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打造一个善治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根本上将依赖于两方面要素,即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一套卓越有效的政策制度(刘帮成、陈鼎祥,2019; Liu,2015)。这不仅说明这两方面要素各自的重要性,更意味着这两要素之间的有机互动所产生的"化学反应"的重要性。而作为拥有特殊属性的人力资源群体,基层公务员的人力资本的"能动性"为干部管理实践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基层公务员人力资本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自“治理”成为一个学术性概念,进而演化为一个专门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以来,研究者对其所作的阐释是多元化的。就其基本的指向而言,它与传统的官僚制行政模式和市场制行政模式不同,意味着持续而稳定的多元化力量共同致力于现代社会中复杂问题的有效解决。在中国语境下,究竟何谓治理?治理的价值和功能有何特殊之处?治理的基础和基本逻辑又是什么?这需要在中国场景下予以更多的讨论和检视,为治理研究的学术共同体作出更多的贡献。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寻求有效的管理模式来应对多元化的目标、任务和挑战,是治理研究的重要使命。治理的一系列主张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在实际的运转中对条件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关键的是,我们需要发现和塑造治理的机制,以更好地使其成为求解“糟糕型”公共事务问题的一剂良方。就此而言,中国意义上的“组合拳”与“复合化”也许是在中国场景下透视治理的最为重要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正研究必须要创新,不仅仅是中文学术界没有说过,还至少要英文学术界也没有说过,这样才能确保研究的价值。对于后发国家的学者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此。后发国家在追赶模式下的主要实践就是模仿学习,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变迁,再到法律体系,到政治制度,等等。在发达国家的学者们已经根据本国的首次经验进行了全面且精致的研究之后,后发国家若干年之后才开始引  相似文献   

4.
正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知识生产,以实现对现象世界的认识。自1970年代起,社会科学就已经开始试图认知并描述195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现象世界的内在变化,增长的极限寂静的春天历史的终结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这些概念框架都属此例;尤其是风险社会这一概念,明确地表述了这一变化的内在属性。根据风险社会概念的提出者、德国社会学  相似文献   

5.
练宏 《公共行政评论》2020,(1):41-42,194,196
注意力分配(Attention Allocation)是社会科学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主题,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组织学均有关注,各自秉持不同的研究视角。例如:心理学更多把注意力分配看作是个体的大脑认知过程,重点关注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与决策过程。经济学认为注意力分配是一个激励过程;个体通过良性的激励设计过程,实现注意力的最优分配。管理学倾向于把注意力分配看作是一个计划统筹过程,认为个体可以通过一个良性的计划管理过程,实现注意力的优化配置。与上述三个学科不同的是,社会学和组织学相对“悲观”,认为注意力分配是社会或制度环境影响的产物。如果环境不友好,个体或组织的注意力分配也会非常糟糕。组织学比社会学更进一步,它深入中观,更多关注中层意义上的组织问题,认为注意力分配受到组织环境的显著影响,个体三分之二的生命历程都在一个组织中度过,组织环境或组织制度如果出现问题,个体的注意力分配也不会太优良(练宏,2015)。  相似文献   

6.
吴明忠 《行政与法》2005,(10):46-48
院校研究需要多学科介入。在高等学校不断推进依法治校和科学理财的过程中,迫切需要院校研究不断深化高校管理和运行中的法学和经济学研究,以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政策咨询。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70年代,建构主义等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传统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则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批评。建构主义者认为,实证主义将实在与观察分离、笃信基于科学设计和准确语言可以有效认识世界的研究立场过分倚重技术化、形式化、专业化的分析手段,忽视了规范价值的重要性。这些研究者试图颠覆传统的认识社会世界的方式和解释方式,提倡知识的社会性、实践性、反思性、多元性。他们认为,人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不是取决于经验有效性,而是取决于社会行动过程,比如:沟通、磋商、话语。  相似文献   

8.
9.
<正>实验研究作为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可以引入公共管理学科;实验研究作为一种知识创造的方法,其本身也需要结合所应用的学科特征被研究而发展。基于这两个层面的考虑,借助于本期的两篇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报告,这里对实验研究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概要性讨论,以图引起公共管理学者的深度关注。一、公共管理学科应加强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依托,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土地政策是关系国运盛衰的根本大计。早在18世纪,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就提出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即财富之母(谢思全、王蒙,2011)。土地政策在可持续发展、政府善治、改善农村和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以及就业机会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Deininger,2003)。土地政策理论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但真正现代意义上  相似文献   

