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波结缘     
不时接到一些不经意打错的电话,有长有短,有庄有谐,平添一种乐趣一种烦恼。若遇到涵养丰富的人,声音细细的,说话文绉绉的:“请问你是××单位吗?”你说不是,他仍慢吞吞地说。“烦你找一下×××”。你说打错了,他忙说“对不起”,再打,仍串到这里来。不管你温和或恼怒,他都会不安地说对不起.  相似文献   

2.
闯进来一匹“黑马” 1976年春的一天,香港某大厦二楼的一个房间里。门打开了,一个身穿工作服牛仔裤的年轻人急匆匆地闯进来。一看,不对劲,里面已不少人,一个个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低头望,只有自己穿的是工作服牛仔裤,真有点不是味道。他是被一段奇怪的招聘广告引来的:“阁下对目前处境感到不满,如希望有所改变者,清到香港××中心二楼一谈……”真怪,谈什么,没说明;公司的名字,也没有。越怪越要弄个水落石出。他向老板说了声“要去看病”,穿着工作服就跑出来了。等着等着,从早到晚,比他迟来的人一个个都走了,他问接待小姐:“我很早就到了,怎么还轮不到我呢?”“耐心等待吧。”话也不多说,接待小姐只用眼梢瞟一瞟他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168××××”,拿起电话,按下这个号码,你就会听到一个温柔的声音在对你说:“您好,欢迎您收听……”服务电话,悄悄沟通了四面八方。广州出现“咸湿”电话? 1993年1月的一天,广州一位记者从朋友口中获知一个传闻:广州出现一个“咸湿”(色情)电话,只要你打通一个电话,便可以听到一些有关“性”的内容。记者不信,可朋友言之凿凿,甚至连电话号码也附上了。于是,记者拨通了那个电话。细听之下,原来所谓的“咸湿”电话,不过是一些性教育的内容。例如“怎样  相似文献   

4.
小子深沉     
大楼竣工数月,只是总通不了自来水,通不了水,便交不了货,收不了款,也发不出工资。建筑公司经理急切之中,忽有所悟,连忙致电有关部门,约办事人员到某酒楼吃饭。对方经办的是两个小伙子,听罢沉吟半刻,和和气气地回答:“多谢了,我们工作忙,不必客气了。”如是者数邀,总是请不来,水自然也没通。经理急中生智,便在电话中说:“那哪家酒楼方便,什么时侯方便,请您定吧!”小伙子略一沉吟,说:“就是××  相似文献   

5.
不糊涂也难     
范一直 《法制博览》2011,(10):57-57
三个男子到某酒店应聘。经理问:“假如你无意中推开房门,看见女客正一丝不挂在沐浴,而她也看见了你,这时你怎么办?”甲答:“说声‘对不起’,就关门退出。”乙答:“说声‘对不起,小姐’,就关门退出。”丙说:“说声‘对不起,先生’,就关门退出。”经理随后宣布,  相似文献   

6.
时髦的古董     
数月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恢复使用“同志”这一称呼,马上被嗅觉“超人”的香港电视台当作一条新闻予以报道。促使香港电视从业人员敏感起来的,是这样一个事实:近10年来,内地“同志”已逐步为从海外“引进”的“先生、小姐”们代替。“的士”“波士”“卡士”“贴士”们在广州满街走,这很大程度上是香港电视节目影响的结果。今日的广东,你只要打开电视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当地电视台引进的香港电视剧。一些年青的广州人首先从广播电视中发现,香港粤语和广州粤语竟是如此不同——广州人说:“在今年第×号台风影响下……”,香港人则说:“台风黛蒂今晚在本港登陆”……从香港电视中学几个词汇,早已成为“时髦”的一种标志。不过,假如你一味以为香港粤语够洋气,那就错了。其实,香港人不但热衷于引进“洋话”,一旦“老土”起来也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7.
有客盈门     
办公室新迁入一座三星级宾馆的14楼,环境很好,心情也很好。后来才知道,心情这东西其实是很易变的。 这天早上正忙着,有一位说普通话的小姐进来,说是××保险公司的,女同事们嘻嘻哈哈地把她推给了我,我只好硬着头皮请她坐下。圆圆脸大眼睛的来客递给我一张名片,她姓赵,有个美丽的名字。她坐下便开始动听地给我作保险知识的启蒙。我已买了几种保险,对小姐的险种没有兴趣,礼貌式地听了几句后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赵小姐失望地站起来,想走又似不甘心。这时我突然看到她手掌上写着两个字:“坚持!”我立即明白,她一定碰了很多钉子,才写字来鼓励自己,如果  相似文献   

