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党课》2013,(4):29-2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  相似文献   

2.
正一、新媒体的国内外发展情况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应用逐渐得到普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如互联网、手机、智能终端、电子书刊、车载移动电视等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尤其4G业务的普及给手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人,今年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3.1%,较2015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国正处在信息化发展的全新历史机遇期,网络强国建设的伟大工程正在全面展开,其中,至关重要的网络综合治理、网络正面宣传等环节与网民问题紧密相关。网民作为网络社会中人的属性,其内涵在网络强国建设背景下不断出现新的变化。推进网络强国建设需要围绕网民个体与群体、历时与共时、虚拟与现实、自由与规制等基本特征,分析网民类型,明晰网民在知识和能力提升、思维过程和体验、自由而全面发展等方面所面临的成长困境,从而在网络强国战略中既释放网民主体活力,又将这些活力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于生活在网络空间中的每个网民都能获得尊严。依法治网的旨规和要义是保障广大网民的合法权利,进而维护网民尊严。依法治网新常态下维护网民尊严要以网络立法为立足点,自觉转变观念、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加大网络法治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时代网络社会构成主体的青年网民,在重大疫情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信息传播意愿不足、线上及线下法治联动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年网民"在重大疫情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缺位现象。这不但会导致"部分青年网民"与现实生活脱离,更会对整体青年网民的社会化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从价值观层面加强引导,激发"部分青年网民"的社会意识;发挥"疫情话题领袖"的引领作用,建立正能量的网络社群;依法强化"部分青年网民"的主体意识,促进网络社会良性运行;激发青年学生网民的责任感,唤醒"部分青年网民"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6.
引导和规范网民的非理性行为,对于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畅通网民诉求表达渠道等意义重大。网民非理性行为主要表现为"群体极化"和网络暴力等方面,其对公众合法权益、主流意识形态及现实社会秩序等带来了挑战,成为引发网络社会风险的重要诱因。从主观原因来看,网民的非理性行为与其自身存在侥幸心理、法治意识淡薄、心理认知不成熟等因素有关。新形势下,应着重从培养网民的媒介素养、塑造网民的公共理性、提升网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质等方面入手,以引导和规范网民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7.
<正>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重要命题。所谓"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就是充分尊重广大网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坚持"从网民群众中来,到网民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运用网络平台问政、问需、问计于民,保持党同网民群众的密切联系[1]。互联网时代下,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网民群众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与互  相似文献   

8.
方付建 《学习月刊》2011,(15):40-41
随着网民的快速增长以及与公众的日渐重合,网民内部分层和分化越来越明显。网络水军是网民在分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群体。网络水军指潜隐于网络之下,通过编帖、发帖、顶帖、回帖、转帖、删帖等方式影响、改变甚至操控网上议题、观点倾向和话语数量的组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网民队伍在不断地壮大,从而在网民中不知不觉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就是网络边缘知识人。它主要由网络中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网络反腐已被越来越多的网民所了解,网民认为对贪官和腐败行为的憎恨是网络反腐盛行的原因,网民认为网络反腐有积极作用。正确引导、强化网络反腐,要有利于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要有利于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要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网络反腐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部门预测和统计,目前我国网民以每年8000万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1年底网民数量将有可能突破5.5亿,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31.8%。网络的发展和网民队伍的扩大,网络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2.
目前,网络群体事件处于高发阶段。网民攫取社会生活中某一偶然事件,籍维护社会正义之名进行网络动员,从而发展成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社会正义感具有真实性与不真实性、理智性与非理智性并存的特点,因此处理网络群体事件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网民社会正义感密切相关。培育网民正确表达社会正义感,首先要正视网民的正义诉求,其次是积极引导网民正确表达正义意愿,最后是社会管理部门要保障制度正义。  相似文献   

13.
缪建 《世纪桥》2009,(17):12-14
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网民反腐是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如今已经成为体制内反腐的有益补充。网民反腐具有主体强大、技术先进、成本低廉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具有自制力不够、公信力不足、执行力缺失等先天不足。这一特性决定了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回应网民的反腐热情,主动介入,及早立案,迅速查清并公布调查结果,同时对网民反腐加以引导和规范,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将网民反腐纳入反腐的大框架,构建立体化的反腐倡廉大格局。  相似文献   

14.
缪建 《世纪桥》2009,(18):12-14
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网民反腐是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如今已经成为体制内反腐的有益补充。网民反腐具有主体强大、技术先进、成本低廉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具有自制力不够、公信力不足、执行力缺失等先天不足。这一特性决定了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回应网民的反腐热情,主动介入,及早立案,迅速查清并公布调查结果,同时对网民反腐加以引导和规范,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将网民反腐纳入反腐的大框架,构建立体化的反腐倡廉大格局。  相似文献   

15.
网络问政视野下网民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问政是政治生活领域的新生事物,也是一种趋势。在网络问政视野下,网络问政主体重要方面——网民的网民意识有进步的方面,也有缺失的方面。造成进步和缺失的原因除了现实中的公民缺乏问政意识之外,还有网络本身的特点。必须从制定网络问政促进法、建立网络话语公共领域、宣传网络与问政知识、搭建和维护网络问政平台等方面培养网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下期话题     
正如今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人人都是网民,人人都是自媒体。中宣部和国家网信办提出做个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新一代"中国好网民"的要求。传播正能量,让网络天空拥有"中国蓝",首先要有好网民,做个中国好网民,这就需要人人积极参与。因为每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在网络上活跃的"你"和  相似文献   

17.
巴斯 《党建文汇》2013,(11):39-39
法国崇尚言论自由。那么,法国网民是否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在网上随意发帖呢?记者在法国一家新闻网站上看到一份网民跟帖必读的《节制契约》,提醒网民在网上发表个人意见前必须仔细阅读,严格遵守法律,维护公共道德。  相似文献   

18.
网民问题:网络社会治理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登蕓  吴满意 《求实》2017,(9):56-68
中国正处于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十三五"规划、"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重要部署都指向了网络社会的有效治理问题。网民作为网络社会中人的属性,与网络社会治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社会对于网民问题的不同定位和差异解读会导致相应的网络社会治理逻辑和路径。对当下中国而言,有效的网络社会治理需要契合网民的生活样态,重视网民在网络生存中的内化与外化等问题,这是维护网络治理秩序和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在引导网民的政治方向、完善网民的智能结构、塑造网民的主体性人格及满足网民的精神诉求。当前,我们应通过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等方面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刘志刚  常璐 《唯实》2012,(5):56-60
网络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依托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传播环境,网络文化体现出娱乐消遣性文化与价值解构文化的双重特性。网络传播领域的各种文化乱象,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种全新文化形态对网民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取向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网络流行语折射出网民的草根精神,网络恶搞体现了常常越界的现实批判精神,网络暴力源于网民和媒体失去法律与道德底线,而网络炒作则无限放大了网民的病态狂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