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不断成长的最佳方式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古人的这些话也如我们现在人一样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提拔一个干部,重用一个能人,常常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然而,要真正选准用好人,并非一件易事。这里的关键或者要害,是当领导者能不能做到“知人善任”。“知”是前提,不知其人,当然不可能善任;所以用人之道的首要一环在于一个“知”字。 知人首先要有爱人、爱才之心。这个“心”自然不是私心,也不是偏心,而是指的公心,即大公无私之心。私心污浊,不可有;偏心有害,不  相似文献   

3.
读书人几乎人人看重自家藏书,而老了之后,总有撒手之时。晚年该如何处理私家藏书呢?不少文化名人在暮年主动散书,善莫大矣。 虽有"诗书继世,五世其昌"之类的古训,但将藏书留给后代未必是明智之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自己不买书、不藏书者不知聚书之难、读书之乐。  相似文献   

4.
古州考辩     
唐杜佑《通典·卷184·州郡·14》曰:“古州,今理乐古郡,土地与临潭郡同,大唐置古州或为乐古郡。领县三:乐古、古书、乐兴”。同书卷183,州郡13曰:“瀼州,今理临江县”。“贞观中清平公李弘节寻刘方故道开置。”“以达交趾,今州在林之西南,交趾之东北(州界有瀼水),其后或为临潭郡”。 后晋刘(日旬)《旧唐书·志第21·地理4·卷41·岭南道·容管十州》条曰:“古  相似文献   

5.
形而下者谓之道--关于中国思维具体性特征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原是《易传》对精神与器物的界定与划分 ,其本意大致是 :道也即精神是无形的 ,而器也即器物则是有形的。本文用其反语来描述中国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具体性。对中国思维的研究表明 :其更偏好或关心“形而下” ,也即具体的现实或现象 ;其更关注个别的事实 ,即更关注经验层面的东西。这样一个特征可以从以下的考察中得到证明 :哲学我们知道 ,先秦时期许多重要学派所关心的都是具体的社会现实问题。比如政治问题。在儒家那里 ,孔子已经提出不少具体的政治主张 ,这些主张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一个思想 :德…  相似文献   

6.
黄力 《当代广西》2004,(7):22-22
说起爱好,每人各不相同,或爱好音乐,或喜欢体育,或迷恋棋牌,或钟情跳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最大爱好则是读书。2003年11月,温总理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采访时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总理带了个好头,还有很多领导干部也“人同此心”,他们都把读书当成“最大爱好”,让读书伴随着自己的整个生活,因为他们从读书中尝到了甜头。他们深知,读书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益处多多。从大处说,多读书可以知古通今,博闻强识,因而视野开阔,目光远大;  相似文献   

7.
以邻为壑     
白圭曰:“丹(白圭之名)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告子》  相似文献   

8.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120,载本刊2007年第2期)121·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注“成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hé)。“知”,同“智”。公绰,孟公绰,鲁国大夫。卞庄子,鲁国人。“要”:“约”的假借字,意即穷困。(据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译子路问什么是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孟公绰那样的洁身克己,卞庄子那样的勇…  相似文献   

9.
以德化人     
德,是立身处世的宝中宝。德,是世间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何为德?古代先贤有许多关于德的论述。《礼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意思是说道德、品德是一个人立身于世的根本,而财富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不仅作为身外之物的财富不能与“德”相比,而且,在精神世界中的其他方面也不能与“德”相比,古人认为:“才而无德谓之奸,勇而无德谓之暴,辩而无德谓之怠,智而无德谓之谲。”吕尚在《文韬》中说:“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在今天,一心为人民服务,诚心解他人之难,即为大德也。…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郏县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辙、苏洵的归焉之地。毛泽东同志也曾为郏县大李庄乡(今广阔天地乡)写下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郏县县委统战部在这片历史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与做人     
潘春华 《前进》2014,(12):63-63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晚清著名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所谓"中兴四大名臣"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先贤的推崇之情。曾国藩读了一辈子书,在读书做人上颇有些见解。在曾国藩家书中,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儿子和弟弟一定要多读书,还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归纳起来,就是强调"三贵"。这些读书方法,对于今天的读书做人仍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一、“黄陂古属黄国”辨由刘昌绪修、徐瀛纂的《〔同治〕黄陂县志》(十六卷附图一张,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黄陂〕春秋隶黄国”,柯昌泗《今县释名》、张群《湖北县改概况》,《考察黄陂县各种概况及整理意见书》(县长丁铮域,1934年2月)等等,都有类似的说法。此之前的明嘉靖《黄陂县志》(十五卷,清杨延蕴纂修),没有去翻捡(嘉靖志湖北省图书馆有抄本、康熙志黄陂县志办公室已买回胶卷)。黄陂县志办公室的编纂者,坚持以同治志为准,今特辨于下。古黄国,即周封之封国。《春秋》桓公八年(前704)《左传》云:“八年……夏,楚子〔楚武王熊通)合诸侯于沈鹿〔今钟祥县东六十  相似文献   

