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农业是中国"入世"谈判的关键领域之一,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入世"意味着中国农业在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如何加强宏观调控,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等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为此,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调整农业结构,以开放竞争的意识,顺应发展流潮.  相似文献   

2.
从"和平外交"到"和谐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以来,"和谐"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中国高层的外交活动中,它已成了反映中国外交新内涵和新特点的一个响亮的关键词.这说明,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相互的责任共同的责任——正析"中国责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实现了长期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坚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西方世界观察中国的心态也是千变万化,时下"威胁论"、"机遇论"、"责任论"并存.  相似文献   

4.
谢正 《当代世界》2022,(2):78-79
"Z世代"通常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被称为"移动互联网原生代""最具颠覆性的一代",其人数占全球总人口近三分之一.以"Z世代"为代表的青少年群体的全球性崛起,成为影响世界发展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变量,也为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21年3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创新举办"我眼中的中国共产党"阿拉伯国家青年征文活动,共收到15个阿拉伯国家共150余份书面或视频作品,取得了积极成效和反响.  相似文献   

5.
高敏 《法制博览》2022,(3):145-147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快速发展,普法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县级烟草局为执法主体,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积极探索打造"互联网+普法"新格局、提升普法宣传实效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启动,为中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推动建立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提供了重要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议程理念相通、目标一致,相互对接有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增信释疑,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吸引力,提升中国参与南南合作的水平,帮助中国在新的国际发展治理体系乃至整个全球治理架构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两者的对接也有利于形成对中国企业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外部约束,促使中国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对接2030年议程面临着落实时间差、理念与议题契合、非国家行为体作用、与西方大国协调合作、地缘政治风险等一系列挑战,中国需在战略理念、合作政策、落实平台、具体目标等层次明确对接方向,认真设计对接方案,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监测指标设计和后续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主动创造发展机遇,积极参与海外港口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港口外交"已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新名片"。正确义利观是中国企业参与"港口外交"的重要指导原则。从"义"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参与"港口外交"注重与对象国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对象国的经济发展;注重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与政局稳定;不断创新中国成套对外援建模式。从"利"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参与"港口外交",有利于拓展自身发展空间;服务于中国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有利于促进产业转移与合作;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展望未来,中国企业深入参与"港口外交",需要始终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并举、以义为先和义利协调。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非洲国家纷纷提出"向东看"口号,积极发展与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及东盟等亚洲国家的关系,尤其注重加强同中国的经贸联系,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既给中国加速国内经济发展、巩固和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及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带来重大机遇,又给中国的外交环境特别是中国的大国外交带来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9.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参加2005年12月吉隆坡首届东亚峰会之后明确表示,东亚峰会为印度的"东向政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印度将加快实施"东向政策",与东盟应尽快实现更密切更广泛的联系.近年来,由于推进"东向政策",印度与东盟关系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北京共识"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默提出"北京共识"是从新的视角研究中国发展模式,拓展了我们的思路.但"北京共识"不能取代"华盛顿共识",并不具有普世意义.对"北京共识"这一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研究"北京共识"需要对中国有确切的定位,要重视"新德里共识"的挑战,同时"北京共识"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