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律师》2002,(8):67-67
由中国公证员协会和北京网新喜思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中国公证”网站(网址为www.chinanotarv.com.cn或www.chinanotary.org)于2002年6月24日正式开通。这是我国公证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公证行业管理水平和网络技术应用水平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际拉丁公证联盟主席埃里亚斯、国际拉丁公证联盟国际公证合作委员会名誉主席米歇尔·高迪及夫人、中国公证员协会会长王福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在福建高院举行的“司法公信建设年”动员大会上,福建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陈文清作了语重心长的讲话,特别是他对法官工作的“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信用体系与法院“执行难”的关联 人民法院“执行难”与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加快推进、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解决法院“执行难”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4.
当前司法实践的问题往往被归咎于"专业化"、"组织化"、"程序化"和"独立化"的发展,"多元解纷机制"被作为未来的司法改革方向。若不加以严格限定,这些观点可能演化为"去司法化"和"司法社会化"的主张。从"自创生"系统论的视角审视,现代法的唯一功能在于"稳定规范性预期",现代司法对于此项功能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现代司法作为解纷机制具有决定性优势。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大司法"概念,倡导走向"社会的司法化"和全方位"司法治理"。  相似文献   

5.
"大调解"工作体系已成为我国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全国范围推行"大调解"工作体系,是基于对其本质属性、内生动力以及发展诉求的科学认知的结果。作为我国独有的司法制度,"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构建应注重经验与理性的互动,应与司法能动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证》2007,(4):59-60
2007年2月7日 新华网海南频道 本网讯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申请,按照法定程序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非诉讼活动。作为一项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公证与社会生活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成为人们维权的有效途径之一。海南省琼崖公证处12名公证员去年办理了1.8万多宗公证业务,其中不乏非传统“另类”业务。  相似文献   

7.
张青 《新法规月刊》2014,(6):132-141
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规范法学所谓的"法治乱象",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法庭和法官的徇私枉法,而是由其固有的结构性条件决定的。而且乡村司法实践并非真如形式主义法治论所宣示的那样混乱、无序;相反,在貌似"混乱"的乡村司法背后隐藏着有序与正义的契机。但由于缺乏底线的程序规制,乡村司法的此种"公正"和"秩序"并非一种稳定和普遍的司法产品,而是因案件结构、法官个人因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一定的任意性和偶然性,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公正和秩序。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熏。围绕“三农”问题摘好监督,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人大工作的根本,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实施监督,推动政府相关部门依法行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当下,我国腐败治理正面临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愿腐的深层推进。基于不愿腐作为自律和教育机制的生成困难,对其规制的制度构建不能诉求于狭隘的法律体系的范畴,而要寻求外延更为宽泛的软法体系和规范体系的向度。应以《反腐败法》的出台为契机来建立统帅不愿腐规范体系的制度框架,完善不愿腐的软法规范来构建不愿腐激励机制,以自由法和民间法的法律化、软法化来发挥道德习惯等对不愿腐观念生成的导向和规制作用这三个方面来探索构建我国不愿腐规范体系的进路。  相似文献   

