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农行系统为了防止基层行社经济案件的发生,狠抓了防范措施的落实,发案率有所下降,但不容否认,经济案件仍时有发生。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基层行社发案的成因及特点,切实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永靖县基层站(所)经济违纪案件上升原因的调查永靖县纪委副书记焦玉兰近年来,永靖县属基层站(所)的经济违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仅1996年至1997年10月份就发案8起、涉及12人。调查表明,引起基层站(所)经济违纪案件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医疗领域的基层领导者,护士长的护理领导执行力显得特别重要。护理领导执行力,是指护理领导者在护理领导执行活动中,有效地带头和率领引导被领导者,执行护理有关组织和领导者下达与颁布的护理指令时所生发呈现的"正向能量"作用的状态。它是"力""执行力""护理执行力""领导""护理领导""护理执行对象事物"这些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存在于"力量活动""执行活动""护理执行活动""护理领导执行活动"所生发呈现的"正向能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贾晓丽 《先锋队》2011,(10):37-37
静乐县纪委监察局在加强查办案件_丁:作的同时,及时采取措施提高查案综合效应。一是加强监察工作建议,及时分析发案原因,查找薄弱环节,帮助发案单位总结经验,加强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对违法违纪案件的剖析工作,从案件行为的特点和被处分人员的主、客观方面分析错误根源;查找发案单位在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廉洁从政教育工作方面的不足,查找发案  相似文献   

5.
石亚男 《求实》2006,(Z3):30-31
基层组织是机关事业单位里的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单元,而基层领导在组织中始终不脱离第一线,要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并且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基层组织是执行国家行政决策的最基本单位,基层组织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党的决策的执行的力度,因此,基层行政有效与否至关重要。而在基层行政中,基层组织的行政领导又是重中之重,领导有效性的研究是行政领导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影响基层组织行政领导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领导者,被领导者以及领导环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对于一个拥有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和9000多万名党员的政党而言,强基固本至关重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富有成效,基层党组织高效运转、充满活力,关键要靠制度。抓实基层支部,根本在于落实基本制度。制度的"四梁八柱"搭建好,基层基础的结构就稳、质量就高;制度的落实抓得好,基层基础的活力就足、能量就大。制度的制定是基础,制度的执行是关键。进一步强基固本,一方面要搞好  相似文献   

7.
探寻领导魅力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魅力的领导者也能行使领导权,但是同有魅力的领导者相比,领导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说,只有有魅力的领导者才能称其为真正的领导者。领导者要领悟、修炼及塑造领导魅力,需要把握领导魅力的本质,进一步说,探寻领导魅力的本质就必须回答领导魅力产生根源、作用以及在社会中表现。  相似文献   

8.
吉先进 《先锋队》2015,(2):42+4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总体部署。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细胞和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依法治企,实现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合规经营。从近几年发生的腐败案件来看,那些出问题的单位发生违规、违纪、违法案件,都是从领导者思想麻痹、玩忽职守开始的,是由于领导者的正确引导、推动执行、督导落实的职责"缺位"造成的。因此,合规经营必须从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抓起。  相似文献   

9.
领导工作既是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又是一项高度概括、抽象的理性思维活动.任何一级领导,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者特别是中、基层领导者不太重视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认为理论思维能力是高级领导干部和理论家们的事,对于中、基层领导主要是照葫芦画瓢,上级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必要去过多的思考其他.这种认识是十分偏颇的.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干部在领导活动中以其良好的领导形象和模范行为对下属所产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是领导者的人格力量对被领导者发生作用的表现。它由领导者的能力、知识、品德和业绩等多种因素组成。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虽然没有强制力,但它在领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即从以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社会向以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社会转变.整体而言,我国经济和政治是朝着合理、规范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是由人治向法治方向发展,理性和合法型的权威影响力也在逐渐地增强.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存在,我国政府领导者在依靠法制性权威来实现领导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依靠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来进行辅佐,即需要发挥领导者的非职位权威.发挥领导者的非职位权威对实现有效领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昌市纪委派出督查组,深入永昌县、金川区及市直各部门,就全市案件审理及案件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这次检查的重点是:2000年以来的案件审理工作情况及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金昌市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目的是着力解决基层和乡镇(街道)“无人审案”、“不会审案”、“消极审案”和“处分决定不落实”的问题。从检查情况看,由于领导重视,被检查单位的案件审理机构落实、人员到位,并能严格开展审理工作,处分决定的执行做到了“五个到位”,即宣布到位、工资调整到位、职务变动到位、违纪款物的收缴到位、处分决定入…  相似文献   

