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满城风雨议康华 1988年的国庆甫过,香港报纸上刮起了一阵“康华”热,许多报纸在头版头条和其他显要位置,连续几天刊登有关整顿康华公司的消息、评论,这阵风也刮向了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台湾的报纸也在头版头条刊出了这一内容。国内的新闻机构,在保持了一段沉默之后,于10月15日首次披露了整顿康华公司的有关情况。一时间,康华公司成了中外舆论的热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香港和海外的许多报纸,都把整顿康华和肃贪联系了起来。国内一些流言更说得活灵活现:说是北戴河会议期间,一些中央领导到秦皇岛码头参观,看到一堆黑压压的煤山,一问是康华公司的,而中国煤炭  相似文献   

2.
时髦的古董     
数月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恢复使用“同志”这一称呼,马上被嗅觉“超人”的香港电视台当作一条新闻予以报道。促使香港电视从业人员敏感起来的,是这样一个事实:近10年来,内地“同志”已逐步为从海外“引进”的“先生、小姐”们代替。“的士”“波士”“卡士”“贴士”们在广州满街走,这很大程度上是香港电视节目影响的结果。今日的广东,你只要打开电视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当地电视台引进的香港电视剧。一些年青的广州人首先从广播电视中发现,香港粤语和广州粤语竟是如此不同——广州人说:“在今年第×号台风影响下……”,香港人则说:“台风黛蒂今晚在本港登陆”……从香港电视中学几个词汇,早已成为“时髦”的一种标志。不过,假如你一味以为香港粤语够洋气,那就错了。其实,香港人不但热衷于引进“洋话”,一旦“老土”起来也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3.
在香港,保险公司多过米铺。据统计,目前有283家。弹丸之地竟有如此多的保险公司,可以想象其竞争是何等激烈!但,有一种“险”却谁也不愿意保,那就是“金铺险”。现在,香港的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患上了“恐金铺症”,不仅不愿承保新的金铺客户,而且还把一些老客户也赶出门外。从经营利益来说,金铺应是保险公司的大主顾,承保金铺后的保费收入极为可观,为什么保险公司的老板们有钱不去赚呢?  相似文献   

4.
香港人总喜欢流行点什么,这几年持续不衰地流行移民,大有令香港人走楼空之势,其实这是不必要的担心,因为与此同时,每年亦有大量“新移民”定居香港,尤其是从大陆来的“——阿灿”。他们初来乍到,自然有点不适应,但中国人的勤俭起家之风,香港地机会多的条件,使这些“阿灿”们迅速与环境同化,成为香港建设的一股活力。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初,有许多“阿灿”到香港定居,如今一晃十几年,他们也在那里有了  相似文献   

5.
今年大年初二,广州花园酒店。一香港客人最放烟花引起火警。随后几天,香港一些传媒,遂因“花园”索赔大兴风浪。元宵节,“花园”负责人首次向广州媒介披露了这宗在境外沸沸扬扬的”新闻”——  相似文献   

6.
位于香港铜锣湾皇室大厦的香港税务局,每到交税季节便人头涌涌,挤得水泄不通,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香港拥有几百万纳税人,正如有人规规矩矩如数纳税一样,也有人挖空心思瞒天过海,如果将这种“偷税漏税”行为称为不雅的“第三只手”的话,那么,香港税务局恰恰有“第四只手”来抓它,这就是税务局主管调查漏税的第四科。最近,香港有这样一则新闻:某港商  相似文献   

7.
狂飙突起!只一个月时间。香港的住宅楼价猛涨了30%。1平方英尺(相当于0.093平方米)面积,楼价直指3000元,满城上下争说楼。炒风烈烈!数千家公司,形色各异的代理商纷纷出马,专业炒家业余炒家各显神通。这边,焦渴的市民通宵排队选楼,焦心似火;那边,早已施了手段的炒家已开始兜售楼盘,推波助澜了。民声如沸!房价飞升,自置无望,“夹心阶层”喊出不要让他们沦为“夹扁阶层”的呼声。而一些压力团体更直奔房署总部,扯起横额,高呼口号,甚至一气焚烧了咨询文件……这是香港。高楼林立、人称“石屎森林”的香港,人多地少,可谓“寸土尺金”的香港。谁能想到,楼宇升价的“星星之火”,竟会搅得整个香港风起云涌,红尘滚滚呢?  相似文献   

8.
许多到过香港的内地人都对香港公共环境的清洁印象深刻。香港的清洁显然与市民的良好习惯分不开,而在港府中主管公益宣传的宣传科更是功不可没。无论你翻开香港报纸,抑或打开电视机、收音机,都可以看到、听到不少社会公益宣传,大的如“关心香港事、关心基本法”,小的如“香港政府忠告市民吸烟危害健康”。这些都是这个从属于其它部门的小小的宣传科的杰作。香港人一般不会随地吐痰、乱丢脏物,从小孩到老人,都养成了维持市区清洁、不做“垃圾虫”的习惯。这种现象并非历来就有。早  相似文献   

9.
再说香港赛马,看在那些“大鳄”们的眼中,动则十万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投注,以图搏一个大大的彩头。于是,“买马”变成了商战,已不单单是下注那么简单。巨额的利润吸引着冒险家们,自然,商战中的投机取巧,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在马场上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有人说这是狡诈,也有人说是智商的较量。总而言之,你要参与赛马,你就必须面对。“贴士”保密的“巨额过关”赛马场上,常常有一些大买家们突然在某匹马上下重注搏杀的情况,香港人将此称为“巨额过关”。“大款”们下的注码颇为惊人,少则百万,多则数百万。搏彩何以敢如此大胆?一般认为,此乃有“内幕消息”也。否则,人们是决不敢用大笔金钱去开玩笑的。笔者今年访港时,就曾亲身经历一位大买家搞“巨额过关”的情景。在一场比赛前的数分钟,有  相似文献   

