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真 《传承》2011,(29):26-31
基于对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研究,可以发现交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交往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具有重要的价值。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以人类的生产活动为基础,而交往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意识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对生产活动具有独特的影响机制,一方面可以使得人类的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一方面可以保存人类已有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之一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允许并鼓励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个体经济,则正是这个理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践。 马克思和思格斯在《费尔巴哈》中写道:“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少数民族多种形式的个体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一种“民族分工”。在现阶段,允许并鼓励这种“民族分工”,对发展少数民族的生产力、增进各民族的交往与团结,从而最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必将具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贾真 《传承》2011,(30):34-39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交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交往,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进步和世界历史的形成,因此,交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然 《创造》2023,(1):53-55
<正>创新实践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它和发展问题关系密切,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从诞生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古代社会,手工劳动生产能力低下,人与人的交往非常有限,他们处于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人类知识还只是生产和交往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创新实践在古代不可能作为一种理论被明确阐述出来。到了近代,随着机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和人的关系获得了基于物的全面展开,知识从经验阶段过渡到理论阶段,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基本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由各个人的交往不断走向世界历史交往。世界历史交往是考察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本质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推动世界历史交往的现代化进程,其实质是资产阶级主导的阶级交往的扩展。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引领前进方向,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形成交往基础,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妥善有序地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生产资料总值的不断增值为动力之源实现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追求。中国式现代化主张各民族、各国家民主平等的世界历史交往新形态,促进和丰富了人类现代化文明。  相似文献   

6.
人口问题是全球五大问题之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人口问题,是民族地区和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是增强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加速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从“两种生产”理论看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社会生产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了人的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指出:“马尔萨斯撇开了人口运动的这些一定的历史规律。这些规律由于是人类本性的历史,所以是自然的规律。但仅仅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人的自然规律,而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受人类本身历史过程制约的”。恩格斯也从一般意义上分析过人类自身和社会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这两段话,明确地指出了人口与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因素。人类社会出现后,人类自  相似文献   

7.
彭雅纯 《湖湘论坛》2001,14(3):35-35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三个代表”中首要的是“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之所以把这一条放在首位来强调,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强弱和一个民族的兴衰,关键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个政党事业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他能否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党的根本任务,全党同志都应为之努力奋斗,都要自觉地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作贡献,作为领导干部来说更应如此。据此,本文拟以“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变革作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给予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伟大变革作用。马克思于1853年7月22日在伦敦写的《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指出:“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世界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  相似文献   

9.
人类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才能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与交融。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尚有部分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在地理分布、语言文化、职业结构、城镇化进程等多个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疏离和隔阂。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公共治理的政策和措施,消除族际交往障碍,增强各民族共同的利益纽带和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0.
民族间人口流动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具有必然性。历史上,民族间人口流动的原因多种多样。在当代,经济因素是推动民族间人口流动的根本性因素,并且经济性流动是主要流动形式。民族间人口的合理流动有效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推动了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有力促进了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世界交往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文化交融,为人的全面发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向人类共生共在、整体发展,把谋划人类、群体人和个人发展有机统一的地理空间拓展到全球,最充分、最广泛、最真实地体现了人民性特质。新时代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民性特征,既要坚持以言传道和以行示范协同,凝聚世界交往现代化的共识;又需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并举,汇聚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引领世界交往现代化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2.
民族矛盾的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矛盾的根本原因,是指在全部历史发展进程和整个社会结构中决定民族矛盾得以产生、发展的最深层的"终极原因",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之中,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之中.民族矛盾的一般原因,是指各种各样民族矛盾所共有的原因,包括民族差异、民族交往、民族利益等.  相似文献   

13.
影响西南民族聚落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把西南民族聚落置于一个广阔的自然、社会历史与发展背景中 ,以各民族的经济生活、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技术条件、家庭制度、各种观念形态及其宗教信仰作为切入点 ,系统地分析了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对西南民族聚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先进生产力,以及如何发展先进生产力,只有科学地回答了这类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思想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所掌握,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一从一般原理来看,作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人类进步与社会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标准。那么,影响生产力先进性的一些主要因素是什么呢?首先,生产力不是单纯的存在,它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比较公认的要素。从生产力的三个要素来分析,人是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一互动型的开放社会,人与人之间跨越民族、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互动趋向普遍存在,呈发展的趋势。而语言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在我国广大民族地区,语言生活的一个重要现象──双语及其所起到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他们在观察和研究这一语言使用情况时注意到,双语在促进民族间的情感沟通、发展不问民族间的贸易关系、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都起着直接或间接的积极推动作用。双语是指一个民族在通晓本民…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要形成团结、和谐的多民族社会结构,合理消解民族问题意义重大。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作为一种创新的社会结构,其核心在于通过强化族际间关联度和平等度,推动形成更融洽的民族团结。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共有54个民族以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其间,民族区域内封闭与交往并存,民族文化中个性与共性并生。为此提出贵州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路径以强化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7.
民族过程是民族交往变化、发展的过程,受到居住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当代民族过程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并对未来中国民族过程的趋向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有机体重要构成的文化软实力虽然有其自身的内在结构与发展规律,但同时受到社会有机体多种构成要素的影响和作用。随着"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人类的交往进入"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时代"。文化软实力凸显了现代社会有机体以人为本的根本特性,凸显了多层次社会生产的有机统一,也凸显了社会有机体各个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只有把文化软实力置于它与社会有机体各个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文化软实力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人类社会历史起初并不具有世界性,它是在生产力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并由于世界性交往的普遍发展得以形成的.马克思正是在对地理大发现时期的交往、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交往、大工业时期的交往的不断反思中孕育、萌生并最终形成其世界历史观的.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复杂的和充满矛盾的进程,使它产生并推动它发展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肯定,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在马克思主义视野里,全球化是随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人类活动逐渐摆脱民族和地域的局限,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全面依存关系的趋势和过程。从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长河来看,全球化是社会前进与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