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十五大报告在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时指出:“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对于这段话,时下流传着一些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有人说,这段话说明共产主义还遥遥无期,今后的若干代人都看不到希望。有人还掐着手指头算帐说:“就算五十代吧,至少也还需要一千年。”也有人说,既然共产主义离我们很远,今后就不应动不动讲共产主义了。这些说法是不符合十五大报告的原意的。十五大报告中的上述论断,…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09,(22):40-40
抗日将士忠骨散落东南亚 2008年12月,一位网友在网上转述了从澳大利亚一位朋友那里听到的消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拉包尔西北方向十几里处,一座荒凉的山坡上埋葬着部分“八百壮士”的遗骸。据当年战俘集中营的幸存者田际钿老人回忆,“八百壮士”当年在血战数天后被俘,其中一些被日军押解到这里为其修筑工事,大多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折磨下牺牲,直到1946年初盟军占领了拉包尔,幸存者和当地的华侨为死难者建造了墓地。  相似文献   

3.
位卑未敢忘国忧曹光晖提要:如今一些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信条,他却乐当好管“闲事”的“太平洋警察”;有人挖空心思损公肥私,他却每年挤出一部分退休金为民解难、办法制墙报;有人对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却不顾年老体衰日夜奔忙……他究竟图的是什...  相似文献   

4.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领导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名利观”,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才能过好“名利关”。这句话令人们警醒。 1955年全军授衔时,许光达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了报告,请求由大将降为上将。毛主席赞扬说:“这是一面镜子,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钱学森对有人写信称他是中国的“导弹之父”、“航天之父”深感不安,他回信说,“这么称呼是不科学的,导弹航天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他个人仅是沧海一粟”。晚年,钱学森又把两笔科研奖金全部捐给国家。钱老说:“我姓钱,但不爱钱。”  相似文献   

6.
1+1=?     
“一加一等于几?”有人出了这样一道题。“等于二!”一个年轻人干脆利落地说。众人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他:真是太不稳重了!“关于一加一这个问题吆,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应当慎重地研究研究再考虑下结论。”一位显得非常老练的先生很严肃地说。众人尊敬地点头.过了一个月,那位先生很认真地告诉提问者:“一加一,看来不会等于一。”又过了一个月,那位先生更认真地说:“似乎也不会等于三。”三个月了,那位先生终于说出了他研究的结论:“从原则上讲,一般地说来,一加一大概等于与这位先生相比,那位年轻人显得多么不慎重、不老练…  相似文献   

7.
关于健康     
1990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西方记者问发言人李肇星,:“请问邓小平先生目前健康状况如何?”李肇星答:“他健康状况良好。”另一位记者穷追不舍:“邓小平先生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家里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我国1986年开始申请“复关”(1995年转为加入“WTO”)谈判已长达12年,迄今尚未结束。造成久谈未决的主要障碍是:障碍一:中国加入“WTO”的身份问题。近十几年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缔约方高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少数缔约方认为中国为“发达国家”或“相对发达国家”。以此对中国加入“WTO”所承担的义务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使中国的“入门费”大大加了妈。我国政府坚持认为,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只能按“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承担义务,并享受相应的权利。障碍二:乌拉圭回合协议生效后,中国加入“WTO”谈判的承…  相似文献   

9.
王洪武(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63号):笔者近日在网站看到一组“想离婚”的帖子,一位女同志因家庭纠纷和丈夫闹离婚,请大家帮她出主意。此帖一发,接二连三有人跟帖发言。“先冷静下来再说,气头上说的话不算。再说这点小矛盾就轻易提出离婚也太冲动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09,(22):5-5
小小介词“被”,伴随着一个个看似荒谬的搭配,不经意间,迅速蹿红网络与主流媒体,并日渐铺陈至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人说,“被”现象折射出了普通百姓挥之不去的“被动性”命运:有人说,“被”现象扭曲了中国社会,背后隐藏着对社会基本规范及公权力的信任危机:也有人说,“被”现象预示着公民意识已深入人心,公民社会正在逐渐成型。  相似文献   