10.
1993年9月至94年3月,我与邱恩田老师同赴香港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术研修。除专题的研究与收集资料外,我对香港的学术界,特别与我们本行有关的学术圈亦饶有兴趣。现就一已所知,贡献大家,聊作参考。 香港是国际性大都会,面积千余平方公里,人口600万,98%为中国人。目前其金融地位居全球第四,港口吞吐量居亚洲第一,人均GNP已达18000美元,是全球华人地区或国家中最高者。香港在亚洲“四小龙”中成就举世瞩目,有所谓“香港现象”或“香港奇迹”之称。香港的繁荣是与其重视教育、繁荣学术分不开的。香港的朋友们常对我这么说。  相似文献   

11.
内地人几年前才承认“时间就是金钱”,而香港人早就确知“机会就是一切”了,尤其是青年人。香港的青年人生长在一个“机遇至上”的社会里,他们从小就耳濡目染了“抓住机会,一举成功”的道理。香港总有这样的连续剧,一位出身低微、但孜孜不倦向上奋斗的主人公,由于抓住某个机会而一举成功。再比如充满诱惑的娱乐圈,固然有不少靠face(面孔)漂亮一夜红透的人,但也有其貌不扬的人照样发紫。这种现象告诉青年人:机遇面前人人平等,抓住机会便是成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费城是美国东海岸的古老城市之一,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到自由钟去看看,对军事迷来说,也有一处圣地值得一探,它就是“奥林匹业”号巡洋舰。许多海军迷对这艘军舰可能会感到比较陌生,它的名气远不及“无畏”号航母、“密苏里号”、“马萨诸塞”号及“阿拉巴马”号战列舰等美国近代战舰。但如果想看19世纪末的美国军舰,就只有到费城来参观“奥林匹亚”号了。  相似文献   

13.
4月12日,175名“五老”乘6辆大客车,到四川省乐至县,参观陈毅元帅故居,这是重庆市铜梁县东城街道关工委。第8次组织“五老”走红旅参观邓小平故居、聂元臻元帅故居和红岩。2009年重阳节还来回坐飞机参观广西桂林山水。  相似文献   

14.
“民进党执政马上就要三周年了,作为一个老民进党人,你怎样评价民进党这三年的政绩?” “不敢说,应该是很差,经济搞成这个样子!我经常往来大陆、香港,人家说香港差,可是现在台湾还不如香港呢,更不要说同大陆相比了。” “这三年民进党似乎一直在转型,比如‘总统’兼任党主席、打击黑金政治等等。” “可是这里也有很多问题,例如党国不分,过去我们指责国  相似文献   

15.
在全世界的华人居住区,香港可谓是选美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了,“香港小姐”已不再是仅有的一项选美活动,继之而来的亚洲小姐、健美小姐、电视小姐、国际华裔小姐等,规模、方式不一而同,简直可称为一种方兴未艾的“选美文化”了,给繁华的香港地平添了不少新鲜话题。选美热潮进入夏季,是香港选美活动的兴旺时期,无论电视上的宣传短片、报摊上的杂志刊物,以至普通市民饮早茶的话题,都表明香港选美热潮逐年来有增无  相似文献   

16.
饮早茶     
《南风窗》1989,(6)
“北京狗”与“地老虎”“北京狗”是世界名犬之一种,在国外出版的大型名犬画册中,都有它的尊容。一个著名大学的生物系某教授正在研究野生动物,希望找一只“北京狗”,可是在国内南北奔波,东西寻觅,居然毫无所获。“北京狗”绝迹了吗?不。这位教授说,国外与香港都有的是,不过要“引进”却又要费一番功夫。他感叹地说:“国内由于防止狂犬病,这么多年一直禁止养狗,结果连名犬也趋于消亡了。香港几乎遍地皆可见狗,他们并不禁止养狗,也没有出大毛病,是否在防止狂犬病上有一些灵药呢?”这位教授呼吁重视野生动物之保护,他说他曾经建议北京某酒厂不要出“虎骨酒”,因为老虎在国内已经日渐稀少,不堪再“拆骨”了。如果  相似文献   

17.
香港人一向喜欢比较,最初跟新加坡合演“双城记”,后来又担心上海会迎头赶上,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而是香港最看不起的“细佬”澳门,竟有机会超越。于是,令部分港人出现心理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金融风暴洗礼的香港,已将“数码港”和“中药港”作为未来的两大经济增长点。数码港的主角是“小超人”李泽楷,那么,“中药港”的主角呢? 中药港呼之欲出 今年7月6日,香港工业署召开记者招待会,正式公布特区政府制定的“香港中药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大纲”,计划分四个阶段逐步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中  相似文献   

19.
投诉无门?     
陈树中先生是陈济堂将军的第四子.全国解放前夕去了海外,此后40年未再返回大陆。两年前广州市政协邀请陈先生回内地观光,有人劝他说:回去不好办,要有个单位“照”住你,才不会有麻烦。陈先生想,有政协“照”住我,还怕什么。他回来一看,感受多多:接触到的一些领导人“很开明,和蔼,官民关系相当沟通”。今年2月,香港有位区议员的姐姐想回番禺一趟,竟找到他作“关照”:“你认识  相似文献   

20.
香港记者在东南亚新闻界素有“拼命三郎”之称,这是不少同行所承认的。近年来,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香港记者频繁进入内地采访,与内地记者有不少交流接触,那么,在“拼命三郎”眼中,大陆记者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香港是一块紧张、繁忙的商业地区,新闻记者更是一项马不停蹄、手脚生风的职业,虽然记者的薪水与其它行业相比并不乐观,但他们的工作紧张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