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佛用梵文传过法.佛在世时已经有佛经存在.混合梵文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天竺高僧所汉译之佛经必是翻译自梵文佛经,而西域高僧也是以天竺梵文佛经为最根本、最可靠之依据.竺法兰所译之《四十二章经》为汉地见存诸经之始是可以接受的.佛是一个由音译发展而来的意译词汇.佛、塔、禅等等最常用的佛教词语都是由双(多)音节词向单音节词发展,总的趋势是向单音节词回归.属于中古汉语的汉译佛经之典范语言(不包括过渡性的翻译现象和翻译试验)是中古文言书面语而非白话书面语,属于中古汉语的汉译佛经之典范语言(不包括过渡性的翻译现象和翻译试验),也不是所谓的佛教混合汉语,所谓的佛教混合汉语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的翻译现象和翻译试验,根本就不是一种语言.  相似文献   

2.
请代学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云:“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可见目录在治学中的地位。目录或目录学应用性、实践性很强,故其素为学者所重。现在从目录或目录学角度谈目录学或目录者颇多,但真正从治学应用角度谈目录者则寥寥。所以,笔者从此角度,透过李白研究实例来略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3.
书目的特性与价值问题是目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现代书目类型多样,形态各异,但都具有指导性和教育性,都是保存文献、开展专题信息服务、方便读书治学和科学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刘喜海是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的藏书家,出生望族,是刘墉的侄孙。他擅搜奇书,以宋版书和朝鲜文献为主要藏书特色。他还收藏金石拓片、古钱币以及封泥等,是名副其实的收藏大家。此外,他还抄书和编写书目,对古代版本目录学也有一定贡献,是清代学术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对中国原有的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东汉以后佛经的大量输入,对隋、唐以后的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绘画雕刻等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终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所改造,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容,而且也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相似文献   

6.
玄奘经译是中国佛教经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汉译佛经不仅对当时东亚国家佛教发展有重大影响,同时也对汉字文化圈汉语言文字文化传播和使用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依据朝鲜半岛玄奘佛教汉译典籍注疏等著作,讨论汉译佛经典籍的朝鲜半岛传播是汉语言文字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玄奘经译及其朝鲜半岛弟子的汉译注疏,促进了汉语言文字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是我国文献目录学史上比较重要的两部著作.本文通过对两书中所列篇目卷数的分析,认为其具有以下两点意义:一是具有辨体别名的作用:二是反映了当朝官藏书籍的存亡情况.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是我国文献目录学史上比较重要的两部著作。本文通过对两书中所列篇目卷数的分析,认为其具有以下两点意义:一是具有辨体别名的作用:二是反映了当朝官藏书籍的存亡情况。  相似文献   

9.
简述中国图书分类法的沿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分类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的各种图书分类法都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 相传我国在商、周时代已经有了政府藏书,但详情早已湮没。根据文献记载:西汉末年,我国最早的卓越的目录学家刘向、刘歆父子编成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系统地反映国家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不仅在目录学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在词曲批评方面同样成就斐然。《总目》运用源流批评、比较批评、纪事批评等批评方法,拓展了词曲批评的方法和视野。从总体观之,《总目》词曲批评成就大于不足,在以词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的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梵净山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梵净山佛教文化一度衰落,梵净山佛教文化得不到传承。这不利于梵净山旅游的发展及旅游品牌文化内涵的提升。因此,必须以梵净山为核心进行统一管理,引导成立梵净山佛教协会,统筹梵净山佛教文化传承,修建梵净山博物馆,对游客进行自然科普知识教育,以提升梵净山旅游的品位。  相似文献   

12.
铜仁地区发展旅游产业,要合理开发资源、选准重点名牌,以精品作为发展的杠杆,不断完善景区的重要设施,强化景区管理机构。同时要科学规划,成立梵净山佛教协会,将佛教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唐政府给予佛教以法律上的支持,使佛教的发展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道僧格》是唐代的专门佛教法典,《唐律疏议》则有适用于佛教徒及相关人员的专门规定。佛教的“十恶”、“五逆”理念被吸收进入世俗法律体系并予以严厉打击。在一些特殊的节日,禁止杀生即“断屠钓”思想为唐代法律规范所采纳。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设备的普及,当前许多尼寺已悄然改变了传统的清修方式,以更包容更积极的态势融入社会,比丘尼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都发生了变化。以陕西地区尼寺为考察重点,利用收到的第一手口述资料,可全方位地对当前比丘尼生存状况包括经济状况、精神状态、健康状况、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考察,并展现当代比丘尼真实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的佛理散文兴盛,作为“新生代”的简女真其哲理散文中很多作品有着浓厚的佛学色彩和禅宗意味。本文从台湾佛理散文兴盛的原因、背景,简女真散文“向内转”的开掘及通过研读她的具体作品来分析简女真散文独特的佛学底蕴和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11月20日,由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主办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际儒联、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社科院、北京团市委、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就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如何深入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实验等主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唐代文化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不仅影响到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作为重要题材,进入了唐诗。其中,佛教建筑和梵宇静境、佛教音乐、佛教壁画等内容在唐诗中均有突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儒家实学是儒学在思想内容上的学说化、在实际操作上的具体化、在价值目标上的明确化,其在宋代的恢复和兴起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联。宋代儒家恢复和建构实学过程中,往往将对佛教的排斥和批判作为他们展示、恢复、丰富、更新儒家实学的理由和资源。宋代儒家恢复儒家实学的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通过对佛教本体论的批判和否定,以建构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本体论;第二,通过对佛教心性论的批判和否定,以恢复、确立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心性论;第三,通过对佛教伦理观的批判和否定,以恢复、确立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经世致用观念;第四,通过对佛教认识方法的批评和否定,以恢复确定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实测之学。  相似文献   

19.
所谓现代性佛学研究,是非以信仰取向为主的对佛学相对客观性学术论述或相关探讨。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在困难的学术条件下,中国依然涌现了一些现代性宗教研究的典范学者,如从根本上质疑一切古代中国经文翻译的正确性和系统解明异质佛教思想形成相关背景的吕澂、首开使用敦煌禅宗史料研究从达磨到神会的新禅宗史的胡适等。1949年后的台湾地区在"解严"前(1949—1987),"胡适禅学案"等即可说明现代佛教学术研究的继续;"解严"后(1987—2011),虽无再度出现如吕澂或印顺这样的研究巨人,但却有区域性佛教现代史或断代佛教社会文化史各类优秀著作相继出现。中国新佛教史的体系性建构与佛教思想的批判性诠释的百年薪火,不只没有完全断裂过,而是更善于转型和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回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通用汉语。回族穆斯林借用了一些佛教术语,通过改造、引申等形式,来表达伊斯兰教方面的事物与思想。回族对佛教词汇的借用,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适应,这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