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反腐败工作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找准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是反腐败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在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着的表现各异的腐败心态,是导致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一个很重要的、也是往往为人们所忽视的原因。注重领导干部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心理层面上找到解决腐败心态存在的办法,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对于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后,腐败现象开始不断在我国滋长蔓延。面对这一情况,邓小平及时准确地揭示了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并科学地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国 政治原因、思想要源和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还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措施和办法:依靠法制进行反腐败抓大案要案的查处;民主监督防治腐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做人民群众的表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关于反腐败的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两道题目:一是你如何评价当前社会的腐败现象?二是你对防治腐败有何高见?结果专家们在上万份答卷中评出了一份惟一的一等奖:答题者对两个问题给出的答案竟然都是同一个字———网。这份答卷可谓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正无孔不入地侵蚀着国家的肌体。它们纵横交错,互相勾结,日渐形成一张阴影越来越沉重的大网。形容腐败如一张大网,既点出了腐败的普遍程度,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忧虑和迫切希望冲破它的心愿。腐败如网,但并不可怕,也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确切地说,现实中的腐…  相似文献   

4.
加大反腐败的治本力度李宝金腐败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时期,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在我国产生腐败的病理之木是什么?如何加大反腐败治本力度?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做初步探讨。分析腐败...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23):23-23
新西兰政府廉政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在谈到产生腐败的根源时,概括了一个简单的公式:腐败=垄断+暗箱操作-公众参与。提出者认为,反腐倡廉一靠制度避免垄断,二靠自律避免暗箱操作,三靠扩大民主,保证制度的设计、制定、执行科学、公开。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泛滥"是全党的艰巨任务和重要工作.因此,在反腐败斗争过程中,必须冷静客观地评价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明确区分腐败"产生"(滋生)与"蔓延"(泛滥)两个概念;探究腐败现象在所有国家产生的"共性根源";分析腐败现象在我国蔓延、泛滥的特殊原因;进而最大限度地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关于反腐败的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两道题目一是你如何评价当前社会的腐败现象?二是你对防治腐败有何高见?结果专家们在上万份答卷中评出了一份唯一的一等奖:答题者对两个问题给出的答案竟然都是同一个字———网。这份答卷可谓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正无孔不入地侵蚀着党和国家的肌体,它们纵横交错,互相勾结,日渐形成一张阴影越来越沉重的大网。形容腐败如一张大网,既点出了腐败的严重程度,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忧虑和迫切希望冲破它的心愿。腐败如网,但并不可怕,也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确切地说,现实中的…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泛滥”是全党的艰巨任务和重要工作。因此,在反腐败斗争过程中,必须冷静客观地评价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明确区分腐败“产生”(滋生)与“蔓延”(泛滥)两个概念;探究腐败现象在所有国家产生的“共性根源”;分析腐败现象在我国蔓延、泛滥的特殊原因;进而最大限度地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9.
关于遏制腐败现象的几点思考梅国和如何遏制腐败?根据我们党执政以来40余年的经验教训,我认为,要把腐败现象遏制在最低限度,从宏观上考虑,必须在三个方面着力。一、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弊端的产生腐败,其实质和核心就是以权谋私,尽管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当前我国的腐败现象日益表现出腐败的主体多样化、腐败的现象社会化、腐败的行为集体化、腐败的发生经常化,而权钱交易则是腐败现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当前存在着产生腐败现象的客观条件。在我国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消除、新旧体制衔接尚未顺畅、新体制尚未健全和完善之时,一些利欲熏心者和极端个人主义者处心积虑地企图钻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一、腐败的根源与成因腐败现象危害极大,正确认识其根源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方向和成败的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正确认识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这一问题时,指出腐败“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①要正确理解这一论断,正确地认识腐败产生的根源,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腐败行为就其构成要素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私利的追逐,二是以权谋取的行为。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腐败现象追逐私利的利己主义思想动因和偷盗、诈骗、抢劫等其他丑恶现象所具有的思想动因具…  相似文献   

12.
腐败理论研究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理论研究中存在很多误区:一是认为腐败是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的产物,在实行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本不该有腐败;二是认为腐败现象的滋生是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产物;三是认为我国公职人员薪金收入水平过低是产生腐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腐败现象的心理探析及其矫治□陈伟金纵观腐败分子走向腐败的轨迹,都有一个渐进过程,在这个逐渐走向腐败的过程中,心理上的蜕变导致了行动上的下滑。因此,认真研究腐败分子的心理蜕变过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准矫治的对策,对于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有着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是依据现实党内腐败现象成因多元化和治理腐败需要全方位、多手段才能奏效而提出来的,是一个科学、有效的方针。治标和治本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斗争的两个侧面。治标主要是解决已经发生的表层腐败现象,惩戒于后;治本是解决产生腐败的...  相似文献   

15.
消极腐败现象,已经引起全党全民的重视,并被上升到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党风廉政监督制约机制弱化是导致消极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同样应该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从社会道德心理和制度结构要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剖析党风廉政监督制约机制弱化的后果和症结,以期对有关主要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理论面面观(上)张仲华腐败与反腐败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四大以来,不少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撰文,对腐败的概念、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反腐败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思路。腐败现象及反腐败斗争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一、关于腐败...  相似文献   

17.
王文锦 《正气》2000,(7):13-14
有位香港人士曾评论说 :“如果说有什么能毁掉中国大陆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话 ,那就是腐败!”这话听着刺耳 ,然而却切中要害。因此 ,对腐败及其有效控制进行研究 ,对确保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 ,腐败现象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共同性 ,任何阶级社会都有腐败现象。二是腐败的可控性 ,即一切腐败行为都是可以遏制的。具体而言 ,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 ,腐败现象增多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 ,为什么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加速发展 ,会伴生严重的腐败呢?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 ,腐败机会增加了 ,腐…  相似文献   

18.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在目前的干部监督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事后监督、监督乏力、监督渠道单一等现象和问题,这也是导致目前干部管理上用人失误和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严正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本文拟对新时期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思路,作一探讨。一、新时期腐败现象的主要特...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党支部委员。我们单位一些青年人在看到报刊、电视上揭露出来的一些党内腐败现象,以及在社交活动中听到和了解到有些党员干部存在着腐败行为后,认为党内腐败现象已成为党的肌体上的毒瘤,难以根治,思想上不免出现了迷惘和困惑:党还有先进性吗?党能够保持先进性吗?当代有志青年是否应该把加入党组织作为人生政治追求的目标呢?对此,请你谈谈如何对他们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