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谙知西方美学史的人都知道,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高足弟子。然而,他并不以继承师说而闻名于世,相反,却以批判师说在西方美学史上与柏拉图齐名。从此西方美学思想使沿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条对立的路线发展。因此,要真正掌握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就必须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动机,本文试图将二者的美学思想作一概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思想史上,正义或公正范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早的正义思想产生于古希腊神话中,而从哲学的高度讨论正义问题始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作了更为全面的论述。柏拉图将正义与德性、社会分工紧密联系起来。亚里士多德除了认真给正义下定义以外,还提出了关于分配正义的两个难题。古希腊正义思想对当代正义观有深刻的影响:麦金太尔的“正义是美德”的思想受柏拉图、亚氏影响甚深,而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与诺齐克的“作为权利的正义”之争正是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分配正义的两个难题的当代回应。  相似文献   

3.
哲学与诗的关系是古希腊文教史上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柏拉图的作品中,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难辨。一方面,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前辈自然哲人一样,站在哲学立场抨击诗人,另一方面,他又自称一直在努力学习写诗。尤其令人困惑的是,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哲人柏拉图自己就是诗人,他无不通过诗的方式来呈示哲学。因此,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对哲学与诗的关系的看法,迄今仍然让学界费尽思量。通过研读柏拉图的《普罗塔戈拉》中苏格拉底关于哲学和诗的两段戏言,可以看到,苏格拉底揭示了哲学为何必须隐藏,以及为何需要用诗这一外衣来掩饰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车桂 《前沿》2012,(19):62-64
存在概念是欧洲哲学中深邃晦涩的形而上学概念.“作为存在的存在”,是形而上学的首要原理.在《存在和诸哲学家》中,吉尔松阐述欧洲哲学中对于存在概念的四种本体论诠释,就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维森那和托马斯四个哲学家族的形而上学诠释.在托马斯的存在学说中,作为纯粹存在的存在行动,是形而上学的首要原理.  相似文献   

5.
理查德·舒斯特曼所创立的身体美学的基本立足点是通俗艺术与大众审美。他主张关注、反思身体自身的经验与知觉,认为哲学思考应当从身体及其意识出发,并且以改善实际生活为目标。在舒斯特曼看来,哲学的本质是实践,这也是古希腊哲学的本质精神。通过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等思想家的身体观的梳理与辨析,我们可以发现古希腊哲学家同样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身体的关注,身体的确可以构成身体美学与古希腊哲学会通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6.
朱波 《楚天主人》2010,(12):33-33
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这句格言语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所著《政治学》。与他的老师柏拉图认定人治是"第一等好"的社会调整手段不同,亚里士多德非常看重法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董伟伟 《传承》2012,(20):84-85
法拉比是阿拉伯哲学史的奠基人,被称为第二导师。在逻辑学和自然物理学方面,他认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道德学和政治学方面,他坚持柏拉图的观点;在形而上学方面,他又接受新柏拉图主义的理论学说。对待各种哲学思想和流派,他采取折衷主义观点和调和派立场。  相似文献   

8.
▲胡博士 ,谈到民主的问题 ,是我十分感兴趣的话题。当今世界 ,至少从政治观念上说 ,民主的理念已经成为了霸权话语。权威、秩序、稳定等与民主相对应的词通常也成了“保守”的代名词 ,更不用说专制、独裁、集权之类令人生厌的东西了。■但民主并不是从来都这样受到称赞的。在古希腊 ,尽管民主政体十分发达 ,但民主在一些先哲眼中并不是一个好词儿。在柏拉图那里 ,它是暴民政治的同义语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 ,他是三种“变态”政体之一。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后很长时间 ,人们都没有把民主看作是一种价值的必然和生活的必须。直到欧洲的启蒙…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哲学中的灵魂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松 《思想战线》2001,27(1):1-7
在古希腊哲学中,从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到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再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灵魂问题进行了阐释,分别赋予灵魂概念以物质、精神、运动、认识论和主体性的意义,并以灵魂问题为切入点,在人类认识史上开启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从而使灵魂问题成为古希腊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节制在柏拉图德性论乃至其全部哲学中都非常重要,但这个问题至今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柏拉图《理想国》中节制的重要功能在于导向美好的秩序。节制主要是通过其中"自我控制"和"服从统治"这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使个人灵魂、城邦达到和谐。柏拉图在其众多对话中都讨论过节制之德,而《理想国》中的节制学说则是其中最著名、最系统的总结,它主要包括护卫者的节制、"四主德"体系中的节制和哲学家的节制等方面。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在"政治哲学与美好生活"的框架内展开的。柏拉图的节制学说对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仍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柏拉图在他的中期对话中,集中论述了他的理念论思想。本文主要从柏拉图的洞穴喻着手,来分析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  相似文献   

