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股东缺乏参加公司治理的途径,即大股东的绝对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之中的中小股东权利配置的缺陷表现;中小股东的利益受侵害,不能有效监督股东会和董事会的决策,恰恰是因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之中的监事虚设弱点。根本性的救济措施有,完善股东的召集请求权制度;从股东投票权完备性角度出发改变大股东的行为选择;完善股东诉讼和累积投票制,从而达到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目标;规范表决权代理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上市公众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传统的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基础的委托代理理论,在该类型公司治理过程中演变为"作为大股东的经营者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导致内部人员控制问题突出,中小股东的利益极易受到大股东的侵害,在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出现了某种紧张关系。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关系,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在总经理和董事长的人选上,应当避免"二职合一",并通过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累积投票制度及完善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实现非上市公众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上市公众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传统的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基础的委托代理理论,在该类型公司治理过程中演变为"作为大股东的经营者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导致内部人员控制问题突出,中小股东的利益极易受到大股东的侵害,在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出现了某种紧张关系。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关系,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在总经理和董事长的人选上,应当避免"二职合一",并通过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累积投票制度及完善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实现非上市公众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股东经常利用其控制地位 ,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 ,这一问题在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 ,在转型中的我国尤其严重。本文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对策 ,如强化大股东的忠实义务 ;建立和完善累积投标权制度 ;规范关联交易 ;完善公司内部诉权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在外部治理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大股东作为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角色,对经理人员起到了监督作用。大股东持有的大量公司股份,一方面对激励大股东监督经理人员起到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外部治理市场不能有效监督条件下,使大股东有机会通过内部控制、关联交易,剥削中小股东财富,导致公司绩效下滑。在两种不同力量作用下,大股东数量于公司绩效呈现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行为俗称掏空上市公司行为,其行为手段包括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不公平关联交易等。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行为的成因在于违法成本低而收益大、外部监管的时效性不强、第三方专业机构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机制存在缺陷等。治理此类行为面临着股权集中导致大股东权力过大、相关法律不完善、背信行为认定难、外部监管难等问题。遏制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股权结构、限制大股东权力,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控制制度,发挥外部监督作用,提高查处效率、加大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公司法》及《证券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应该相互配合 ,控制大股东的权利 ,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对中小股东滥用股权做出预防性规定 ,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定内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频繁发生大股东侵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欺诈中小投资者、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信息披露违规误导、市场操作等违法违纪现象,严重侵害了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者权益。本文通过对在上市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有益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及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表决权信托是股东表决权的行使与信托原理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就是利用信托的方式对股东表决权进行重新安排,以实现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表决权信托是美国法对法学界的巨大贡献,在维护并实现中小股东利益、优化公司内外治理结构、稳定公司股权结构、帮助上市公司重整等方面对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总结当前我国在保护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强化小股东对大股东的制衡、完善股东提案制度、股东质询制度、独立董事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以确保中小股东权益得到保护,确保我国资本市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股份有限公司数量剧增 ,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增多 ,中小股东尤其是小股东权利受到侵害而无处寻求救济的事件越来越多 ,从红光案到近期的银广夏事件的发生 ,暴露出我国立法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的严重的缺陷。当大股东和董事会无视小股东的意见和利益 ,做出违法、违规的决议和行为时 ,小股东是否可以寻求司法救济 ,以什么理由来提出诉讼 ,又以谁为被告 ,这就是派生诉讼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低效与关联交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渐进式改革过程中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低效是当前资本市场发展遇到较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大量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模式有欠公允 ,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甚至危及整个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要有效治理上市公司低效问题 ,关键在于上市公司增量的制度安排 ,同时还应从资本市场环境、上市联动机制完善监管等方面结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良性运行,由于目前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普遍存在缺陷,相关法律也不够完备,亟待加以改善。本文分别述及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当前之不合理、不规范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其中心在于限制大股东的权力,完善股份有限公司的监督机制,保障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上市公司股东主权治理模式导致公司在经营中唯利是图,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以实现企业自身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但却缺乏可操作性。我国未来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应基于股东主权模式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交叉与协调,实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方式的多样化,并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上市公司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15.
由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组成的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制衡关系。会计是公司法人治理的核心问题。要通过会计监督和审计净化市场,维护上市公司的利益并对股东负责。  相似文献   

16.
股权质押是股东融资的有效途径,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作为股东的个人财务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大股东股权质押现状的背景,利用2015年—2019年A股科技型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证明: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会影响科技型企业的内部融资约束,进而抑制企业的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会影响股权质押行为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了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科技型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对于防范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中严重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引进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并探讨进一步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保护股东合法权益是现代公司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公司立法对股东会的法律地位及其职能等作出了规定 ,但在实践中仍然暴露了法律适用中的若干不足。面对大股东操纵股东大会通过有利于自己而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决议 ,中小股东常因现行公司立法相关规定之空白而无能为力。因此有必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 ,为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小股东权益保障问题在制度层面取得很大进展。然而受中小股东持股比例较低以及政府对于资本市场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受到控股股东侵害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通过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立惩罚性赔偿机制,规定集团诉讼制度,成立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协会,保障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和投资热情,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8~2010年13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所构成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适当提高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有利于增进公司经营绩效;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机制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继续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改善股权结构,抑制一股独大所造成的治理问题,以提高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