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更加强烈,中国共产党被历史性地推到聚光灯下。在这一轮新的中共研究热和中共报道热中,外界对党的国际形象的认识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在多种因素和正反两种力量的复杂作用下,外界客观认知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趋向明显上升,妖魔化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势头出现新变化。中国共产党建构自身良好国际形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具有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为打破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与恶意抹黑,向外传播党的政策理念,中国共产党内部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根据地建设和党内同志形象建设推动党的国际形象塑造,外部通过确立新的对外宣传方针及政策、开辟对外宣传新渠道的方式展开积极探索,同时通过国际会议、外国人士等中介桥梁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双向互动。中国共产党塑造自身国际形象的积极实践成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良好的政党形象,大大增强了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对于今天探索如何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升外界形象评价,掌握对外舆论主动权,以全媒体传播体系开辟对外宣传新渠道,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党的国际话语权具有深刻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在继承与发展我党执政70年来对外工作经验和成就的同时,反映出了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外交指导思想、外交主张和时代特色,更是开启了中共政党外交的新征程。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开展好对外交往工作对于提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的实践中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形成被广泛接受和赞誉的良好形象。中共的这个形象是具体的、真实的,是凭着正确的抗日主张和模范的抗日行动树立起来的。而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形象,影响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5.
高度重视和加强自身形象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自身形象的塑造,树立起良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形象,极大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向心力,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呈现多维性特征,对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形象、客体形象、宣传形象三个方面开展分析和讨论,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  相似文献   

6.
中共政治仪式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重要文化资源。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政治仪式塑造了党的良好形象,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表现为挖掘政治仪式的历史资源,打造中国共产党特色的政治象征;创新政治仪式的表达形式,发挥政治仪式的多维功能;设立政治仪式的管理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为政治仪式提供内在资源。因而,政治仪式建设与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共“五一”口号,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新发展,民主党派历史的新进程,我国民主政治形式的新创立,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新航程,是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回顾60年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历史进程,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交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琪 《外交评论》2009,26(3):13-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外交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如果以1979年邓小平带领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为界,这60年恰好可以分为上下两个30年。回顾这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惊人成就超出了任何中外人士可能有的想象。中国外交正在不断改善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之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现代化道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五种执政能力,是一个现代化的执政党必备的基本能力,将赋予中国共产党雄厚的国内合法性资源,是保证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现代化执政党的形象和经验,不仅对中华民族至关重要,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形象关乎党、国家、民族的命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形象建设,是持之以恒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是增强政党认同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现代化强国、汇聚民族复兴伟力的现实要求,是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新时代党的形象主要从人民公仆形象、清正廉洁形象、勤政务实形象、民族脊梁形象、时代先锋形象、世界大党形象六个方面铺陈展现。新时代加强党的形象建设,必须提升执政实绩,夯实党的形象的物质基础;恪守人民立场,坚持党的形象的价值取向;勇于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形象的动力支撑;树立大历史观,厚植党的形象的历史根基;创新传播载体,提升党的形象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共中央适时地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理论、新政策,为中共与新桂系统战关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川桂红协定》的签定,首开了中共与地方实力派签定抗日协定的先河,在军事上协同作战取得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在文化上携手创造了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奇迹。中共与新桂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统战理论的宝库增添了许多新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是党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不仅能够增强党对人民群众的组织力和号召力,而且能够为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人心、积聚力量,更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权威性.党史教育同党的形象塑造的内在一致性,党史教育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回击,以及党史教育为党的形象塑造提供的丰富"营养",均表明以党史教育塑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必要性.要注重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来塑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注重以党史教育话语的转换与创新来提升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国际形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形象是国家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国际社会中努力建构自身和平、合作、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取得了很多成效..北京奥运会不仅是进一步展示这些国际形象的平台,而且为世人树立了开放、文明、团结的现代化中国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4.
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迎来新高潮的形势下,为了进一步向外界宣传中共的政治主张,促成全国的最后胜利,中共中央适时发布"五一口号"。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五一口号"的发布开启了新政协运动的序幕,极大地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为创立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构建新型政党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五一口号"前后的历史实践也蕴含着诸多启示,启示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六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社会阶层做了权威性的确认和政治意义上的肯定。新阶层的出现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党的政策引导和群众创造性相结合的产物,是经济活动的产物,是相互间以契约形式网状联系的独立主体,新阶层的出现促进了社会流动机制的形成。新阶层的统战工作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现统战工作的创新,以赢得新阶层的认同、信任、拥护和支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级非中共干部脱颖而出,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身手,贡献力量,形势令人鼓舞。但由于历史和人们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非中共干部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疑虑。所以,建立健全、完善、规范的非中共干部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刘贵田 《理论前沿》2007,493(4):38-39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切实强化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明确了监督的重点对象和监督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特别是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打开了民主执政、接受全党监督的大门,这是党内监督的历史性突破,是中共执政能力的新提升。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国民主同盟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了海外组织,在侨胞中展开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民主运动,积极宣传中共和民盟的政策主张,谱写了中共与民主党派在海外合作支援国内革命的辉煌篇章.抗战胜利后中共与民盟在东南亚地区的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伟大实践,对当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又适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80周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产物,是具有国家形态的中共红色新政权,是国际共运史上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范式。这个新政权、新范式,彰显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曲折演进的伟大历程,深藏着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共北方地区党组织的创始者和主要领导者,他精心筹建了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后,为培养革命骨干立即着手建立了中共北方区委党校,并积极指导和帮助建立了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的各地方党组织,促进了北方地区党组织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在他的领导下中共北方区委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学生运动,配合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推动了北方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