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点儿”的哲理[韩国]闵椿基我是韩国人,来北京三年了。这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悟出了”慢点儿”的哲理。来北京前,我有一个毛病,老爱着急,一着急心就马上跳得厉害。我想,这个毛病是我在韩国生活19年的“积累”──韩国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快点儿”,这句话甚至...  相似文献   

2.
韩国是他的     
跟一位韩国朋友初次见面,我说:“韩国的书制作很精美!”我说的是由衷之言,韩文版的《面包树上的女人》印刷得很漂亮。这位朋友听到我的赞美,一边鞠躬一边说:“真的吗?谢谢你!”  相似文献   

3.
奏下去吧     
最近,我受韩国艺术协会之邀访问了首尔。访问期间我生平第一次观看了“板索里”(Pansori,韩国清唱),这也成为多年来最令我动容的艺术体验之一。虽然名为“韩国清唱”,但这种艺术形式主要是朗诵张力十足的戏剧故事,多半是“演”而不是“唱”。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演出可能会很长一一最长可达8个小时(尽管我观看的那一场演出只有两个半小时)一而且是由一位演员演满全场。  相似文献   

4.
情感无国界     
五一黄金周前,我有幸参加接待了韩国釜山广域市议会事务处处长吴洪锡率领的事务处代表团访沪一行,并陪同他们在上海、杭州、黄山进行交流访问,和一群可爱的韩国客人有了一周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5.
一哲 《思想工作》2006,(5):31-31
在韩国,90%的国民认为,孝是人类一种生生不息的亲情之爱,是家和万事兴的基础。只有在家庭中尽孝,在工作上才能敬业,对国家才能尽忠。“孝道”作为儒学文化的基石,浸透在韩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韩国《东亚日报》的会长告诉我:“在韩国不尽孝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初听此话,我多少有些半信半疑,但经过一段在韩国的亲身体验后,的确感受到了“孝道”在韩国的历史沉淀。韩国的年俗是韩国人祭祖尽孝的最集中的表现。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韩国人拜年非常严格:长者…  相似文献   

6.
一个多月之前,我在韩国旅游时,曾到首尔的“崇礼门”游览。“崇礼门”建于1395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古代汉城(今首尔)8座城门中的正门,也是城内现存最古老木结构建筑。它保存了韩国古代城墙建筑的最典型特征,气魄宏伟,巧夺天工,文化价值巨大。韩国导游小姐十分自豪地说:这是我们韩国第一号国宝,就相当于中国北京故宫。言犹在耳,万万没想到,2月10日晚上“崇礼门”竟然被人纵火烧毁。消息传来,我翻出在“崇礼门”前的留影,不禁扼腕叹息:“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饶。”真是暴殄天物啊!  相似文献   

7.
也要借鉴的“国际惯例”姜骁军前些日子,同一位韩国留学生聊天,谈及韩国的反贪风暴,包括前总统在内的一批高官显贵铩羽落马,很是给本已纷乱的世界添了几下响声时,此公总结道,反贪惩腐,非独韩国,各国莫不如此。这使我想到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的名言:你要当一名公...  相似文献   

8.
徐宝康 《今日广西》2010,(20):60-60
秋高气爽的10月,正是韩国腌制泡菜的黄金季节,然而一场“白菜危机”却撼动了整个韩国。韩国民众世世代代每餐离不开的泡菜,如今却身价飙升,变成“金菜”。高达十几美元的一棵大白菜,给韩国人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9.
韩国一位汉学教授曾跟我说:“你们现在还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很紧张啊,你们治国就可以了,要是平了天下我们怎么办?”其实他就是对文化差异没研究清楚,这是春秋战国时的话,平天下是指“四海之内”,就是指中国。因此,  相似文献   

10.
幸福 《观察与思考》2008,(3):108-108
前不久,我和女儿在北京的一家小书店买了一本韩国女作家写的书,名叫《女人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当时我是冲着排行榜位居第二买下这本的。女儿说,“妈,你都早过了二十几岁,书就给我看吧。”还诡秘地冲我一笑。  相似文献   

11.
韩国见闻     
韩国见闻贺学泽应韩国医师协会邀请,不久前笔者随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家代表团一行十九人,参加了在韩国汉城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会后进行了历时一周的参观访问,对这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优等生”的汉江速度韩国全称大韩民国,是二战后的19...  相似文献   

12.
一、韩国与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特点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韩国历来重视学校道德教育.把它作为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20世纪上半叶,韩国虽然“饱受日本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但始终没有丢失其民族性”。儒学中的社稷、仁等观念与韩国苦难、屈辱的民族历程相交织,形成了韩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20世纪60年代后,韩国历史上形成的这种民族特质被提升为“国民精神”。  相似文献   

13.
去了几次韩国,居然有了非常励志的发现:原来人家的美,绝非打针削骨这么外科JJ~d,)L科!最早让我豁然开朗的,是先生的同事恩惠小姐。这个来自仁川的30+美女,到北京留过学,讲一口带京味的汉语。大前年暑假,我和孩子去釜山,她是沿途的导游兼翻译。见她第一眼,我就被电倒了——甜糯的声音、清新的气质、吹弹可破的皮肤……活脱脱韩剧女一号!“我在北京留学时,好多人问,是否我们韩国美女都是整出来的?其实哪有!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原生态的哦!”恩惠快人快语,没等我取经,主动释疑解惑,“告诉你吧,美是靠炼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他国也崇孝     
《精神文明导刊》2009,(2):17-17
韩国:“孝道”作为儒学文化的基石,在韩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浸透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角落。先说韩国的年俗,它是韩国人祭祖尽孝的最直接体现。每年春节,韩国都出现“千万人以上的大移动”,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茶礼”在正月初一的清晨举行。先由主祭者焚香、下跪、  相似文献   

15.
2009年5月23日清晨,韩国退任总统卢武铉不堪事涉贪腐的调查,于身心交瘁之际,纵身一跳,命丧悬崖,噩耗震动了整个世界。卢武铉出身贫寒,没上过大学,凭自修考取律师资格证书,以“进步、改革、清廉、正义”赢得民众信任被选上台,他被韩国保守派憎恨、进步派赞赏,可称毁誉参半的韩国“草根”总统。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上,韩国是输入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学最早的国家。中韩两国文化之间源远流长的姻缘,有如汹涌澎湃的汉江之水,是任何利剑都难以斩断的。近几年我连续到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出席学术会议,有机会接触韩国文化以及韩国学者的学术成果,使我对于中、韩两国文化的关系,以及韩国儒学的现状与发展,有了一些肤浅的新认识,这对于我们反观自己的文化,重新建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自尊与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与新道德,都会有所启示和帮助。中国汉字与韩国文化1443年,朝鲜朝第四代王世宗制定了“训民正音”,从此有通用的文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统一战线》2014,(7):77-77
“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韩国总统朴槿惠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韩国之恋     
我有幸数次到近邻韩国出差访问,虽然外面的一个洋字也不识,却感觉这山、这水、这人如此亲切,每次都有新感觉。熟识我的老朋友问我:“你个睁眼瞎,为啥乐此不疲地又去韩国啦?”本人答曰:“咱恋上她啦!”  相似文献   

19.
“韩国?在非洲,还是在南美洲?” 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前,在世界地图上,韩国似乎只是个很少被人发现的一个小国。祖国不能给出外闯荡的韩国生意人依靠。那时,“韩国制造”是粗质廉价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0.
上海最繁华的淮海中路背后,一条窄窄的弄堂里,坐落着被韩国人民视为“圣地”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公元2003年7月10日上午,这里迎来了韩国总统卢武铉一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