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升步 《学理论》2009,(31):279-280
目前中职物理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对于中职物理教育还很不够。因此,在中职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教育及中职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简述中职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结合创新教育论述了中职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9)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班级管理、学校教育的引导者、管理者、建设者。中职学校班主任是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是我国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对其自身成长、学生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都有一定的必要性。通过对专业化内涵介绍,研究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并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介绍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所需的素养,以期对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生源文化基础较差,"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定位模糊以及教学评价侧重于专业课程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职学校应正确处理专业课与文化基础课之间的关系,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加强教学针对性和教学评价等措施,使文化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真正作用。  相似文献   

4.
曹凤雷 《学理论》2011,(12):331-332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中形成、维系和发展起来的,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中职教育成效。本研究通过中职生中师生关系调查问卷探讨和分析中职学校师生关系,为中职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对改善中职学校师生关系,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完成职业教育目的,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的不断下滑,中职学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阻碍。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的厌学表现,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其厌学原因,并探讨了防止中职生厌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就业难已是普遍问题,必须大力尝试并推进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的联合行动,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实施创业教育要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创业品质的培养,要重视创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提高职校生专业操作技能是广大职教工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要使中职教育得到稳步的发展,学校就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发挥自身优势,办出教学特色和名优品牌。作为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搞好相应学科的教学改革,注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改变对学生的考核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创新能力目标的实现。让学生能真真正正地掌握各种所学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毕业后有一技之长,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负有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创新思维培养、教育内容提升、教学形态革新、教学队伍建设等,对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影响。问题意识、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丰富与拓展、传统文化意识普适价值的发掘与创造性转化,是教育内容提升的核心;多向融合的教学手段,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形态革新的必然要求;优秀教育者、研究者的队伍建设,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保障。各层面内在功能的激发与有机融合,可以在高等教育平台中建立起集传承、更新与创造功能于一体的长效机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9.
吕晓婷 《学理论》2013,(8):267-268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与德育上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审视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现状,是一个亟待正视的问题。考察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的现代瓶颈,主要存在德育目标定位不清、德育内容与现实不符、德育方法滞后陈旧、德育评价单一倾向等,解读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问题的现代根源主要有理念上重视技能教育、忽视德育工作;生源上总体素质下降、加大德育难度;环境上社会环境复杂、影响德育成效等原因,基于此,提出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的现代找寻,即理念上理清德育目标、树立正确德育理念;制度上完善相应制度、确保有效德育实施;载体上丰富课堂教学、提升中职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推动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对保障我国文化安全和文化权益、解决当前网络文化问题以及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换有积极意义.传统和现代的不可分割,及其与现实虚拟的紧密联系,成为推进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重要依托.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建设乃至当代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资源、精神及价值意义.要以多种途径推进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李华 《各界》2008,17(11)
改革考试制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在学生考评方式上大多仍沿用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单一、针对性不强等方式,这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合.为此,建立先进的考试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等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中职教育考试的改革应完善考试管理体制,以强化能力测试为中心确定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形式要多样化;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核,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相似文献   

12.
陈亚楠 《学理论》2013,(11):269-270
中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是中职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能够影响年轻一代思想认识和价值观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当前许多院校过多的注重技术教育,而忽视基础学科的教育,特别是忽视语文教学。文学素养在中职学生人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使中职院校的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成为既懂技术又有道德的国家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3.
陈清清  傅琼 《学理论》2014,(2):295-296
在传统中国社会,古代宗族教育以其自身特点,对宗族子弟进行教育,这种教育不仅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个人以及封建社会的发展,也为我们当代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借鉴经验。重视家庭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教育途径的拓宽都是宗族教育在当代的价值体现。我们应该进一步探析宗族教育的内涵以及当代价值,为现代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以文化人"就是用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浸润人、培养人、教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讲话中谈到"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他的"以文化人"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文化观,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文化人"有利于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其具体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一是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也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价值共识。二是注重教育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建设。三是注重增强"化人"的主体意识。四是注重"化人"过程的艺术性。这四个路径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健全学生的人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产生,具有其深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历史基础。农耕社会的自然经济基础、宗法血缘制社会的政治基础、关于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文化思考构成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产生的基本条件,贪贿盛行的社会现实是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廉政价值取向的君本性与廉政价值的工具化、廉政实践主体的单一性与实践基础的薄弱性、廉政实践模式的德治主导性与廉政治理的人治化等,构成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基本特征。实现传统廉政文化中廉政教育文化、古代清官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廉政监督文化和反腐惩贪文化等主体内容的现代转化,对于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廉荣贪耻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修养论的实质是实现人际和谐。这种人际和谐是以道德自律作为修身的途径,以实现自身和谐为基础的。高校德育的终极目标即是实现人际和谐,因而,应当积极挖掘传统修养论的现代价值,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赵红丽 《学理论》2013,(5):267-26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中后教育分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但分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进行分流,造成了中等职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基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分流、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初中后分流制度,以便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现代人们的发展仍然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在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应该端正大学生对传统孝道的认识与态度,逐步推进大学生传统孝道教育,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获得更好的提高,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8,(1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破解大学生就业困难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构建创新创业道德体系和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开设课程、师资培训、挖掘资源等措施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何颖 《学理论》2011,(16):251-252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往往远离学生实际,空洞的政治说教多,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厌烦,远不能适应职业学校培养合格劳动力的需要。事实上,教育是人的教育,政治课除了是政治工具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为此,必须让政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有鉴于此,结合教学实践,对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堂如何彰显生命价值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提高课堂效率,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