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埔》2007,(3):62-62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为迎接革命发展,满足政治、军事人才需要,国民党中央决定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政治科。建校时全名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0月2了日宣布成立,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生移往武昌就读,同时向全国招收新生。1927年1月,黄埔本校第五期炮兵、工兵科学生陆续到武昌学习。1月19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该分校在所有分校中规模和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卜穗文 《黄埔》2010,(1):43-45
黄埔军校建校之初校舍不足,在黄埔岛内设平岗分校、蝴蝶岗分校,在广州市内设省分校,但这些分校纯属移驻学生分区上课,并无专门的分校组织结构,实际上不是分校,仍旧由本校直接管理。随着国民革命形势迅猛发展,黄埔军校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陆续建立4个分校,即潮州分校、南宁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南宁分校,又称第一分校或广西分校,武汉分校又称第二分校,长沙分校又称第三分校。  相似文献   

3.
说起黄埔军校,人们自然想到它在广州。其实武汉也办过黄埔军校,虽为分校,其规模一度与本校相当,这里也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值得人们永远怀念。孙中山先生首创的陆军军官学校穴后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雪,校址在广州东郊的黄埔长洲岛上,一般人习称它为黄埔军校。东征时期,黄博军校两度在潮州办分校,后在南宁建分校。北伐军光复武汉后,又在长沙、武汉创办分校。在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和著名共产党人恽代英的领导下,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穴后亦改称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雪继承和发扬了黄埔军校的革命传统,不仅成为当时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  相似文献   

4.
贾晓明 《黄埔》2014,(5):79-80
1925年11月12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复办,开始正式招收学生。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指挥部为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创办的黄埔军校第一所正式分校,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在粤东的军事摇篮。据《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记载:"该校之有分校,当自潮州分校始。"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 《黄埔》2014,(2):61-70
正记者:黄埔军校是什么时候开始创办分校的?共办了多少所分校?陈宇:1924年8月,黄埔军校增建校舍于黄埔长洲岛上平岗、蝴蝶岗和海军学校旧址等一带,时称为"分校",这是黄埔军校最早有"分校"之称谓。11月27日,黄埔军校在广州北较场原湘军讲武堂旧址成立陆军军官学校分校,简称省分校。次日,黄埔军校第2期工兵队学生曾由黄埔岛迁往此分校受训。12月底,军校共产党人秘密组织"火星社",省分校正式成立。1925年1月4  相似文献   

6.
《黄埔》2020,(2)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黄埔军校分校概览的基础上,聘请资深黄埔研究专家,对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做了系统整理,予以完善,现推出增刊《黄埔军校分校史料汇编》,展示黄埔军校分校发展历程,为全面、系统、深入研究黄埔军校分校历史奠定基础,为读者深入了解黄埔军校分校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黄埔》2007,(2):39-39
黄埔军校之设立分校,始于第一次东征时的潮州分校。1925年3月,校军东征抵潮汕后,为随同出发之第二期学生补习功课乃筹设潮州分校。旋学生返校,分校亦结束。同年11月12日,潮州分校复校,开始招收学生和入伍生700余人,12月23日上课。1926年6月1日,一期348名学员毕业,与本校三期学生同等待遇。入伍生升学,至1926年12月毕业380名,与本校第四期学生同等待遇。该分校遂解散。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7,(4)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黄埔军校分校概览的基础上,聘请资深黄埔研究专家,对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做了系统整理,予以完善,现推出增刊《黄埔军校分校史料汇编》,展示黄埔军校分校发展历程,为全面、系统、深入研究黄埔军校分校历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黄哲嗣 《黄埔》2013,(3):78-79
黄埔军校曾设分校于全国各地,长沙分校便是其中之一。北伐时期,蒋介石以革命势力日渐膨涨,军事人才仍感缺乏,乃于1927年2月10日在长沙筹办分校,3月10日任命石醉六为分校长,石醉六就职后,即在长沙小吴门外火车站设立分校。随即在湖南开始招生,定学额为一千名(内有皖豫两省学生各百名),分步、炮、工、政治四科,修业期间为一年,以后并入武汉分校。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6,(1)
正邓演达是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早年对于黄埔军校的创建与发展有过重要贡献,特别是他曾担任黄埔军校本部、潮州分校两任教育长,武汉分校时期再任教育长兼校长,且在黄埔军校早期师生当中有着较高威望和影响,是黄埔军校初创年代的标杆人物,自然有其突出地位和作用。最小同盟会员,崛起粤军名扬广东邓演达(1897—1931)又名策成、仲密,别号择生,广东惠阳人。惠阳县淡水小学堂、广东  相似文献   

11.
陈予欢 《黄埔》2011,(4):26-29
国民革命军上将钱大钧,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及武装起义活动,致力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其军事生涯发迹于黄埔军校,曾任黄埔军校第一期教官、代理总教官、教育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在黄埔军校创建时期有过重要作  相似文献   

12.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黄埔军校第一、二、三、四期学生,在各个战线上,英勇作战,发扬旺盛的革命精神,击败北洋军阀吴佩军和孙传芳的主力军,于Ic月11日,先后攻克武昌、南昌。蒋介石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驻南昌,邓演达率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驻武昌旧督署(即清朝总督衙门,在抗日战争中大部被毁),同时成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武汉行营,邓演达兼任行营主任。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继续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因此,于1926年11月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校址在武昌两湖书院武汉分校成立初期,未明令公布谁是校长…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6,(4)
正胡伯翰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出身的民国高级将领,早年参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重建,20世纪30年代参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豫军官教育团之教育训练事宜,对于民国时期黄埔军校教育有过贡献。崛起黄埔嫡系部队,参与重建武汉分校胡伯翰(1900—1973)原名维周,别字伯翰,后以字行,直隶盐山(后改为新海县)人。盐山县立蒙养学堂、河北沧县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2期毕业。1900年9月21日,生于盐山县风化镇西胡庄一个耕读家庭。幼年私塾启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8,(4)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黄埔军校分校概览的基础上,聘请资深黄埔研究专家,对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做了系统整理,予以完善,现推出增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8,(1)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黄埔军校分校概览的基础上,聘请资深黄埔研究专家,对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做了系统整理,予以完善,现推出增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9,(4)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黄埔军校分校概览的基础上,聘请资深黄埔研究专家,对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做了系统整理,予以完善,现推出增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7,(5)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黄埔军校分校概览的基础上,聘请资深黄埔研究专家,对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做了系统整理,予以完善,现推出增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8,(2)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黄埔军校分校概览的基础上,聘请资深黄埔研究专家,对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做了系统整理,予以完善,现推出增  相似文献   

19.
林爽爽 《黄埔》2014,(1):76-79
我的父亲程子华,1905年出生在山西运城的解州县。父亲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受党委派考入黄埔军校武汉第一分校,编进入伍生第二大队第八队。从此,父亲开始了戎马生涯。  相似文献   

20.
马祝忠 《黄埔》2012,(2):48-49
1925年间,当时主政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派人到广州黄埔军校参观学习,然后参照黄埔军校的办学模式和训练内容,于1926年5月在南宁东郊(今星湖路大板二区一带)开办南宁军校。1937年日军入侵南宁,南宁军校只得搬迁到桂林郊外的李家村,并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即黄埔军校六分校,开办了第十四期二十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