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合川 《行政与法》2004,(3):112-113
合同相对性原则曾一度被认为是合同制度和规则的奠基石,在合同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易的日益频繁,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基于现实的考虑,在承认相对性原则的前提下,对该原则进行了适当地突破。对于这种突破与相对性原则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人们的观点不一。本文作者从法理上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突破不是对相对性原则的否定,而是对该原则的必要补充和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2.
袁合川 《行政与法》2005,(7):117-119
合同相对性原则曾一度被认为是合同制度和规则的奠基石,在合同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易的日益频繁,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基于现实的考虑,在承认相对性原则的前提下,对该原则进行了适当地突破。但突破的原因何在?有何意义?本文作者正是从这些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合同相对性原则来源于债的相对性,在合同法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曾被认为是合同制度和规则的奠基石。但随着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交易程度的日益频繁,合同相对性原则被多处突破并且遇到诸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论合同的相对性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作者在文中分析了合同相对性规则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现代合同法中的重要性;研究了合同相对性规则的内容,认为它是由合同主体的相对性、内容的相对性、责任的相对性三方面构成的;并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探讨了合同相对性规则的正确运用及在合同立法上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合同相对性原则是合同赖以成立的基础的前提,是合同法的理论基础。但是司法实践表明,第三人参与到合同关系中来的案例越来越多,形成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一种突破。因此,本文中笔者通过相对性原则的理论基础和例外规定的探讨,来挖掘其突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合同相对性规则是合同法确立的合同基本规则之一。该规则为合同实现"法锁"的作用,维护合同法本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化,合同相对性的固有弊端逐渐显现。为此,《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设立了合同相对性突破制度。从法哲学的角度看,该制度有充分内在法理机理,且在维护法的价值如正义、秩序、效率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尹力  王永红 《时代法学》2008,6(1):71-76
合同相对性原则是合同法的一块基石。但是在合同相对性的本质中,就已经孕育了革命的种子——第三人。20世纪以来,经济的复杂化和交易的日趋频繁。使得这粒种子茁壮成长,并突破了它的内核,因此,应当承认革命者的地位,重新界定合同相对性的内核,建立第三人制度,平衡第三人与合同当事人利益。  相似文献   

8.
“受益第三人规则”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重要体现,意为合同之外的第三人不享有合同权利并无权对合同提起诉讼.自古典契约法时期起,该原则在加拿大合同法中就居于基础性地位,但是随着现代合同法的发展,该原则在学术界与司法界受到一定质疑,尤其在近几年的经典判例以及新不伦瑞克省的法律改革法案中有所体现.司法中广泛采用代理、信托、债权转让等模式作为例外来规避“受益第三人规则”的适用,但是第三人的权利也并没有因此而被削弱或被忽视,却在一定程度上日益得到立法与司法的承认.加拿大合同法的“受益第三人规则”的发展变化及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确认对我国民法典编纂中重新审视“受益第三人规则”的地位以及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的构建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我国相关制度构建应适当放宽“受益第三人规则”,并且明确规定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赋予受益第三人以独立的请求权.  相似文献   

9.
唐治 《法制与社会》2012,(15):30-31
合同相对性原则起源于罗马法,在合同法领域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常交易中第三人介入合同关系的情况日渐增多,严格恪守该原则已不能很好的维持市场秩序,也开始阻碍第三人合法权益的的维护及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制度应运而生,在某些领域均有涉及,通过对其产生法理与合理性分析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这一例外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一、完善合同解除条件的必要性   合同解除制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合同法基本理念从尊奉合同自由到限制合同自由、强调合同正义的巨大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合同解除制度已由罗马法上的合同绝对禁止解除发展为现代合同法上的一项基本制度。与此同时,合同解除的条件也从创设到发展并逐步呈现出国际化、科学化的趋势。当今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合同法的各项制度都在不断发展,如何使合同解除的条件在立法上规定得更加科学、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已成为完善合同解除制度的核心问题。   合同法是调整市场交易关系的法…  相似文献   