13.
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法在世界各国语源中都有公正、正直、正义的含义。由此可知,法本质上具有倾向性。法无中立,何来法的起草者中立之说?中立者,不倾向任何一方。法能做到吗?《商君书.画策》中有“民本,法也。”即治民之根本在法。晋人傅玄说,“立善罚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禁非立是”就是不能中立。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刍议冯天瑜一不同时代的人们立足于各自所处的“当下”,将无限悠长、深远的时间之流划分为过去、现在与未来,从而形成各自的“古今观”。清人段玉裁说:“古今者,不定之名也。三代为古,则汉为今;汉魏晋为古,则唐宋以下为今。”①,由“古”向“今”...  相似文献   

15.
在《心体与性体》一书中,牟宗三认为宋、明儒的“道德理性”有三层含义,即:由“践仁知天”对应一个圣者的生命人格而一起顿时接触到的道德性之严整而纯粹的意义;由第一层含义同时“充其极”,因宇宙情怀而达致其形上意义;同时即在“践仁尽性”的工夫中,表现此既独一无二又异地而皆然的道德性。他并主张,其中的第一层含义即能融摄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所说的一切,亦即“践仁知天”即具有“截断众流”的能力。牟宗三并没有解决“践仁知天”如何“截断众流”,本文主旨即在对此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16.
老子是伟大的哲学家 ,也是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他把深邃的哲学思想与高超的治理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他的“无为而治”思想就是其典型代表。他曾指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意思是圣人所做的事是顺应自然而不提倡人为 ,圣人教育应是顺应人心而不提倡言语教化。他还指出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可见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事事 ,而是遵“道”。“道”是什么 ?“道”者自然规律也。他还说 :“太上 ,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悠兮 ,其贵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  相似文献   

17.
三间破房飞出两只金凤凰1883年(清光绪九年)农历七月五日,在山东潍县南流镇滕家庄(今属安丘市)农民家庭中一个男婴出生了。在兄弟五人中排行第四的男婴就是威震华夏的华丰机器厂创始人、中国内燃机工业之父、著名民族企业家——滕虎忱。安丘今属潍坊,潍坊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历史上潍坊曾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至清末民初.已有“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台大机”之称。滕虎忱的父亲就是善操“轱辘匠”的手艺人。幼时的滕虎忱入私塾读书三年后即随其父游村  相似文献   

18.
为政须读书     
说起爱好 ,每人各不相同 ,或爱好音乐 ,或喜欢体育 ,或迷恋棋牌 ,或钟情跳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最大爱好则是读书。 2 0 0 3年 11月 2 1日 ,温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的采访时说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总理带了个好头 ,还有很多领导干部也如此 ,他们都把读书当成最大爱好 ,让读书伴随着自己的整个生活 ,因为他们从读书中尝到了甜头 ,他们深知 ,读书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 ,至关重要 ,益处多多。从大里说 ,多读书可以知古通今 ,博闻强识 ,视野开阔 ,眼光远大 ;从小里说 ,多读书可…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对组工干部提出了"要有'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识人慧眼"的新要求。练就识人慧眼,组工干部要提高八种能力。一、要提高"学习力"。古人讲"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人不读书,一日则尘俗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则对人言语无味"。组工干部要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当做一种精神追求。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业务能力,使自己首先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不静下心来学习,不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在干部选拔中,就会犯"以'不知'识别'知'""以外行考察内行""以己之  相似文献   

20.
近读何汉文同志《嬴秦人起源于东方和西迁情况初探》(载《求索》1981年第4期),受益匪浅;但认为文中说嬴姓属马图腾族,似尚嫌证据不足。 何文根据主要是《说文》及段氏(玉裁)注。《说文》释“嬴”云:“嬴,少昊之姓,从女,羸省声。”段氏注云:“盖为羸之古字,驴、(骡)皆可畜于家,谓之畜,宜也。”这个解释也许是错的。嬴或,依其古写,乃一飞翔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