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岱年先生一生,为学为人,均堪为世师表。他创立的“兼和”哲学,以及“综合创新”文化观,不仅在学术界,而且在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转型的道路上,都是一盏思想的明灯。岱年先生诲人不倦、关爱晚辈、奖掖后进,鼓励创新,大德无私,他的崇高品德,永远值得后人奉为楷模。  相似文献   

2.
略论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玲娟 《理论学刊》2004,13(9):98-100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肇端于“中体西用”论,国粹主义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时代的焦虑和“西方的没落”使得东方文化思潮应运而起。出于对中国近代所走过的西化道路模式的痛切反省,它主张以东方文化之长解西方文化之弊,力图为中国寻求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健全的近代化道路。虽然东方文化思潮有着内在理论缺陷,但它在谋求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的转型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概念在西方拥有久远的历史谱系,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思想家。马克思在辩证法概念史上实现了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结合,形成了唯物主义辩证法。中国古汉语中并没有辩证法一词,但中国拥有丰厚的辩证思维的历史资源,这是唯物辩证法概念被中国人接受的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人接受唯物辩证法概念的过程就是理解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是学术界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侧重于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角度,考察毛泽东思想的来源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毛泽东的认识论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发展、毛泽东的辩证思维与中国传统辩证法的异同等。在此过程中,他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特点,并指出其理论得失。他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是较为客观、公允的。  相似文献   

5.
唐洲雁 《前线》2009,(7):33-35
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首创者。在制定改革开放新时期一系列重大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他始终“照辩证法办事”,充分体现了一位伟大战略家所具备的辩证思维。认真回顾和总结邓小平这些重大决策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蕴涵的辩证思维,对于教育全党进一步“照辩证法办事”,培养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员干部之友》2007,(5):54-57
《辩证法随谈》一书是李瑞环同志多年来学哲学用哲学,特别是运用辩证思维指导实践的丰硕成果的概括与总结,收录了作者几十年丰富人生中所积淀的富有哲理和辩证意蕴的论断、短语1400多条。《辩证法随谈》并非专门谈论辩证法,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运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既有立场、观点、方法,又覆盖工作、学习、生活诸多方面,是时时处处应用了辩证法,时时处处体现了辩证法,读来会让人豁然开朗、获益匪浅。我们特从书中摘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路”具有鲜明的特色性.它不仅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而且超越了苏联模式,从本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开创出了一条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路,具有丰富内涵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是学术界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侧重于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角度,考察毛泽东思想的来源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毛泽东的认识论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发展、毛泽东的辩证思维与中国传统辩证法的异同等.在此过程中,他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特点,并指出其理论得失.他所提出的一些现点在今天看来是较为客观、公允的.  相似文献   

9.
傅守祥 《探索》2005,6(6):116-119
文化的差异性与民族个性不会因全球化而必然走向衰落,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怀古倾向却极有可能导致文化传统的衰萎。当今文化的发展必定是全球意识和民族意识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仍是现代性的建构和培育。应彻底抛弃“中西之争”、“古今之辨”的陈旧思维模式,在古今中外的多种文化资源之间形成高度辩证的联结。21世纪的中国文化必须通过新的整合与创造,“会通中西”,努力完成价值系统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换,同时超越西方式现代性的弊端,构建起先进的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0.
“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提出并得到毛泽东高度赞赏的一句名言。邓小平虽然没有专门论述辩证法的著作,但他的光辉思想处处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芒。 一、邓小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辩证法 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礼会主义”这一命题,其哲学基础是共性与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  相似文献   

11.
姜喜咏 《唯实》2009,(8):5-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60年的历史经验是:必须自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造性地将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对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和优良传统文化的互化、融合与共生的辩证和谐;必须处理好“化”马克思主义与“化”现代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规律,从哲学上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规律和现代化辩证法新规律。今天最为迫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的新规律作为一个重大课题,从各个方面开展探索,以期准确地切实地加以掌握,照辩证法办事。研究和掌握现代化辨证法的规律,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和功能是很大的。它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矛盾中前进;它能够正确认识和解决现代化建设的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使之辩证地结合起来;它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思想武器和认识工具,给予智力支持。同时,探索和研究现代化辩证法和社会主义的新规律,还要有新的思维方式、思维走势与多种研究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以此,才能逐步揭示它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辩证思维与西方古代辩证思维相比,有注重和谐矛盾统一性的特点。张载的"太和所谓道"、"仇必和而解"两个命题是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特点的集中表现。张载"太和所谓道"的命题对周易的太和思想做了进一步发挥,把它提高到"道"的高度。而张载"仇必和而解"的命题,应从周易辩证法的源头大背景下来理解,它正是我们今天最值得珍视、发掘的中国辩证思维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丁立卿  胡海波 《新视野》2007,1(3):72-74
在当代,深入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仍是中国哲学界面对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本文在超越研究《手稿》的“两极对立”的“实体性”思维方式基础上,提出《手稿》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最初文本,而确立此种理解的逻辑依据是蕴涵在《手稿》“对象性”理论中的辩证的“对象性”思维方式及其实现的对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性革命。  相似文献   

15.
金宗谱 《求实》2002,(1):4-7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思考 ,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唯物” ,集中在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出发 ,尊重实践 ,实事求是 ,而对“辩证”方面的思考则相对较少。本文拟探讨邓小平同志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探讨邓小平同志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 :不但更深刻地揭示了相互作用的发展模式 ,正反馈模式 ;而且进一步揭示了相互作用的稳定模式 ,负反馈模式 ;揭示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 ,使唯物辩证法不但是指导革命的科学 ,而且成了指导建设的科学 ,使人们看到邓小平同志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 ,是一位了不起的驾驭辩证法的大师。  相似文献   

16.
余卫国 《探索》2011,(4):187-191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哲学研究为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智慧,以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加以提炼和升华,使之真正成为以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为主线,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创新理论为依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建设实践为框架,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为一体,既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又能充分反映当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既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又面向世界的开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张岱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哲学方法论上明确提出了将辩证法与逻辑解析法相结合的原则。本文系统阐述了张岱年对辩证法与逻辑解析法的独特解析。张岱年的方法论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则,也为重建中国哲学提供了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雪  徐福来 《党史文苑》2007,3(6):42-43
张岱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哲学方法论上明确提出了将辩证法与逻辑解析法相结合的原则.本文系统阐述了张岱年对辩证法与逻辑解析法的独特解析.张岱年的方法论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则,也为重建中国哲学提供了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思维方式及其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讲过,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木同的思维方式。邓小平同志立足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形成了独具特点的辩证思维方式。邓小平的名言是:“要照辩证法办事。”毛泽东对此曾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总之,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①辩证思维方式是一种扎根于现代社会实践、现代科学成果、现代社会生活之中的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主要特征有:系统性、创造性、预见性…  相似文献   

20.
杨景明 《探索》2004,3(4):8-10
20世纪80年代 ,世界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基本特征。邓小平的“和平发展观”就是在时代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在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 ,中国开始了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转型历程。转型的稳健性、和平性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日益崛起 ,这是一条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所从未走过的全新战略道路。本文主要从苏联兴衰的历史轨迹和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崛起道路的比较研究 ,分析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和平崛起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