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柳絮 《新长征》2014,(9):41-43
一大早,记者来到长春市朝阳区南湖街道二二八社区,刚刚走到社区门前的小广场,就看到几位老人正在这里一边聊着天,一边利用小广场上的健身器材做着运动。记者走近他们,聊起了社区书记,没想到老人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他们有的说:“刘书记可没少给我们办实事、办好事,外面的绿化好了,冬天屋子里也暖和了,这都是她的功劳啊”。有的说:“我得为刘书记竖起大拇指,她是好样儿的,她为我们居民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社区这些年的变化可大了”……说起这些时,记者注意到,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的是幸福而满意的笑容。而被这些老人们交口称赞的“刘书记”,  相似文献   

2.
正她是一位神采奕奕耄耋老人,是一名忠诚于党的共产党员,是见证开国大典的离休老战士,是祖国半个多世纪流金岁月的见证者。她就是韩志勇。初见韩志勇,她穿着一件蓝粉相间的格子衬衫。见到我们,韩老笑容满面,边招呼我们边说:"我要换上待客的衣服,戴上我的党徽"。整个人显得精神矍铄。我们惊讶,近90年的匆匆时光,仿佛在韩志勇老人身上留下痕迹时格外的"疼惜"。对于88岁的韩志勇老人来说,往事并不如烟。在老人的讲述中,一段段童年记忆、一次次革命洗礼、  相似文献   

3.
威胁老母亲     
老母亲越来越固执了。最典型的例子是,每次我们回家,她都会早早地准备一大桌饭菜,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我们走后,剩饭剩菜她要吃好几天。本来我们回家是为了看望她,让她享受子孙绕膝的温暖和快乐,没想到反而加重她的负担,于心何忍?再说,现在生活好了,大鱼大肉的,哪还吃得下啊?劝说了她很多次,无果。  相似文献   

4.
威胁老母亲     
老母亲越来越固执了。最典型的例子是,每次我们回家,她都会早早地准备一大桌饭菜,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我们走后,剩饭剩菜她要吃好几天。本来我们回家是为了看望她,让她享受子孙绕膝的温暖和快乐,没想到反而加重她的负担,于心何忍?再说,现在生活好了,大鱼大肉的,哪还吃得下啊?劝说了她很多次,无果。  相似文献   

5.
陈雷  黄建河 《党史纵横》2013,(11):44-46
前不久,笔者利用国庆节长假专程赴丹东约见了曾在林彪专机上工作多年的孙福荣大姐。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她见我们时,身后竞跟着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伯,她说那人是她多年的老战友、老朋友,原任驻地某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6.
在别人看来,郏县渣园乡敬老院院长孙枝荣退休后,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可她卸任不卸担,仍不辞辛苦、精心地伺候着五保老人。24年来,她先后服侍过50多位老人,为30多位五保老人养老送终。  相似文献   

7.
何佳 《党的建设》2011,(6):53-53
“三月里来三月三,五保老人住新院,吃喝穿戴政府管,我们个个笑开颜。”70岁的孤寡老人罗世格用快板的形式表达着自己喜悦的心声。提及两种生活的差别,老人心酸地说:“我无儿无女,过去的生活无依无靠,感觉也没什么活头了。自从2007年政府把我接到敬老院以来,吃住都有了保证,免费为我看病就医,还按月发给我生活费,没想到现在还享起福来了!”  相似文献   

8.
鲁曦 《党风与廉政》2002,(12):19-20
在咸阳市秦都区马庄镇官渡村传颂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失明多年的75岁的梁桂花老人重见光明了,重见光明的梁桂花老人逢人便讲:“没想到,我老了老了,还能重新看到这个世界,这可多亏了咸阳市委张立勇副书记啊。”亲人般的呵护、关怀2001年4月17日,张立勇副书记带着妻子驱车来到马庄镇官渡村梁桂花老人家里,张副书记对失明多年的梁桂花老人说:“老人家,我们带您到医院看看眼睛,您说怎么样?”老人脸上现出半信半疑的神情:“我这眼都十多年看不见了,怕是不好治了。”“我们去试试看吧。”于是,张立勇和妻子搀扶着老人上车,…  相似文献   

9.
当时光老人把我们带入1992年冬,春城商海中又多了一块“崇智路市场”的匾额。10月22日,对于崇智市场的创业人——总经理王静来说,这个日子会使她终生难忘。 从未接触过的事业答卷展现在她的面前,业户们发出了各种抱怨之声:大厅内的灯位高,亮度不够,影响卖货;“崇智路市场”的名字太土,招不来顾客;大厅通风不好…… 她像一位胸有成竹的考生,用心地先易后难地逐个填写着答案。 大厅内灯位一律下调,直照得商品五光十色,产生出动人的光彩;10万元换回了更名注册执照,更换了4米高的店标;就连业户们没想到的吃饭问题,她也放在心上,建起5个快  相似文献   

