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活动“教”与学生的活动“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对政治教师来说,教学过程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保护青少年不受精神污染;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个自觉地、主动积极地学习,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教  相似文献   

2.
成雪峰 《前沿》2002,(3):37-38
教态的运用教态 ,顾名思义 ,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人体各部分 ,以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的动作、表情、眼神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虽然以有声语言传授知识为主 ,但是由于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注意的焦点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与语言相配合的教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就实际效果而言 ,教师能正确运用恰当的教态 ,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有的教师上课总是以温暖和蔼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 ,同学们从教师那里得到温暖和热情 ,他们的心就同教师的心一起跳动 ,关系近了 ,同学们就能更好地随同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 ,这样就为课堂教学营造…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看书自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而且也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学。因此,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学”应是重点,是“教”的目的。但是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重“教”而轻“学”,教师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材、教法、教师和学生等要素。在这些要素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因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教材的运用、教法的实施、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所必需的,不单是教师的智力、知识,更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所谓教学行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取的行动和活动。教师教…  相似文献   

5.
一、开展研“教”活动。研“教”就是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学生没有掌握这门知识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应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知识学得好坏、能力培养如何等,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所以,研究思想政治课“教”的问题,始终是我们教研组重视解决的课题。在研究“教”的问题上,我们开展过以下几项活动: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它要求受教育者不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即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和贯彻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既是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政治课教改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树立现代教学观,是政治课教学进行学法指导的前提。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哲学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哲学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方面的优势。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用哲学思维教哲学。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尝试和设想。一、用哲学思维方法去备课用哲学思维教授哲学,从开始备课就要“进入状态”,要用哲学的头脑来设计教学。具体做法是:首先,把系统论运用到备课中。整个哲学常识是一个前后连贯、互相渗透,包括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等等一系列哲学问题的系统。作为教师,就要在备课时做到通盘考虑,准确地把…  相似文献   

8.
实行启发式教学,对于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因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来说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但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通过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思维活动,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这里,我想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课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实行启发式教学谈几点体会。第一,运用旧知识,启发学生领会和接受新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各课之间、各个原理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很多内容是相互渗透的。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新知继旧识,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学习规律,运用学生学过的旧知识逐步推导出新知识,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片段一:某位教师在组织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第三框题"祝福青春"教学时,根据教材的要求,组织学生开展了如下"寄语青春"的活动:教师:上周,我要求同学们在家征集爸爸妈妈送给你的青春寄语。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一、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和“学”是一个事物矛冒着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反映敏捷,而现行教材的可读生、趣味性都较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对每一个问题都要“用心”去讲,必须把学习约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精讲,重在点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一些具体事实和道理,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二、讲与练的关系。讲是为了导,练是为了知,二者相辅相成。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是给学生创设…  相似文献   

11.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常会因为或习惯或思维定势或缺乏常识而在知识的学习上出现各种记忆上、理解上、运用上的偏差,偏离教学主干知识,达不到教学目标对知识水平和理解运用的要求。对于学生的错误,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错误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出错的思维过程,一再强调正确的答案而无视于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那么学生会因难以发现自身解题错误的原因而"重蹈  相似文献   

12.
一些教师往往把教师是主导“自觉不自觉地理解和履行为“教师支配教学活动,教师支配学生”。这种做法把学生当作单向的客体对象,使教学活动变为“教──学”的单向活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的主体,应当正确认识并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自觉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教师是能动的外因对于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师的教只是外因,不是最根本的因素。教师应当自觉地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担当学生的“知识5!路人”,不做“长官”,不搞“强灌”。1.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前人的思路学习书本知识,使学生真…  相似文献   

13.
一、诱:明确学习目标,诱发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目标是学生进行思维的诱因,而且参与程度越深,义务感也就越强,思维的强度也就越大。根据这个原理,在课堂上,老师要确立优质的教学目标,做到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既要按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有序地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也要培养学生以思维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教育为重点的品德素质。二、导:指导思维方法。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突出矛盾分析法。这样,…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那种以教师为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体验——表现”的学习方式呼之欲出。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在吸取知识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所以传统的学习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发展趋势要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教,怎样教的问题。我所倡导的"引导探究、自主发现"的课堂教学以突出"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张进 《前沿》2013,(16):182-183
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教师评教结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学生个体因素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因学科专业、课程、教师个人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学生评教过程中的学生个体因素决定了学生评教结果的有效性及其运用范围。通过分析影响评教效果的诸多学生个体因素,及关于学生个体因素对评教结果影响展开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评教结果的运用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标内化实际上是教育者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信息的传递实现老师的“知”向学生的“知”转化的过程。当然,这种“内化”不是过去传统教法中,由教师单一地输出传递信息,学生被动地单纯地接收信息的单向活动。而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两个积极性的双向活动。具体做法是:首先,在学生目标预习的基础上,针对教学难点、空点形成的“疑团”,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讨论的过程是发扬民主、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教材内容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探讨的过程。具体如何实施讨论,形式可以多样…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的目标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通过精选例句,并在课堂上加以运用,可变学生的"被动接受语言知识"为"主动地获取语言实践能力",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大家关心探讨的问题之一。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从阅读、理解、思考、分析、概括、总结、记忆和运用等综合表现出来的。为了培养学生这种能力,自一九八三年起,我在初中年级的教学中,从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实验。一、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根据教材要求和教学实际,我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结构即:提出目标,引导自学(教师提出思考题及要求等具体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自学,解答疑难(提示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并作个别辅导,解答疑难问题)——辅以图表,精讲点串(教师针对重要原理以及学生无力弄清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出示基础知识图表,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挖掘教材  相似文献   

20.
着力培养学生的“听力”,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一、目标内化。学生坐在课堂上显得过于轻松,则易使学生的思维信马由缰。如果以学习目标加以牵引,认真落实学习目标,通过“出示目标——实施目标一检测目标”,把学生无序、懒散的思维变成有序、紧张的思维,可集中学生的听力。二、环境孵化。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提高听力的温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如:教师的衣着要得体,教师的课堂管理要到位,教师的态度要温和,等等。三、语言磁化。丰富、优美的语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