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参与非洲的安全合作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非洲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由军事合作扩展至领事合作、在联合国框架下的维和行动及在非洲之角的护航行动等。出于国家政治、经济利益、海外侨民及企业的安全问题需要,以及基于非洲存在的暴力袭击、恐怖主义及海盗猖獗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决定了中国未来将更加积极地参与非洲的安全合作。在中非安全领域合作中,中方需解决好理论研究和政策决策等问题;尽可能支持非洲国家的主导权,按非洲国家的意愿解决非洲问题;强调和支持联合国发挥更大的作用,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非洲安全问题上的协调功能;加强与西方国家沟通与协作;关注非洲安全问题的标本兼治,帮助非洲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逐步成为非洲和平与安全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参与非洲维和、反海盗、防止武器扩散、参与战后重建等行动,中国不仅切实为创造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和平环境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而且拓展了中国新安全观及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内涵,中国对非安全政策更趋成熟务实.但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中国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如发展-安全关联及政策协调、合作层次单一化、非传统安全、与西方维和模式的冲突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中非关系已经发展到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中国对非安全政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其涉及范围逐步向非洲大陆扩展,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最终确定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穿越非洲大陆。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有必要借助"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非洲的机遇,在现有中非经贸、政治及安全合作的基础上把中非关系扩展到海洋领域。鉴于非洲多国政局并不稳定、非传统安全威胁加重,其中来自海上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等局面,在依托"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扩展中非合作关系的过程中,中国需要与非洲相关国家加强各领域特别是海上的安全合作,并争取其他域外大国的良性参与,避免恶性竞争,共同创建一个"中非海上安全共同体",为包括中国、其他域外国家在内的各国在非洲经贸领域的合作及发展保驾护航。这样既能巩固和加强中非传统合作关系,推动其发展到新的层次,更好地保护中国在非洲的海外利益,也能避免与其他域外大国在非洲走向"零和博弈"。  相似文献   

4.
作为区域大国,南非在非洲安全秩序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94年民主转型后,南非国家身份定位由西方的"白人飞地"转变为"非洲国家","以非洲为中心"成为南非外交政策的战略优先。南非非国大政府秉持新的国家身份认知,不再将非洲国家视为国家安全的威胁,而是命运与共的合作伙伴。南非通过参与解决非洲国家冲突、加强非洲集体安全机制建设、支持非洲冲突后重建与发展进程、推动联合国与非盟加强战略协调与合作、参与多边维和行动等方式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建设,扮演了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者的角色。南非虽然在非洲和平与安全建设的某些领域发挥了独特的引领作用,但经济增长乏力和国力相对下降,使其越来越无法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非洲安全形势。域外大国和国家集团加大对非洲安全事务的干预力度、其他非洲区域大国的竞争,也对南非在非洲和平与安全建设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形成了制约。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增长陷入衰退和社会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南非政府将把更多精力和资源用于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直接介入非洲冲突解决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下降。南非在参与非洲安全事务过程中将更加惜用自身国内经济军事资源,进一步提升对外交手段、非洲集体安全机制的依靠。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及粮食安全、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非洲地区的安全问题增多,形势更加严峻。国家内部冲突外溢、军事政变回潮导致政局动荡、恐怖主义扩散、气候异常变化等一系列挑战凸显非洲地区人的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脆弱性,区域安全秩序严重失衡。与此相应,非洲区域安全治理机制建设出现变化,和平与安全架构不断完善,其与区域治理架构以及非洲联盟与次区域的经济共同体等机制之间的协调不断增强,安全治理范围和功能不断拓展等。但是,非洲安全治理机制的自主运行能力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非洲问题非洲解决”方式无法充分运用,持续不断的冲突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有鉴于非洲国家的国情和区域形势,非洲安全治理需要以增强国家治理能力为导向,进而动员非洲国家的资源,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以提高非盟安全治理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6.