11.
柳萌 《民主》2011,(7):50-50
一位朋友的女儿,有次跟我聊天儿.不知怎么说到茶叶了,她不无感慨地说:“我老爸在位那会儿,别人送的茶叶,每年都喝不完;这会儿他退休了,就很少有人送了,有时还得自己买。”这位朋友原来是位编辑,在一家大报编文艺副刊.对于某些作者来说,他掌握的这块地盘,可就非同小可了。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3,(14):45-45
“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 中国是从1995年5月1日起实行五天工作制的。 当时国务院的消息一公布,有人惊呼:“中国将告别一个历史。”  相似文献   

13.
如今,奖励成为一种重要激励机制。必要的奖励,能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焕发起工作热情,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说的就是此理。据此,有人称奖励为“神奇的一滴蜜”。  然而,现实中也有不甜的“蜜”。最近,我在调研时,就发现几件奖励不当、反受其乱的事。一为,某厂奖励了一位看起来最忙碌、日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却收到一封自称是“愤愤不平者”来信,称:获奖者一天的工作量,他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而且工作质量更胜一筹。二为,为了留住一位欲“东南飞”的“孔雀”,某企业连续三次奖励其万元以上,然而,换来的却是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4.
近日听说这样一件事:有人指名找一位领导,谁知该领导部下只知道上司为“X长”,不知其名,一口回绝没有此人。事后,该领导颇为感慨:丢掉的不止是个名字和称谓,而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啊!为此,他大声呼吁:把“同志”请回来!我很赞赏这位领导的话,其实,从党诞生那天起,就把“同志”二字作为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纽带固定下来。战争年代,“同志”把我们凝聚起来战胜困难;和平年代,“同志”又成了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一声“同志”,就把人的感情拉近了,把人的关系纯洁了。在‘’同志”的称谓下,人变得真诚而友爱,善良而亲切…  相似文献   

15.
微语录     
《党政论坛》2012,(12):60-61
◎没有一幅画是不被别人评价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别人议论的。自己沉默寡言,有人会指责“城府很深”;善于健谈,有人又会指责“夸夸其谈”:赞美别人,有人会指责“别有用心”;善意批评,有人更会暴跳如雷,认为“多管闲事”。光看别人的脸色,自己还活不活,拥有自我,又不囿于自我。  相似文献   

16.
说是一门艺术,会说是本事,能说会道叫有。才,人们也经常把某个干部的口才好坏作为衡王其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社会上还有人专门研究”演讲学”、“口才学”。但是如果把听也说成是一门学问,也设立一门“听才学”,肯定有人不以为然——只要不是聋子,谁不会听呢?其实,耳朵不聋只不过是具备了听的生理功能,会听、善听还是另外一回事。《资治通鉴·唐纪·贞观二年》记载:康太宗问谏议大夫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对日:“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听也。”这也就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成语的来历。…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在1958年12月公开宣布入党以前,一直以“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身份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其实,早在1927年8月,他就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所迫,曾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以致有人怀疑他已“自动脱党”,所以才在建国后“重新入党”。1978年6月,郭沫若逝世后,经中共中央调查取证,才搞清楚历史真相。原来,郭沫若一直是一位“无党无派”的中共秘密党员。  相似文献   

18.
胡昌方 《民主》2011,(3):55-56
当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严肃指出:“每天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件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有鉴于此,有人诙谐地作了一副对联。上联:“上发文,下发文,层层发文,发长文;”下联:“今开会,明开会,天天开会,开长会。”横批:“谁去落实?”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各界》2010,(7):31-31
远村总编:您好!我是《各界》的一位读者,近读《各界》2010年第二期“商鞅: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改革”一文时,发现将“商於”的“於”字,写成了。“于”,虽然“於”、“于”二字可以通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个乡镇有多少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如果有人出题考我,凭我过去在乡下工作的经验,顶多说是十来个。然而我是大大的错了。前不久去农村采访,先是听农民说现在乡镇一级副职以上的领导是如何如何多,以为听错了,实际一考察,使我大吃一惊:一般的是二十多个,个别的镇竟多达三十多位。 官员越来越多,费用越来越大,老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这几乎已成为一种公害。“精兵简政”、“能上能下”讲了多年,但在有的地方,“兵”越来越少,“官”却越来越多。现在有些地方精简机构,撤乡并镇,这本是件好事,农民们指望在并镇中也能并掉一些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