11.
12.
【裁判要旨】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其前提是竞争行为。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互联网经济被称为“眼球经济”,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竞争的维度从同业竞争转为跨界竞争。互联网情境下解决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的冲突、企业名称权之间的冲突,应根据所涉权利的具体使用方式、使用行为来认定。  相似文献   

13.
正一、理解新时代好干部的工作行为与动机人事管理是一项历史悠久、极其普遍、非常重要而又难度很大的工作(夏书章,2017)。北宋理学家胡瑗曾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毛泽东同志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1)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共中央组织部等,2012:1)。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特别是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队伍(习近平,2013)。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对公正与效率的共同追求是中外刑事司法制度发展路径中显著的共同特征。当下.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正在面临百年一遇的变革。围绕公正与效率的主题,如何在保证诉讼公正的前提之下,节约司法成本,提高诉讼效率,成为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为此,学界和实务部门献计献策,提出和探索了诸如简易程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学》2016,(6):134-145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危险驾驶罪,把醉酒驾驶和在道路上驾车竞驶行为犯罪化,突破刑法规制交通违法行为只惩罚造成实害行为的窠臼,且《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把诸多没有造成实害的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对于把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从而进一步严密交通安全刑事法网的预防性立法措施,中国刑法学界并没有达成共识。同时,学界从风险社会理论角度对危险驾驶行为是否入罪的理论解析,亦存在很大盲区,导致理论争讼绕开了实质问题。违反道路安全法的、导致实害结果可能的危险驾驶行为,不是单纯的交通风险行为,而是属于英美刑法中的由危害原则派生的间接危害行为。属于间接危害行为的危险驾驶行为具有的客观危害和主观可责罚性,是其可被犯罪化的根据。把属于间接危害行为的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不能违背公平正义原则,其犯罪化亦必然应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6.
刘帅 《法制与社会》2011,(3):204-204
治安是一种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规范等各种要素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现象。联系要素的多样化以及要素本身的复杂性使得针对治安现象采取治安对策的治安行为具有了多种属性,这为我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跨学科视角多维度分析治安行为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得治安实践行为的实施更具科学性和实效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公民政策遵从研究是公共政策领域的新兴热点议题,但迄今仍缺乏关于政策遵从文献的系统综述。论文从文献回顾的视角出发,旨在梳理"政策情境"与"行为特征"二元视角下公民政策遵从研究成果,分析与比较两条研究进路中关于公民政策遵从行为驱动机理的理论阐述及其差异之处,总结已有研究特征,并展望公民政策遵从研究的发展方向及前景。研究发现,"政策情境"与"行为特征"两种视角下的政策遵从研究自成体系、各有所长,两者之间形成了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两种视角下的政策遵从研究已开始相互借鉴,呈现出一种融合发展的趋势。未来研究可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探索"政策情境"与"行为特征"两视角的深度融合,着重分析不同干预策略的溢出作用,效果叠加与交互机制;推动行为科学在政策公民遵从研究中更深层次的运用;立足中国政策实践开展政策遵从研究;运用各种中微观行为数据,探索基于大数据的循证政策遵从研究。  相似文献   

18.
避责和特定结构及制度环境中责任风险的分布状态密切相关,是官员在履责过程中基于具体工作情境规避责任风险的行为。从既有研究来看,学者们通过对责任风险内涵的解读洞悉了官员避责的动机。但在不同政治场域和工作场景下,官员对责任风险的认知不尽相同,这使得通过前述研究解读避责行为时仍然具有一定模糊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弄清以下问题:官员履责过程中为何同时存在着避责的取向?避责行为及其复杂性同责任风险之间有何逻辑关联?论文提出责任政府视角下官员履责面临的三个冲突,即履责要求的封闭性与责任风险的多样性之间的冲突、履责路径的单向性与行动情境的复杂性之间的冲突、履责实践的同一性与责任风险的差异性之间的冲突,并在此基础上对避责行为进行初步分析。随后,采用案例分析方式,剖析广东省F市官员避责的个案,呈现具体情境下责任风险与避责行为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前述探讨,研究可以进一步厘清官员避责的逻辑,同时,也可以为接续研究提供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9.
20.
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构成极大威胁。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自然灾害问题的程度不断加深,各种制度安排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和演变。自然灾害需要共同应对。中国东盟合作也顺应了灾害合作这种趋势,中泰的灾害合作更是其中的典型范例。本文就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的中国与泰国的灾害合作进行了介绍、思考和展望,并对其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