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界定宪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含义及其规范结构,分析我国现存的公民财产权保护制度的缺陷,旨在提出完善我国公民财产权宪法保护制度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公民财产权,是指公民个人通过劳动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享有占有、使用、处分财产的权利。宪法上规定的财产权通常是指公法和私法上有财产价值的所有权利,宪法规定的财产权不同于民法意义的财产权,二者分别属于不同范畴的权利体系。私有制产生后,财富与个人之间有了固定的归属关系,并变为法律上的财产权。自从产生宪法以后,资产阶级宪法确立了公民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地位,以后又发展为同时规定了国家对公民财产权的一定限制。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奉行的是公益无限与国家全能的观念,对私有财产保护不足而限制有加。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完善和宪政制度的发展,我国公民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得以逐步提高。在保护与限制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是公民财产权宪法地位的最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宪政中的公民财产权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修宪在宪法总纲中确立了私有财产的宪法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的范围,建立了私有财产征收征用补偿的制度,此举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和巨大的宪政价值。本文以公民财产权的宪法学意义阐释为切入点,探索财产权入宪的深层次动因和价值蕴含,解析财产权入宪的规范意义,从而为构建我国完整意义上的财产权保障机制提供理论上的解说。  相似文献   

4.
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它不仅需要宪法的确认和规范,更需要行政法的保障。作为公权力的行政权由于其所具有的广泛性、直接性、单方面性、强制性等特征,使其成为公民财产权最大的侵害源。假借公共利益、违法作为、怠于行政、滥用职权是其侵害公民财产权的重要表现形式。我国2004年的修宪已经在三个层面上确认并保障公民的财产权。但是由于宪法规定本身的不完善,以及观念和认识上的不正确,导致我国现行行政法在保护公民财产权方面尚存在范围狭小、对行政权的约束过于宽泛、行政救济对象与事项偏小和偏少等不足。应当在完善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正确认识公民财产权在行政法中的地位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公民财产权行政法律保护体系,来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行政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我国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的若干问题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宪法修正案使私有财产权第一次在我国宪法中有了它的地位。但也存在着合法的私有财产的界定,公、私财产宪法地位是否平等,私有财产权的宪法正统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宪法解释加以完善。为了实施2004年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这一修改,建立我国违宪审查机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财产权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宪法和民法对财产权均做出了规定,但宪法权利与民法权利的侧重点不同,也使宪法财产权与民法财产权表现出既有差异又相互统一的特征。本文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分析了两种法律规定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法和宪法都有保障财产权的制度,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宪法财产权规范的意义在于它确立了作为一方当事人国家的积极和消极义务,国家的义务首先是立法机关的义务,即立法作为与立法不作为的义务。宪法财产权规范的确立对立法而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与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目前我国私产宪法保护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宪法对私产的保护大体上经历了否定、有限制的保护、逐步完善保护、规范保护四个阶段。针对我国私产宪法保护的不足之处,必须进一步完善宪法,明确私产宪法性质,赋予公私财产权平等地位,构建"公共利益"认定程序,完善征收征用补偿条款,并建立起制度性保障与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9.
宪法中直接载明公民权利的称为权利的直接宪法保护,规定权力分配和运行的称为权利的间接宪法保护。这种对宪法权利保护模式的划分体现了隐藏在宪法条文之中的宪法精神,摆脱了专注于权利的直接保护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改革带来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利益突日渐增多.其中最紧迫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则是"财产权的保护问题",它已成为我们许多法律面对的一个重点和基本的问题.它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对宪政体制的建立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规定 ,分析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规定的演变过程 ,阐述了对私有财产权提供宪法保障的必要性 ,提出我国 2 0 0 4年宪法修正案在这一问题上所表现出的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私有财产权确立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引发了私有财产权概念的学科分野,从表明财富到表明身份的发展,财产权具有了公法和私法的不同视角。厘定一个概念能够强化学科内制度价值体系的抽象,宪法学视角的私有财产权淡化了私有财产权的财富意义,强化了私有财产权的权利抽象。宪法视角的私有财产权概念的抽象要反应私有财产权制度的成长历史和现有的制度内涵,并需要基于法律体系层面的全面思考。基于私法和公法视角中的财产权功能的比较,和现有宪法规范的表述,宪法学学科内的私有财产权应该被抽象为具有公法制度表达技术且反应公法权利特征的公民私有财产权。  相似文献   

13.
"环境权"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的几十年间,国内外法学界对其基本理论问题仍各持己见。我国《宪法》中也并没有给予"环境权"的一席之地,只是在一些条款隐含"环境权"的内容。从当前各国有关环境权的司法实践来看,除少数几个国家在司法实践中承认环境权外,我国和大多数国家法院对环境权均持否定态度,综合性环境法和单行环境法并未直接规定公民的环境权利,而仅仅规定了单位和个人的环境义务,这与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法理相左。故以传统民法的侵权责任理论为依据对侵害公民环境权的案件进行裁判,势必会影响对受害人的保护。我国宪法如不对公民环境权明确确认,很多与此相关的问题将无法解决。本文对公民环境权入宪的必要性作简要分析,得出我国应对公民环境权给予宪法层面的法律保障及其宪法上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私有财产权宪法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国现行宪法关于私有财产权问题的规定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差距难以容忍.私有财产权宪法地位的不合理致使公民的财产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宪法规范体系自身的内部整合和国家法制统一等诸多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赋予私有财产权以应有的宪法地位即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势之所趋.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行政权,保障权利,同时也实现公益,这与对公民财产的保护是不相冲突的。现代行政只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与公民财产权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国家对公民财产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6.
宪法规定了国家最高权力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则,从而划定了国家权力的行使界限,保障公民的私权利,并且宪法是国家主权的真实体现。这是宪法学人对宪法触及真谛的理解。宪法内容的主体是国家和公民,因此,公民的宪法义务问题也是争议的焦点之一。张千帆教授与王世涛教授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文章从公民的宪法义务与国家的主权权威之间的关系入手来讨论在宪法中规定公民义务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7.
私人财产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起源于自然法学派的人权思想.私人财产权的法律化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完善.随着法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强调,私人财产权的保护与限制的冲突日益突出.在保护财产权以保障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宪法可以对私人财产权进行一定的限制,主要措施有警察权限制、国家征用权、税收、国有化和没收.  相似文献   

18.
宪法适用在我国各级法院的审判活动中已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有效地得以保障、落实和救济,这也是宪法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原则上,宪法规范在我国法院的审判活动中理应得到适用,但应给予必要限制。在我国,宪法的审判适用有其特殊的涵义,不能突破现有的宪政模式。目前,我国宪法的审判适用仅指人民法院按现有的诉讼程序进行的具体适用宪法规范的裁判活动,不具有一般的规范性。人民法院在适用宪法法典时也应遵循一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9.
宪法监督制度对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宪法监督的实践中虽然建立了法规审查备案室,但该机构相对缺乏独立性和足够的权威性;违宪审查缺乏专门性,无法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进行审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实际运作。因此,我们既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同时又要吸取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改革和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权利"是一项崇高而古老的观念,人们的权利要想得到实现,在现实社会中就必须寻求法律的保护,而要想提供对公民基本权利完整的法律保护,没有或者缺乏宪法保护是无法完成的。追溯宪法产生之历史,"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政治、经济等基本权利",是宪法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