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峰 《法制与社会》2010,(3):287-287
本文指出中道是人类的瑰丽文化遗产和宝贵的思想财富,在中国古代圣贤那里,中道则是一种治国方略。直至今日,中道依然是适合中华民族发展的刑法理念。  相似文献   

2.
一些文章在论述邓小平的"小康社 会"理论时,喜欢引用儒家经典《礼记·礼 运》中关于"小康"的论述,认为从中可以 看到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来源。其 实,中国共产党人要建设的小康社会,与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有本 质区别。 一、《礼记》中的"小康"是与"天下为 公"的"大同"相区别的社会,这是一个以 小生产和私有制为基础的实行等级制、 世袭制的宗法社会。  相似文献   

3.
李鑫 《法制与社会》2010,(27):234-235
中道思想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亚里士多德主张如果人们要过理性生活,成为有德性之人,只有选择“中道”方可达此目的。因此,德性是中道。中道是一种理性精神的体系,在践行中道的时候要遵从适度原则,要因时而化,因地制宜。此外,中道观对当前的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指出在道德教育中,要注重理性精神的培养,尊重人的自由意志;要重视道德实践的重要作用;要重视适度原则在构建和谐的道德关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二千年来,儒家文化已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谈起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谁也不能避开孔子。本文简要的论述了孔子的"仁"与"礼"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了"条"和"根"的概念和范畴,通过对两者的释义情况的了解,论述了"条"和"根"的交叉情况,并揭示了"条"和"根"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6.
"赶考意识",通常是指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吃苦意识、荣辱意识。"赶考意识"所包含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荣辱感,正是我们政工干部要时刻牢记的。本文从干部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过程中,如何发挥先锋带头作用谈起,从而引出"赶考意识",然后通过回顾党的光辉历史,简论了"赶考意识"的形成过程。接着,从"赶考意识"与从容应对"考试"、"赶考意识"与振奋精神状态、"赶考意识"与提高能力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如何让"赶考意识"永相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广告整容"如同李逵李鬼不好分辨一般,这种广告让很多观众看过之后才能恍然大悟般感叹:"现在这广告,真是绝了。"无论褒贬,"绝"字总有它感叹的含义在。本文对当下日盛的"广告整容风"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潜规则"这一社会现象,并就"潜规则"对法律所带来的挑战和启示以及如何去完善法律从而科学合理的规制"潜规则"现象做了相关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80后"婚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兼议"别居"制度的设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人群,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其相互结合而成的婚姻具有鲜明的特点.而"闪离"则最为明显。为了应对"闪离"现象的出现,维护我国家庭、社会的稳定,本文建议在实行离婚制度的前提下,适时引入别居制度。文中对别居制度设立的必要性、设立的意义、如何设立、别居制度与离婚制度在实际运用上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我国别居制度的设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向来推崇"和为贵"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提倡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谐与发展。那么在孔子看来,"和为贵"何以维系?"和而不同"何以可能?人际间如何把握"和为贵"才能"和谐"呢?孔子的人际和谐思想又为当下的我们求得"共赢"的共同发展给出了怎样的启示?本文将对此做简要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集装箱提单项下"不知条款"的含义、构成、证据效力以及与清洁提单的关系等问题,同时对于在实践中产生的集装箱提单"不知条款"的滥用也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隐私权,建议建立完善的立法体系,防止"校园公告"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3.
王兴运 《河北法学》2001,19(5):134-137
法学界人士普遍认为,"法律关系三要素说"是公理,是一道不需要再加以证明的命题.但是,这一学说却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全面论述该学说存在的理论缺陷和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该学说进行了批判,并提出法律关系"主体客体"二要素构成新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先决问题在国际私法的冲突法领域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问题,从诞生之初就处于一种动荡的状态.本文从先决问题的定义、法律地位、存在方式及价值方面对先决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此证明先决问题的"虚伪性",是一个人为创造出的"伪命题",不论是学理还是司法实践中都没有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实际的具体案例对"钓鱼执法"做了简要的论述和分析,以期对完善相关的司法制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入世"与中国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对中国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入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必须对此作出回应.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入世"给中国宪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大清律例》之中一度载有"西洋人传教治罪"条例,作为清朝统治者制裁天主教传习活动的最主要的法律依据,却至今没有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未见专门的研究成果产生。本文主要利用清代档案资料,从清代长期的禁教政策以及条例产生的独特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嘉庆十六年发生在陕西的"张铎德案件"的考证、分析,着重论述了这一条例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18.
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中,把该部书的意义概括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本文通过对先天综合命题何以可能的论述,从而突出人的主体性,实现哲学认识方式的哥白尼式变革进行了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日,毛泽东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主张,并且对"民主共和国"的政体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这成为毛泽东政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组工干部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解放思想与"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辩证统一关系,并就组工干部如何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落到实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