11.
简析合同的相对性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合同法理论侧重于从合同的相对性上来把握和理解违约救济问题,这不仅因为合同相对性原则是体现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私法精神的缩影,而且它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的确能够充分保护合同关系当事人权利。但随着民事关系日益复杂,合同相对性原则对合同债权在受到合同关系外部原因侵害的特定情形下的保护越来越显得不足。所以,我国立法必须对传统的合同法所确认的合同相对性原则进行适当的修正、冲击和突破,使合同的相对性原则能够阻却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使其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2.
傅廷中 《清华法学》2012,8(1):107-121
根据传统的合同相对性原则,合同的效力只能及于缔约方。然而,由于当代商事活动涉及的关系方众多,为了提高经济活动的运行效率,适度扩展合同的效力实属必要。近年来,以英美为主要代表的一些海运国家一直致力于探索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路径,一些国际组织在此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2009年《鹿特丹规则》的通过,标志着这一目标在国际立法层面得到了实现。虽然目前还不能准确地预测《鹿特丹规则》能否生效以及何时生效,但规则中为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而确立的一些具有前瞻性和有价值的制度应该吸收到立法当中,以使我国的《海商法》适应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合同相对性原则在合同法规则体系中具有基石性的地位,在实体法和司法审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功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条第二款的规定背离了合同相对性原则,造成了理论上的缺陷和实践中的困境。应当对该条司法解释的原意作出诠释,使其符合合同相对性原则,尊重合同当事人的约定,赋予当事人诉权及选择权,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并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处理合同相对性原则与司法裁量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就可得利益赔偿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3条明确了对当事人可得利益的保护,同时也确立了可预见性规则对其加以限制。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作为可得利益赔偿规则的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率极低,而立法没有规定的确定性规则在司法实践中却得以大量适用。这显然不利于当事人可得利益的保护,进而影响合同预期目的实现,阻碍市场交易。为此,应针对可预见性规则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完善可预见性规则;针对司法实践对确定性规则的需求,确立确定性规则。  相似文献   

15.
<正> 显失公平制度是一项在某些西方国家的现代合同立法和司法判决中得到广泛运用的制度。这一制度也得到了我国《民法通则》第59条的采纳。本文拟对美国合同法上的显失公平制度进行介绍,以便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种制度的产生背景、社会作用、构成条件和法律效果,为使这一制度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合同的相对性是合同的本质属性之一,近代以来以第三人利益合同为代表的涉他合同的出现对合同的这一属性提出了挑战。本文认为这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合同相对性的根基,只是对合同相对性的修正。本文简单梳理了第三人利益合同在立法上和理论上被肯定的过程。《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是否规定了第三人利益合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该条规定没有明确规定第三人利益合同,但是也没有否定,从而为法律解释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合同相对性概念、内容和突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合同法立法现状,在分析借鉴两大法系其它国家合同立法先进成果的同时,为完善我国合同立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法视野下排污权交易合同法律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玉成  王卿 《法学杂志》2012,33(10):67-72
排污权交易合同制度是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中的核心问题。排污权交易合同属于民事合同,但又不同于普通民事合同,应将其定性为一种新型的民事合同即环境民事合同。排污权交易合同除在意思自治原则和合同相对性原则上有所突破外,在合同主体、合同客体、合同履行等方面也与其他民事合同有所区别。我国应在《环境保护法》创设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增加环境民事合同的相关规定。同时,改革排污许可证制度,使之与排污权交易合同制度相衔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面对传统契约理论的衰落,合同相对性原则出现若干例外规则这一现象,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理论依据,进而明确学术界较为模糊的合同相对性突破的内涵,提出判断合同相对性突破的深层次标准,并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现实价值和功能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繁荣,交易形式亦日趋多样化,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涉及预约的应用也屡见不鲜。例如,意向协议、预约买卖、预约租赁等等。预约合同是属于合同缔结阶段的制度,对于订立本约合同具有重要的促成作用。因此,预约合同在实践中对于提供交易机会、指导订立本约和规范交易行为以及为当事人纠纷提供合同法上的救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概述预约合同的概念、特征、适用范围的基础上,着重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了对预约合同的研究及意义,提出了我国立法上应规定预约合同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