8.
Polis?,读音“波里斯”,意为“城邦”。何以言怪?读者诸君在广州街头进入消费行为的时候,不妨注意注意那些个诱人掏腰包的名字……有一回鞭炮声震得笔者耳朵生疼,只见一块红木匾上的红绸徐徐滑落,“××海鲜城”五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在一片喧闹声中,笔者采访了此“城”的老板H君。“为什么叫××海鲜城,而不叫馆、楼、店?”“潮流兴。我接手搞之前就叫店,但蚀得很惨。现在什么都兴叫城,你看,”他指了指沿路的店铺继续说,“这叫精品电器城,那叫家私城。他们的生意确实不错。不怕命不正,最怕起错名。做人如是,做生意也同样道理。”  相似文献   

9.
“吃晚饭啦!”这四口之家又在交流信息了。往常当听众的小弟,今天成了主角。他激动地叙述着中午的遭遇。小弟在一间重点中学读初三。学校正开展向朱伯儒学习的活动。这天中午他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一位满脸愁容的老大爷,坐在路边发呆。小弟主动上前了解。原来老大爷是到部队探望儿子路过广州,丢了钱和地址,没法回家了。学习朱伯儒,这不正是行动的时候吗?小弟掏出准备买书的钱,请老大爷一起到小食店,一人吃了一碗斋粉,然后就送大爷到铁路局去。他想,那里的叔叔阿姨一定会想办法让老大爷坐上火车回家的。谁知道,在铁路局门口就被挡住了。值班的老头只说,这是民政部门的事,就再也不理他们了。没办法,小弟又问了好几个人,才把大爷送到×××厅。一位阿姨先是表扬小弟做得对,然后说,这些事得找××局,这里不管。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三年,美国波士顿南城出版社的编辑与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发生了如下的一段对话——编辑:“你认为你自己本质上是作家?社会批评家?还是未来学家?”托夫勒:“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说我是‘作家’、‘社会批评家’或‘未来学家’的这种概念只是从一个方面来谈的。也可以说我是一个幸福的丈夫,自豪的父亲,一个身长六尺的男子汉,一个飞行员,儿子,兄弟,电影观众,纳税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美国人。我的哪个方面适用于你的提问呢?这个问题又是在哪个具体时间里提出的呢?”编辑:“你是如此变幻莫测的吗?”  相似文献   

11.
18岁的临淄籍少女,山东省××学院一年级学生菲怎么也没想到,半年前与自己在网上“一见钟情”,经常长途电话卿卿我我并海盟山誓私定终身的“梦中王子”李,竟是专门骗色劫财的罪犯,而痴心一片,千里赴婚约的自己却是李半年来精心设计的“香饵”。事情还得从2001年9月份说起。网聊遇上多情郎去年夏天对于菲来说,是一个充满收获的季节,因为十几年的苦学生涯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正如父母期望、自己梦想的那样,她顺利考入了大学。由于在本省上学,而且学校功课相对比较轻松,菲很快就适应了周围的一切。在学校附近有很多“网吧”,来客多是高校的学生,而这些“网迷”上网的目的多是聊天,菲便是其中的一名。由于课余自己可以自由  相似文献   

12.
86年初,广州灯泡厂从英国贝特莱公司引进了一条年产500万支日光灯装配线。工厂与贝特莱公司商定,设备到厂开箱后二十天,由英方派专家来厂调机测试。可是贝特莱公司根本不把这个协定放在心里。因为他们认为,在中国大陆上二十天安装好一条装配线是不可思议的事。英国人记得很清楚,1975年中国B市灯泡厂从贝特莱公司引进同样的一条生产线,搞了整整十年也没弄好。他们颇为傲慢地对广州灯泡厂的人说:“告诉你们一个故事吧——以前曾有一个国家引进我们的生产线,也是说好了××天把全部设备安装好。但当我们按期去调试时,对方竟连土建也没弄好。如果你们二十天能把排气机(装配线的设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点歌寄真情     
我与学生倪××各有一次在东方电台点歌,至今,难以忘怀。 开学那天,小倪没返校报到。家访,家长大吃一惊,“早上离家还开开心心的,讨了七十元,说回校交费去,怎么?没去!人上哪儿去了!” 一天、两天,不见小倪回校,看来又是逃夜了,这是他第八次逃夜。不过,自打小倪进了工读学校,这还是头一回。 小倪是由迷恋电子游戏开始染上逃夜恶习,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没钱,先偷家里的,玩完了,没脸回家,就泡在通宵电影院过夜。渐渐地偷窃、敲诈、抢夺全干上了,终于进了工读学校。来了一年,情绪稳定,表现尚好,这回逃夜,八成是“玩”瘾又发了。 我去他以往常去的电子游戏房寻找,又到××电影院在通宵场开映前等候,仍没见他的踪影。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一种产品的特性是只用一次,立刻丢弃,这样消费者就会一买再买。”有时一种近乎异想天开的建议,会引出伟大的创举。金·吉利就是这样被触动了灵感,发明了带活动刀片的剃须刀,后来这种刀曾称雄世界,并造就了本世纪初美国赫赫有名的吉利公司的基业。后来吉利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多国企业,以它的专利和先见之明在世界各地高居首位。因而这公司的创始人金·吉利曾非常自傲地说,象他那样的人称得上“推动者”,由于它创造了“伟大而没有竞争性的股份公司”体制,以一种实际的商业方式,达到了某些社会改革家也无法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空间与空子     
我们的队员在哪里? 到美国5个月了。没来过美国的一位朋友给我发“伊妹儿”,问我的体会。我回复说:“如果你现在很喜欢它,一直对它说‘是’,来了之后,你会觉得它很多地方并不让你喜欢。如果你一直在对它说‘不’,亲自看看,你会说些‘是’的。”  相似文献   

