特点和农村的文化基础,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只有从国家政策、文化产业、文化机制以及农民的创造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