动荡非洲中的中国石油安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亢升 《西亚非洲》2007,(2):37-41
随着中国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世界市场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大国石油利益争夺的激烈化,非洲日益成为中国确保石油安全的重要地区之一。尽管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外交已取得一些业绩,但是,非洲是一个政治风险相对集中的地区,尤其是一些非洲国家内部因石油利益分享引发的政治动荡,严峻考验着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安全。为规避风险,中国企业在开发利用石油资源时,应评估投资目标国的政治风险,双方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拓展合作空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保证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王涛  刘肖兰 《西亚非洲》2023,(2):25-48+156-157
卫生问题安全化是全球化时代社会变革的产物。以各类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为突出表现的卫生安全挑战,在非洲具有多样性、动态性、跨界性与复合性的特点。卫生安全问题损害了民众健康,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削弱了非洲国家提供卫生公共产品的能力,反过来又引发新的卫生安全挑战。从1963年派遣第一支援非医疗队开始,中非卫生安全合作历经60年发展历程。其中,“非典”疫情显著提高了中国对卫生问题安全化的关注,并将其融入对非合作中;埃博拉疫情则是中非携手应对卫生安全挑战的一场“大考”;中非团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深化了“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中非卫生安全合作立足平等、秉持协商、致力发展,以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为指导,会议机制、项目机制共同发挥作用,聚焦非洲亟需、中方力所能及的领域,由此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非卫生安全合作模式。双方在此领域的合作为保障非洲民众安全、促进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化解非洲卫生安全难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通过联合国、非洲联盟等多边机制开始积极参与非洲和 平与安全事务,并逐步呈现出一些特点和趋势。中国在对刚果(金)冲突与达尔富尔危机中的行动 参与,较为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对非洲安全政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在两场冲突中,中国政府通过派 遣维和部队、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利用多边以及双边关系、灵活处理尊重主权完整与不干涉内政原 则,对冲突的缓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非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在非洲利益的进一步拓展 以及西方、非洲与中国之间互动的进一步增强,中国对非洲和平与安全进程的参与必将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雅菲 《国际交流》2007,(2):11-13
去年是中国与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半个世纪来,中国与非洲政治关系密切,高层互访不断,人员往来频繁,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其他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日益加强。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非洲国家也给予中国诸多有力的支持。去年底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被称为是中非外交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非洲政治形势总体趋于稳定,但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政权更迭频繁,局部军事冲突肆虐,恐怖活动分散化,治安威胁突出。非洲安全形势的变化体现出近10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斗争、社会思潮兴起的冲击,前景不容乐观。非洲安全形势的动态变化对中国外交构成新挑战,威胁中国在非投资和人员安全。中国应该与非洲国家加强和平与安全、打击恐怖主义领域的合作,并不断加强自身安保能力,推动中国安保产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非洲的文化战略:重要性、前景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经济与政治领域的合作在中国与非洲关系中占据主要地位,但文化因素在中国对非洲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并非像双方经济与政治交流那样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应忽视它在中国对非洲战略中的重要支柱作用.中国领导人在对非洲政策中对文化元素的关注态度;文化交流在中国对非洲重要官方文件中的中心地位;中国在与非洲国家交往中使用的得体语言,上述3个主要因素将推动中非文化交流持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东盟刑事司法协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盟不断加强政治与安全合作,包括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极大提高了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地位。中国作为东盟的近邻,双方在文化、历史、地理、民族和经济贸易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东盟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日益增多,相关的刑事法律问题包括刑事犯罪活动也日益凸显,反映在司法层面上的合作要求也日益加剧,使刑事司法协助成为经济发展与地区稳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是一个日本主导下的以促进非洲发展为宗旨的全球性多边机制,与发展相关的安全议题在该大会议程中占据相当比重。从冲突预防、巩固和平等对涉及国内冲突问题的应对,到加强反恐、海上安全、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大会发展进程中的安全议题不断被完善和拓展,由此改变了该机制单纯的发展援助属性。在对安全议题的调整过程中,日本以自身利益诉求为导向,以资金和技术为手段,牢牢控制着主导权,并试图将其作为推进国家外交安全战略的工具。当然,随着非洲整体实力增强以及在大国博弈中战略价值的提升,如果日本无法在本国利益与非洲利益之间取得平衡,这一多边机制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将会被削弱。  相似文献   

14.
