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是政治制度和经济行为这两种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一个社会组织形式的发展状况。资本主义组织和社会主义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新近出现的两种相互对立的管理形式。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阐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对立的关系。文章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以及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观察.对这种对立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突破性贡献集中在三大方面,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该搞市场经济。具体又包括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容论、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资源手段论、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论、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具体又包括发展市场经济的生产力标准论、发展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论、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论、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论;论证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又包括公有制经济占主体论、分配制度上的共同富裕论、更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保证论。除此之外,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成果还包括形成了新的所有制结构理论、初步形成了新的分配理论、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理论、初步形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等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对此我们必须具体的、历史的考察,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而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体制的改变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市场经济的发展前途必然是实行混合经济。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突破“姓社姓资”的传统观念中,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这一重大的创新理论,由此中国找到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开启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进程,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面对当前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所有制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系列新问题,我们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和要求的认识,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6.
万高潮 《理论前沿》2003,46(4):44-45
人类文明史表明,民主政治从来都是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对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至少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解答。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实践伦理与我国转型期的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现实的具体的实践伦理思想,以现实生活的实践伦理为取向,展现一种具体性、历史性、真实的集体主义伦理,市场经济自身的伦理缺陷昭示当下市场经济伦理构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个人伦理和社会伦理二维进行反思,建构我国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伦理范式,马克思实践伦理是我国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伦理的取向。  相似文献   

8.
任晓伟同志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和理论起源》(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下称《起源》)是一部有相当理论分量的学术专著。本书最初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攻读博士时的学位论文,后来又经过3年多时间的修改而成。我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一开始我试图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来阅读这部著作,但读了一些后发现,与其说这是一部经济学著作,不如说是一部政治学著作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的研究著作。书中丰富的学术文献信息、作者宽广的理论视域以及对问题表述的严谨深深地吸引着我把这部著作从头到尾地读完。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提出的要利用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搞经济建设要利用价值规律,不能剥夺农民等一系列商品经济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过程中予以坚持和继承。毛泽东商品经济理论中的历史局限性部分则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教训,启示着我们必须尊重经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现了政治经济学科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逻辑演变和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身也是由若干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组成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其中包括科学抽象法、矛盾分析法、中介分析法、一般特殊个别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合力论、经济运行的生理学与经济发展的病理学、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实现手段的选择、以及逻辑批判与逻辑一致性原则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这些方法论原则,才能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视野,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以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党的十四大以来 ,以江泽民主席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努力探索和解决这一历史课题的新规律和新方法 ,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20多年来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还不够完善。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样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 ,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概括和总结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丰富经验,在所有制、公有制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和分配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两个范畴 ,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 :市场经济对于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而道德建设又反过来优化和发展市场经济。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践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 ,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自然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研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它经历了一个对市场经济的否定、肯定、坚持和完善的过程: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对市场经济的排斥、邓小平理论对市场经济的肯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市场经济的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对市场经济的完善。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一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西方关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和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1662年英国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提出了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这一重要命题,奠定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18世纪中叶,法国重农学派主张经济自由放任的思想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较系统地阐述了"经济人"与利益机制、竞争与市场机制和"看不见的手"等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独特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具体地体现在邓小平创立这一理论的独特思维逻辑中。这一思维逻辑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不是→可以是→应该是→实际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看,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首先应抓深化改革,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手,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完善新体制,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这是一项现实的选择和正确的决策,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要完成“改造国民性”这一无可轨避的历史任务,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实践基础上构筑现代性价值的认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的需要,领导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陶铸中国人的现代国民性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究其质底,因为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力,植根于物质生活实践以及人们据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演化,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工业文明成果和现代化历史经验的疑结,在构筑最基本的现代经济基础的同时,也为社会文化的变迁确立了新的坐标。它一方面瓦解了传统价值认同体系支配中国人生活秩序的“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又以社会物质生活实践的现实力量,创发出中国人的现代文化意识,并以此扬弃旧文化价值体系。可以肯定,只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持续发展,最终必将建构起适合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秩序的新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