10.
在漯河,有这样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她本着“先做人,再做事”的原则,秉持“尊重老人的今天就是尊重自己的明天”的理念,把老人当亲人,把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爱护体现到工作中,用真情感动老人,细致入微地为老年游客服务,获得了老年游客的广泛好评。她就是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敬老之星的原素琴。  相似文献   

11.
封面人物     
《求贤》2007,(7):M0001-M0001
徐宝宏,现任天津市第一老年公寓护理三科科长。199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老年护理工作27年,她在护理工作岗位关心老人、爱护老人,默默地为老人奉献爱心。在长期卧床的老人身边辛勤守护了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代替了上千位子女为老人尽孝心。她管理的护理三科多数都是卧床的老人。为了提高卧床老人的生命质量,减少肢体功能的衰退,愉悦老人身心,她开动脑筋,  相似文献   

12.
1992年,年仅24岁的宋桂玉来到莱西市老年福利公寓,当上了一名专职服务员,照顾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的老人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好这些老人不容易,让每个老人都满意更不容易。但是,宋桂玉却做到了,而且赢得了老人们的齐声叫好。16年来,她与100多位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俺的好闺女”。  相似文献   

13.
李镕安 《实践》2010,(3):37-37
2008年4月30日,家住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内大社区的101岁老人邓恒均辞世了。虽说再过十天就是她的102岁生日,但她那安详的神情告诉我们,她没有遗憾,她是带着幸福和满足、带着人间的真爱走的。  相似文献   

14.
元家龙 《先锋队》2013,(12):11-11
在阳城县,有这样一位老人——她拖着残疾的右腿,背着理发工具箱,走遍了阳城县的山庄窝铺和全县的10个敬老院,为农村老人义务理发15年;她为来自己理发店的70岁以上老人义务理发19年……她叫栗红莲,今年62岁。  相似文献   

15.
渴望春雨     
没想到今春的北方会这么干,没想到今春的河南会这么旱!从去冬以来连续几个月,我们很少见到雨的影子。雨躲在天空中,躲在云彩里,就是不光顾大地,也不知她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16.
朴林 《奋斗》2014,(10):51-53
1939年,一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成长的文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公开发表。74年后,当我们重新翻开她时,仿佛看到刘少奇同志在延安马列学院操场上讲课的高大身影,仿佛看到他在河南渑池陋室内悉心撰写此文,仿佛看到从革命、建设到改革的各个时期,无数共产党人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引导与激励下奋勇前行。如今,当我们再次触摸这本小书,仍然感到这样温暖,这样亲切,这样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7.
余玮 《湘潮》2006,(7):22-28
按照预定的时间,笔者随粟裕大将生前的秘书刘祥顺来到坐落在北京市地安门地区雨儿胡同的一个四合院。不多久,一位清瘦的耄耋老人走过来,她就是粟裕的遗孀楚青。老人看上去身体很硬朗,只因小时候伤寒而留下后遗症,有点耳背。老人很健谈,很开朗。在访问中,不时地梳理思绪,有时禁不住有些激动,声音有些哽咽。从她湿润的眼眶里,笔者仿佛看到了她与粟裕将军相依相偎、相敬如宾时所表现的情景……“隐姓埋名”的实情:毅然离家投奔新四军一落座,笔者就禁不住发问:“您这个楚姓有些不多见,您的名字有来历吗?”老人听后,略加思考,说:“你这个问题还很…  相似文献   

18.
李维娜 《党建文汇》2006,(11):24-24
“那天同去的我家吉薰有没有什么消息?”不久前,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光荣院,一位112岁、双目失明的老人,听说我们是“从上面来的”,就禁不住向我们打听她丈夫的下落。这位老人叫陈发姑,70多年前,她的丈夫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去了;70多年后,她还在等待着他的消息。  相似文献   

19.
邵娜 《党课》2009,(4):91-93
案例: 张明夫妇生活殷实,可弟弟张亮夫妻双双下岗,日子过得很拮据。兄弟情深,张明心疼弟弟,经常偷偷接济,并主动承担起了赡养老父亲的责任,老人衣食住行及看病的全部花销也全部由张明夫妇承担。张明的妻子关玲虽然心里有些怨言,可还是兢兢业业地承担起了赡养公公的责任。2008年,老父亲辞世了,可谁都没想到老人除了房产外,居然还留下一大笔存款。  相似文献   

20.
“没想到在外打工还能入党。”何利萍是眉山丹棱县人,中专毕业后在成都打工,现在是成都市锦江区鑫威宏汽车维修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她已在这家公司工作了5年。 “爸爸,我入党了!”当她将这个消息告诉远在老家的父亲时,何利萍自己都没想到这件事会让她如此兴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