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保护问题,一直是妇女权益保障中的难点。以户为承包主体使农村难以真正行使承包经营权利等现象是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主要存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引入社会性别理论,进一步完善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保障性制度。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土地经营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下位概念,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本身又具有身份性特征,故土地经营权往往不能自由进入市场而流转,这就造成了"无地者无资格获取土地,有地者无权利流转"的冲突局面,因此有必要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从而更好地实现"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政策目标.而通过对农地三权分置立法模式的选择,将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具体含义限缩为具有人身性质的土地承包权,而将其中的土地经营权定义为一种新类型的用益物权,这有利于保障土地经营权人的固有利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发展,农村土地权利自发形成了农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结构体系.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下,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后,家庭承包的土地经营权被赋予了抵押、担保权能,农户始终持有承包权,理论上任何法人、组织及自然人均可成为土地新的经营者,土地经营的市场化空间显著扩大.农村土地权利“三权分置”下,家庭承包的土地经营权与“四荒”地承包经营权呈现大体一致的流转方式,然而,国家政策的意图和土地经营权分离的法理逻辑以及稳定家庭为基础的土地承包法律关系,决定了规范新的农地财产权利法律关系,尚难以整合两种不同承包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而也不能在土地经营权上构建一体的抵押担保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多数学者主张将土地的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承包方保留承包权、转让经营权或者将这两项权利同时转让.但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简单拆分为承包权与经营权,不仅对承包权、经营权的定性于理于法无据,也混淆了权利与权能,还存在着社会与政治风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项整体权利,具有"谁占有就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本质特征,因此,承包方转让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而非经营权.  相似文献   

6.
家庭承包土地的价值分析及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的价值问题 ,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敏感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使农民拥有了土地的长期使用权 ,承包土地作为家庭的一个重要生产要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仅有价值 ,而且其价值的确认还是农业市场化的重要前提。因此 ,对农村土地及承包权进行价值分析 ,充分认识农地承包权价值实现的障碍 ,正确反映农地承包权的价值 ,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当前许多地方对承包土地有一个片面的理解 ,认为承包土地稳定 ,就是不能动 ,动了就会违背国家的政策 ,其实这是对国家政策的一种误解 ,承包土地应在流动中稳定 ,在稳定的基础上流动。目前 ,应规范、完善和稳定农民的承包权 ,在稳定承包权的基础上 ,推进土地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行为偏差、基层集体组织功能异化和农民土地所有权主体身份模糊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主要原因。制度供给不完善、产权关系模糊造成地方政府往往突破应有边界,过度介入土地流转,特别是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虚化加剧了政府的不规范行为。村委会并非真正意义的集体土地产权代表,其土地控制权更多来源于政府支持,村集体内部没有建立有效的集体土地产权委托代理机制,村民民主权利体现不充分。应寻求村民原始产权的有效实现途径,探索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新形式,改变村委会土地控制权的获取方式,由国家赋权变为村民集体协议授权。  相似文献   

9.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新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应全面准确地解读 :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就是赋予土地承包经营人独立的处分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不是保留承包权只流转经营权 ,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土地所有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组织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地域差异显著,相关立法对其经济职能特别是土地职能的规定存在着刻意模糊之处。实践中应当正视村民自治组织土地职能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必要性,并通过做实土地所有权主体等方式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土地职能。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女性化趋势凸现的时期,妇女的土地问题已超出了妇女自身利益的范围,成为关系农户家庭经营效益、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妇女土地承包权流失的原因,可以说是农村在高度依赖土地收益的情况和"从夫居"的传统文化下,形成了无性别差异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与政策,产生农村社会男性对处于边缘婚姻状况的女性的排挤,导致妇女土地权利产生的诱致性因素,通过村社集体行动成为事实。因此需要以社会性别为分析框架,通过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将个人权利独立出来消除性别差异,改进法律规范的创设和实际执行,改变土地承包权的"户籍分配"规则,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标准,提高妇女的维权意识和维权地位,促进女性平等土地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论承包土地流转的类型、层次和制度要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我国承包土地的特殊性和土地承包权发展的阶段性 ,决定了我国承包土地流转与外国土地流转有所区别 ,而且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 ,甚至同一地区的土地流转也有所差异 ,因此 ,土地流转应适应这一客观要求 ,分类型、分层次地流转。文章在此基础上 ,又进一步分析了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土地流转的不同制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在农村,土地问题也是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焦点。村庄的人口迁移、土地被任意占用、土葬仪式混乱等问题导致村民土地逐渐减少。为使村民能有更好的生活保障,必须建立完善"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政策,逐步推进对宅基地的集约利用,制定合理的殡葬制度。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经济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政治上推行村民自治,使乡村经济和基层民主获得跨越式发展,但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巨大动力释放完之后,未被打破的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土地制度日趋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和村民自治的桎梏,造成了村庄治理、农村发展的内卷化。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乡村民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出台允许土地流转和发展村民自治的政策。笔者试图以土地流转的视角,通过对山西省N村实地土地流转的情况和村民委员会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分析,来阐述土地流转给村民自治正常运转和权威的建立带来契机和挑战,为村庄治理者如何实施土地流转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土地制度改革精神,正确解读是基础。当前关于三中全会《决定》土地制度改革理解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宅基地流转四个方面。土地承包经营关系的长久不变就是指土地承包期的长久不变,但不是永久不变;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指对承包经营权本身的抵押,而不是经营权抵押,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立需要进一步探讨法律实现途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范围应结合征地制度改革等动态把握;宅基地流转需要通过试点慎重、稳妥推进,但不应谨小慎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在推动土地制度变革方面做出了不懈探索和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现阶段,保护耕地、稳定农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发挥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等内容是我国土地制度的关键所在.为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维持农村土地承包...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工业化深入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适应当前阶段发展特点和需要的重大改革,不仅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当前,该项改革措施仍存在各种风险,一是存在着各类主体借此剥夺农民土地的风险;二是存在着地方政府借此盲目推进城镇化的风险;三是存在着土地金融进一步积聚的风险。降低土地产权改革的风险只能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加强监管,发挥市场机制,科学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律制度作为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解决社会中财产权利的归属和利用的问题。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简单的财产法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和法律性质入手,围绕着《物权法草案》中土地承包权内容的规定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通过股份合作制实现的土地规模经营,是建立在农村土地市场流转机制的基础上,是农村土地多种市场流转机制中较好的一种形式;它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而不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否定;它把实物形态的土地均包转变为价值形态的土地均包,仍然坚持了地权均等原则,从而把维护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和土地规模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我国农村土地基本制度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具有生命力。本文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地股份合作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动力是刺激土地流转发生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农民、资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等不同主体的不同利益进行分析,得出各影响主体的不同利益追求,得出其在土地流转中的不同诉求,结合传统土地制度的稳定剂作用,最后得出减慢土地流转速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