16.
这里要讲述的,并非安徒生童话里那个令人喷饭的故事,但同样好笑。且看去岁中秋,有个叫什么“御品”的月饼大做广告,弄得满街皆是“御品”。细想起来,像“御品”、“贡品”,“极品”之类的东西市面上是越来越多了,普罗大众,人人有份享用,如含有慈禧太后专用秘方的“宫廷××粥”,甚至连以前几角钱一袋的“××芝麻饼”也盖上了“宫廷御品”的标记。说到生活用品,则有皇室床垫、太子衬衫,皇女啤酒一类。(注:这里所列产品均非特指请万勿对号入座!)  相似文献   

17.
美国有一个16岁的年轻小伙子,在一家著名的五金公司当售货员。他月薪极低,但仍心满意足,因为他认为只要埋头苦干,就会大有前途。他做事永远抱着服从的态度,处处小心留意,希望获得经理的赏识。谁知经理对他的印象却恰好相反。一天,他被唤进经理室,遭到一顿训斥,最后经理告诉他说:“老实说,你这种人根本不配做生意。你有一身力气,我劝你还是到钢铁厂去当工人吧。”这一番训斥、对于那位小店员来说,犹如平地响雷。但他并没示弱,他还击说:”经理先生,你当然有权将我辞退,但你无法消磨我的意志。你说我无用,这是你的权利,但这并不会减损我的能力。看着吧,迟早我要开一家大你十倍的公司!”吹牛吗?没有。受辱成为动力,他努力上进,不几年,果然有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美国玉米糊大王斯泰雷先生。  相似文献   

18.
机会很重要两年后程毅瑜又碰到广东美的集团的广告科长李子兴,问起当初为什么会给素昧平生的自已一个整版的广告,对方冲口而出:“你不是说要给你一个机会吗?我自己有了今天,也是人家给了机会的结果。机会,很重要很重要。”与上一回不同了,程毅瑜这次递出的名片很特别。一面,是著名学者启功老人的书法,“广州粤雅高域广告公司”,程毅瑜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另一面,是老市长黎子流的题字,“粤雅斋”,作为该画廊的经理,她还担任着广州市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19.
阳春三月,明媚的广州城内,出现了一股旋风。一天上午,××宾馆一个不大的会议室内,密密麻麻挤了一群人,把八张小矮桌团团围住,连珠炮般地向桌子后头的人发问。墙上的横幅上写着——“××赴澳留学咨询处。”每人的咨询费是15元,附带送一份“咨询材料”相似的场面,曾先后出现在各家“中心”的办事处门前。风球在升级到澳洲留学,一时间成了广州人的热门话题。人据说,目前各类“咨询中心”在广州有近10家,收费亦五花八门,有的不办咨询,只卖资料,每份4元;或负责办学籍,在香港交赞,每人交2万港币,如不获大使馆签证,退回1.5万港元;有的在国内交2万港币,如大使馆不签证则退回1.7万港币;也有的“中心”是由科研单位所办,不以牟利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0.
阿蓝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 打开《南风窗》,你会看到这刚刚竣工的“玻璃屋”。“屋主”我欢迎阁下的光临。先送上我的名片:阿蓝,编辑,女性公民,共和国阳光下出生、成长。请多多指教。“玻璃屋”,顾名思义,透明的办公室!如果你对我们刊物的文章及编辑工作有疑问、意见或建议,请给阿蓝来信,我将尽可能满足你的要求。当然,阿蓝不是“百事通”,当不了“救世主”,不可能帮助每个人解除工作、学习、感情等方面的困扰,敬请原谅。这所透明的小房子是编辑部与你沟通的桥梁,欢迎你,朋友! 这回,“玻璃屋”选登了唐灿光读者的来信,下一回,该轮到你了。不少读者想了解我们杂志社的情况,开张之日,先向你披露一条本编辑部的“内部新闻”。既然是“屋主”,也就从“屋”说起吧。告诉你,我们编辑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