12.
对话体对于理解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对话体在形式上体现了哲学的本质。对话体,以及相关的文学溯源不能证明柏拉图是诗人哲学家,论证柏拉图是诗人的研究者将陷入说谎者悖论中。苏格拉底在柏拉图对话中对诗的批评必须认真对待,对诗的批评显明了哲学的本质。诗的本质是无知的经验模仿,而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够模仿理念,在于他凭借理性理解了理念世界,而诗人只是凭借感官看见了经验世界。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学者认为尼采是一位反形而上学的哲学家 ,而反形而上学用尼采本人的话来说就是虚无主义。在尼采看来 ,虚无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柏拉图———基督教哲学到叔本华哲学的虚无主义过程 ,也是最高价值自行贬值的过程 ,而尼采正是这一过程中最后登场的哲学家。但是他的虚无主义不是目的 ,不是归宿 ,而是一种手段 ,其真正目的在于塑造一种新的理性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4.
罗兴刚 《理论月刊》2012,(10):33-36
柏拉图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不仅完成了世界的划分而且试图完成二分世界的弥合。柏拉图的理论深受赫拉克利特以及巴门尼德的居间路向的影响,他在自己的哲学中建构了分有说、通种论等理论。最为重要的是对真意见对知识的形成的作用的探究,从而形成一种关于爱欲的教诲。柏拉图从追问知识是什么到追问知识如何可能,完成了他哲学中的第三条道路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美学从没有象在二十世纪那样变得如此复杂,如此精致,如此形形色色。诚然,在古希腊,哲学学派林立,而美学本身只是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起才明显地显示出了艺术和审美的两个歧异的分支:把美学看作是关于美的学说的传统发端于柏拉图;而把美学看作是关于艺术的学说的传统起始于亚里士多德。他们制定了美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范畴。2500多年来,在欧洲美学中,这些原则和范畴不断得到了发展:美或者美感,悲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的女作家苏珊·桑塔格在她的<论摄影>中写道:"人类无可救赎的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老习惯未改,依然在并非真实本身,而仅是真实的影像中陶醉."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是否真的还无可救赎的留在柏拉图的洞穴中?人的解放,这一哲学诞生以来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就让我们回到柏拉图的洞穴喻中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7.
在柏拉图的哲学世界里,德性与理性是同等重要的维度,这是西方哲学史上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得以分庭抗礼的哲学范式根基。在柏拉图的哲学语境中,人格精神的理性境界和结构框架已经决定了德性的教化是对至善的追求,而要想使个人的德性得到教化从而达到至善,就要通过不断的善意而自觉的循序渐进的引导。  相似文献   

18.
高原  李盼 《传承》2013,(9):132-133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他在这篇著作中集中探讨了理想国家的构建形式,提出“哲学王”等著名观点。柏拉图通过对他的观点进行不断地追问与挑战,彻底破除“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的正义观。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显示出柏拉图的机敏与睿智,而且其辩论中闪现出来的思想亮点仍可为我们所吸收和借鉴,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根据古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实地调查结果写成的。亚里士多德视内讧为政治机体的一种疾病。他希望能了解内讧和政体变革的原因,从而能为医治政治机体顽疾的医师们—法律制定者和政治家—提供对症下药的良方。有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突破了柏拉图的自然(神秘)理性主义,走向了现代理性和科学。  相似文献   

20.
赵小鸣 《长白学刊》2008,(1):157-158
作为正义概念的最早赋义者,柏拉图曾经明确从理念的角度来理解正义。在他看来,正义的理念是一种超验的东西,不能用感觉来证明其存在。尽管正义的这种极端超验的性质妨碍了它在宪政秩序中的实现,[1](P4)但是,柏拉图将正义超验化这一点本身却反映了对于他来说正义具有道德理想的性质,而且这种道德理想是人们难以企及的。柏拉图想在城邦中,想在公民身上找到一个绝对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