13.
领导者工作错综复杂,要从中理出头绪,正确决策,必须注重“耳闻、目睹”。其中“耳闻”尤其重要。在调查研究中听取真实之言。毛泽东同志曾经生动地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领导者在深入基层调查中可得到基层的第一手材料,而这些材料恰恰是在机关或领导岗位上所难以听到的,也正是这些材料往往对领导者正确决策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当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时,领导者不妨把手头的工作放下,到基层走一走,到乡村、到工厂、到企业看一看,到人民群众中听一听,也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与人争辩中听取逆耳之言。敢与领导争辩…  相似文献   

14.
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是领导职能中最重要的职能,领导者的决策关系着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是一切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以,每个现代领导者,都必须高度重视领导决策,把握领导决策的特点,掌握领导决策的原则和程序,实现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15.
有效执行是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必须针对其实施性、目标性、时间性、强制性、务实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从实际出发,将领导者的基本行为,构建执行文化、人尽其才三个基本要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对整个执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以保证领导决策的顺利贯彻和落实,最终高质量地实现领导活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基层腐败问题治理。扶贫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是扶贫资源能否真正惠及贫困群众的三寸之辖,不容有失。从中央纪委公开曝光的扶贫领域腐败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基层扶贫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中存在突出的腐败问题。产生腐败原因是部分村干部权力观扭曲等主观因素、基层扶贫领域民主决策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制度因素以及农村社会结构失衡等环境因素。针对基层扶贫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腐败问题要加强基层干部廉政教育、完善基层扶贫领域腐败预防制度、优化农村基层思想文化环境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领导腐败案件屡屡发生。高校领导腐败具有涉案领域相对集中、腐败行为具有长期性、腐败方式相对隐蔽等特征。造成高校领导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性因素,还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的外部原因。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如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民主决策制度、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从严治腐的惩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四川省基层民主建设及制度创新实践启示我们,必须注重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动力问题.基层民主发展的动力系统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推动了基层民主的发展.在这个动力系统中,经济因素是基层民主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原初动力,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基层民主发展起着根本的制约作用;政治因素(包括政府主导作用、政治精英推动、民众民主需求等)是基层民主发展的政治保障和直接动力,影响着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和进度;而文化因素则是基层民主发展的文化支持和重要条件,它是原初动力(经济因素)向直接动力(政治因素)实现转化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包括领导个人和领导集体.领导素质具体来说,应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结构、领导技能和领导艺术,还应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领导素质决定着领导工作的绩效,也影响着领导者的形象.21世纪是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中国和世界都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领导者必须把握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级领导机关下达的政令数不胜数,大到反腐败,小到灭“四害”。但不少政令得不到彻底贯彻执行,“文件成废纸,指令变空话”,“上头喊破头,下边不动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屡见不鲜,无怪乎有不少人摇头叹息道:“现在的人没有过去老实听话了。”而笔者感到,政令不通的症结不光在“不听话”上,而出在以下五个字上。 “软”,对政令的落实督查软弱无力。有的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对重大问题的布署,发了文件开了会议,也就算大功告成了。至于基层是否落实了,则不作认真的督促检查,以致执行行政命令者不被表扬,违令者也不受查处,有时甚至出现谁先带头执行政令谁就会吃亏的现象。久而久之,滋长了把上级的行政指令当成“耳边风”的陋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