杨勉  宋菲 《亚非纵横》2012,(2):12-17,59,61
龙年伊始,非洲接连发生三起中国海外员工被劫持事件和一起爆炸伤亡事件。一方面,中国已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另一方面,非洲也是中国员工遇袭遇劫遇害的多发大洲。目前,中国海外企业与员工的安全仍然存在许多隐患,必须未雨绸缪,亡羊补牢,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和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评估水平、应对意识和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把世界带入一场深重的全面经济危机之中,2009年之后全球经济放缓,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尽管国际安全格局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没有发生转折性变化,但是从国际安全结构的视角来看,维持现有国际安全格局的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深刻影响着目前国际安全态势。国际安全结构是指不同地区层次的各个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国际安全领域内形成的生存与发展状态,是一个融合了地区结构、内容结构与主体结构的三维复合体。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安全结构发生新的变化,表现在:国际安全地区结构多元,多种力量角逐世界格局;国际安全内容结构多样,传统安全势头加剧发展;非传统安全日益复杂,更加依赖国内政治保障;金融安全问题形成溢出效应,经济政治领域不稳定局面加剧;国际安全主体结构多层,行为体之间相互制约性增强。国际安全结构的这些变化表明,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地区性安全与全球性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等问题结合得日益紧密。严峻的国际安全格局发展态势需要中国准确定位国家安全战略,有效地处理与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安全关系,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安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培育应对安全威胁的国家结构性安全能力,更好地处理国际安全事务;广泛参与国际安全战略合作,尊重国际公约与国际规则,坚持国家利益,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张春  张紫彤 《西亚非洲》2023,(2):97-117+159
法国对非洲的安全援助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1960~1996年对非军事技术援助、1997~2012年聚焦非洲维和能力培养和2013年以来开展的非洲反恐反叛活动,其非洲化、欧洲化和多边化特征日益凸显。法国对非安全援助同时在两个层次展开:在双边层次上,外交部聚焦军事培训与教育、后勤支助等,国防部更重视战术、技术合作,并将能力培养植入直接干预努力;在多边层次上,法国以欧盟为主渠道实现成本分摊并提升法非安全关系的合法性。法国坚持“法兰西非洲”模式和高度军事化方法,加上其战略内部关系失衡、欧洲化侧重成本分摊而非利益分享、对非洲自主权严重忽视等情况,使安全援助很大程度上成为法国对非事务干预的合法化外衣,且是法国基于自身利益而扩大其在非洲的政治影响和争夺对非洲事务主导权的手段。“新月形沙丘行动”的重新部署,不仅暗示着法国对非安全援助的转型,更意味着作为整体的安全援助理论与实践的政治化、战略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洲集体安全机制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非洲集体安全机制是非洲国家开展合作与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非洲人民努力实现联合自强、集体自力更生的重要表现。冷战时期,非统在建立非洲集体安全战略和安全机制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冷战结束后,随着地区形势的变化及非洲地区主义的新发展,非洲国家在地区安全一体化中进行了新探索,在深化泛非层面冲突控制机制的同时,积极鼓励次地区组织强化预防和处理冲突的能力,且以综合安全战略作为非洲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基础。此外,笔者还对非洲国家进一步完善集体安全机制的建设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及合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传统安全在国际关系中的极度优先地位相对下降,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日益凸显。由于非传统安全拥有行为主体多样化、价值主体多层次、跨国性和嬗变性以及强调安全的合作性等特点,国家在该领域更易于达成合作。具体到东北亚地区,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金融危机、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非法移民、流行疾病等。尽管目前该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制度化程度还不高,但由于各国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东北亚国家必将通过现实可行的制度设计来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紧密合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大多非洲国家是基于小农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农业国家,但近30年来中非农业发展成就迥异。影响中非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历史文化背景;农业技术生产模式;农业发展战略、政策和执行能力;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系统;外部学习机制和外部支持状况。中国农业发展在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农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扩散体系等方面,值得非洲国家借鉴。在未来中非农业合作层面,中国应帮助非洲国家加强农业研究与推广支持体系建设;加大对非洲农业发展领域的投资;探索中-西-非三方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未来10年中国周边经济安全形势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对话与合作机制化,贸易与投资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中国在经济安全领域正面临诸多风险.亚洲国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普遍处于弱势地位,发达国家经济颓势正通过货物链影响地区各国经济发展,国际金融风险日益增强,贸易保护主义趋强,非传统安全因素对各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影响不容忽视.新时期,中国构建和谐周边经济安全环境需要有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