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华 《小康》2011,(6):87-89
沿海8省176个"无人岛",广东以60个岛位居第一。但租用年限、交通、淡水及电力资源问题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还有台风的危害,不可测的政策风险,使跃跃欲试的投资者们心存顾虑,要打造"中国的马尔代夫"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2.
正水资源分为咸水和淡水,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地球71%的表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47%的水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再除去冰川、冰盖、深层地下水等以现有技术手段难以利用的淡水外,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为此,各国的水资源保护立法也主要是保护这部分淡水资源。我国《水法》第二条第二款明确规  相似文献   

3.
朱俊宇 《求索》2022,(3):171-18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区域”资源开发争端解决机制至今已逾40载,但由于人类尚未实现对“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尚无有关“区域”资源开发的争端产生,因此该机制尚未实际用于解决争端。“区域”资源开发争端机制主要规定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1部分第5节,这一机制存在适用范围受限、多元化争端解决水平有限等不足之处。“区域”资源开发阶段争端的复杂化趋势等因素,使完善这一争端解决机制显得极为必要。《开发规章(草案)》的制定为完善“区域”资源开发争端解决机制提供了契机。国际海底管理局为完善这一争端解决机制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引入替代性争端解决办法和构建争端预防机制,同时国际海底管理局仍有必要为完善这一争端解决机制采取进一步措施。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06,(13):I0002-I0002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创建于1952年4月,以承担淡水产应用和开发研究为主,结合应用基础研究的纯公益性省级研究所。通过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相结合,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支撑,在1996年农业部开展的水产科研机构综合能力评估中,名列全国省级水产研究所第一位。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关君蔚表示,我国的淡水资源能够满足20亿人的生活用水,包括国家发展用水。关键是要滴水归田,每一滴水都要珍惜。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海底区域作为未来最具经济潜力的区域和国家发展战略拓展的重要支点,是国家未来海洋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由于受传统海权观念的影响,缺乏对国际海底区域资源进行长远的开发战略,导致开发利用步伐缓慢;只有确立明确的远洋开发战略,通过积极的保护性法律法规和鼓励性政策,促使投资主体的广泛化,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以及技术保障的社会化,并以强大的海上安全保障力量为后盾,才能全面经略海洋,切实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7.
早就有人设想将南北极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 ,运到干旱地区的海岸 ,开发淡水资源 ,但因成本昂贵而未予实施。那么 ,海洋中是否有淡水呢 ?答案是肯定的 ,海洋底床中蕴藏着大量的淡水资源。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 ,海面上有一个直径约 30 m的淡水区。人们称之为“淡水井”,类似这样的“海泉”在美国已发现了 2 0 0多处。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 ,有个莱屿 ,距该岛 5 0 0 m的海面上也有个淡水区 ,叫“玉带泉”,我国沿海地区的近海域已发现几十处淡水区。如果海底淡水资源开发成功 ,必将给沿海城市用水及海上交通带来极大效益海洋中有淡水…  相似文献   

8.
舟山渔业     
舟山渔业刘臣地处长江三角洲南部的浙江省,不仅淡水资源丰富,海水资源也极为丰富,向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中国著名的渔场和海洋渔业基地,就在这个省的舟山市。浙江省沿海共有大小岛屿3062个,其中舟山群岛是以渔业为主的中国最大群岛。这里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  相似文献   

9.
长江开发归根到底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源泉是生态环境。环境提供资源、发展生产、养活人口。反过来,如果人口过剩,滥用资源,又会破坏环境。因此,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是开发长江的前提条件。在长江流域这一区域生态环境中,长江的前提条件。在长江流域这一区域生态环境中,长江江水是最重要的资源。地球上水面很大,但绝大多数是咸水,淡水很少,两极冰山和地下水又占淡水中大部分,地表淡水主要是江河经流包括湖沟蓄水,而淡水却是最宝贵的。没有它人类便不能生存,也不能生产。长江水量充沛,经流量占全国河流的三分之一。因此,开发必须处处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姚小敏  孙立极 《台声》2002,(9):23-24
“日头将会沉落西,水面染五彩……”悠扬婉曲的歌谣叙说的正是美丽动人的淡水风情。淡水,位于台湾西北隅的淡水河口,是早期大陆移民进入台北盆地的登陆地点,又是贸易进出口的转运站。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淡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自17世纪初西班牙人入侵后,荷兰人相继而来,随后淡水历经明郑、清廷、日据等时代。淡水,是台湾历史的缩影。数百年来,淡水接纳一波波汹涌澎湃的历史风潮,演绎一出出撼人心魄的历史事件。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保留着弥足珍贵的痕迹。这些历史的碎片,散落在淡水的老街古巷、山野…  相似文献   

11.
资源省份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有资源无优势。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改变被动的分工局面,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资源产品的精深加工。应确立新的资源价值观,树立资源资产观念;推进资源价格的合理化,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围绕资源产品的精深加工制定基建计划和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扩大国家投资、产业转移和引进外资,多成份、多形式地发展资源产品精深加工,使之成为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2.
《辽宁人大》2006,(10):1-1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要素,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能否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发展观,是关系到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4.
滴水如金     
地球上的水97%是海水,3%的淡水中还有一半是冰。能被人直接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全部水量的十万分之三左右。淡水是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今年北方干旱,用水频频告急。而与此同时,我们却面临着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水环境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5.
《时事报告》2006,(1):5-6
新闻事实:根据中科院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中国现有的水资源只适合供养4.5亿人,现有的土地资源适合供养10亿人,已探明的能源储量资源也只能适合负载11.5亿人。对此,温家宝总理指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阎逸 《今日浙江》2015,(2):56-57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仅相当于杭州主城区(含余杭和萧山)面积的1/5,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约为浙江的1/10,但它的国际空港、集装箱码头和金融中心都位列世界前三。新加坡淡水资源严重匮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只有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11立方米,约为浙江省的1/10,排名全球倒数第二。由于不能实现淡水自给,从1927年开始,新加坡就不得不从邻近的马来西亚进口水资源。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甚至说:"在活命水面前,其它政策都得下跪。"为解决这一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新加坡政府把水资源保  相似文献   

17.
徐娜 《中国减灾》2010,(4):F0003-F0003
近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特别是云南发生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灾情的出现再次表明了我国淡水资源的极度匮乏,珍惜和保护水资源变得日益重要,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来自温州市洞头县的省人大代表任玉明向大会提出建议,加快发展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任代表认为,我省是海洋大省。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我省今后发展的一大瓶颈。向大海要淡水、要资源,已经成为我省特别是海岛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韩巍 《前沿》2009,(8):105-107
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开发潜力。将草原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并有效的开发,既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又可调整产业结构,还可发展旅游经济。应把握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面临的机遇,充分吸取经验、摒弃教训,确保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20.
月亮泡位于科尔沁草原北部,是吉林省淡水渔业基地之一。曾经作为契丹春捺钵之地的月亮泡,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景点、饮食和娱乐项目都独具特色,旅游文化中体现出鲜明的契丹捺钵文化精神。为了发挥其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其旅游文化有待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