10.
李昶 《法学家》2023,(3):75-87+192-193
《民法典》中共出现162处“依法”。在我国这种立法习惯由来已久。但对此语词的解释却一直付之阙如。“依”的作用在于指示其他具体的法规范。“法”的范围并无规范等级的限制,应包括所有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成文性规范。“依法”在法规范中属于要件,但其实并无实际的规范功能。“依法”为语词提供内容要素与合法要素的功能均能通过法规范体系本身实现。此外,“依法”也未能发挥超出语词本身的指示功能。我国民事立法大量使用“依法”的习惯源于《民法通则》。其目的在于完成当时阶段性的法治宣示与教育任务。但当前滥用“依法”已经带来了许多的现实问题。因此如有可能,应当对其作如下删改:首先应清理那些已产生负面效果的“依法”;其次应通过明确指示相关法条中的积极要件来代替相应的“依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消解机动车与行人之间日益激烈的路权冲突,礼让行人规范的确立与实施已然成为我国很多地方政府的共同选择。最高人民法院亦发布指导案例90号,试图为全国首例斑马线罚款案的合法性进行背书。作为指导案例90号创新的连续行为理论,由于机动车交通违法信息的获取问题与礼让行人规范的自身特性而具有无法克服的实施困境,这意味着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无法对没有履行绝对礼让行人义务的机动车驾驶人进行有效的行政处罚。在法经济学上,经由侵权法的司法控制路径,而非经由安全规章的行政规制路径,更有利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第1款礼让行人规范的有效实施。实际上,这也正是我国一贯采取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环境“两法”衔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两法"衔接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应有的内容与法治保障。但目前我国环境"两法"衔接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移案程序复杂、证据衔接不畅、检察监督乏力、信息共享低效等突出问题,极可能阻滞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以生态保护优先、生态整体主义、环境协同治理为理论引领,通过实行环保警察制度、规范证据收集和转换、创建由检察机关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明晰检察机关提前介入限度、搭建制度化的信息交互平台以健全环境"两法"衔接机制,提升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从银行信贷起步。逐步发展到商务诚信、行业诚信、社会诚信、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一个缺失诚信、不守信诺的社会不可能建立起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诚信从将道德范畴逐渐发展到法律范畴之中。法律的干预应该在诚信建设中发挥作用。基于诚信订立契约。是各种市场行为的基础。市场经济本就是一种信用经济,诚信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建立在市场逻辑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这个判断不但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正确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依然是正确的,改革蓝图的展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解决农民问题开始的."百姓是衣食父母,百姓才是头上天",这是史至今日,当政为民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刘碧海 《江淮法治》2010,(14):16-17
新规范:政府行政行为规范 在权力自我约束方面,肥东人走在了全国前列。2009年1月113.《肥东县人民政府行政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开始施行,这是全国首个县级政府行政行为规范。《规范》共16章349条达5万多字,对行政决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13项行政行为的程序分别作出了详细规定,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责提供了行为指南,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监督政府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推动公证处建设,激发公证工作活力,促进公证职能作用有效发挥,2010年以来,河北省大力开展公证三化(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多措并举破解公证发展难题,拓展深化服务领域,提升公证工作整体水平.三化建设工作开展近三年来,全省抓建设、求发展,公证处建设向前迈进一大步,办证量稳步上升,公证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围绕提升公证效能和社会影响,全力推动业务开展 省司法厅把公证业务建设作为三化建设的一项重点,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科学考量.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江苏省司法厅党委审时度势,准确定位争当全国司法行政排头兵;紧随其后,南通市司法局弘扬“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咬定了全省司法行政排头兵的奋斗目标。随着角逐日益激烈,形势充满变数,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已经不再是个体智商、情商的简单比拼,而是司法行政系统整体智力、耐力、毅力、战力和创造力的综合较量。此时,与IQ和EQ一样,MQ(心商)也开始担纲主角,成为一个直接主宰命运、决定成败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赵俊娟 《河北法学》2023,(2):184-200
“诉源治理”的目的是提前并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其蕴含着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的理念。民间信仰虽然不具备制度化、组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其本质还是一种具有内生性的社会秩序,这种自发秩序也可以作为治理资源的一种,进而成为“诉源治理”的渊源之一。我国的民间信仰虽然在现代社会有着巨大变迁,但是依然建立在本土文化网络基础上,民间信仰的广泛性、实践领域的公共性、社会参与的服务型、社区活动的道德性决定了民间信仰组织可以作为多元治理机制中的主体之一,进而成为诉源治理的“第三方”治理资源,民间信仰规则也同样可以被纳入司法裁判说理过程当中,使司法裁判说理内容更加符合事理逻辑。  相似文献   

19.
黄韬 《法人》2006,(7):30-32
内幕交易问题的治理将系于整个市场的规范程度,因此一方面要吸收各国卓有成效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植根于中国特有的证券市场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